摘要:多段争议视频的持续发酵,让aespa队长柳智敏Karina再度陷入舆论漩涡。这位SM娱乐力捧的人气偶像,近期被韩国网友贴上了“做作”“令人烦躁”的标签,相关话
多段争议视频的持续发酵,让aespa队长柳智敏Karina再度陷入舆论漩涡。这位SM娱乐力捧的人气偶像,近期被韩国网友贴上了“做作”“令人烦躁”的标签,相关话
多段争议视频的持续发酵,让aespa队长柳智敏Karina再度陷入舆论漩涡。这位SM娱乐力捧的人气偶像,近期被韩国网友贴上了“做作”“令人烦躁”的标签,相关话题迅速从论坛蔓延至国际社交平台。
引发争议的视频片段主要集中在三个场景:一是Karina与防弹少年团成员J-Hope共舞时被指“反应过度”,二是在颁奖典礼上忘记麦克风支架位置的失误画面,三是她在获奖感言中误将团队名称“aespa”说成“aespo”的经典口误。尽管这类行为在K-Pop偶像中并不罕见,但批评者认为她的表现已超出“可爱”范畴,直指其“自视过高”。
“浮夸男偶像定义者:郑在玹;浮夸女偶像定义者:Karina”——一条在X平台(原推特)爆火的帖文点燃战火。多数网友附和楼主观点,认为Karina的举止“令人不适”,甚至翻出她早前针对政治争议的道歉信,质疑其诚意:“这也能算道歉信?还不如保持沉默”。更有人将她和男偶像对比,称“郑在玹至少不会用浮夸表现折磨观众”。
然而,粉丝阵营迅速展开反击。支持者指出,Karina只是性格外向、享受舞台,批评者实为“恶意剪辑”与“女性倾轧”的推手。“难道不是因为她亲切外向,才让社交能力欠缺的人感到不适吗?”一名粉丝在X平台反驳。另一条高赞评论则强调:“人们连她奔跑踉跄、开怀大笑都要曲解成‘用力过猛’,本质是对女性偶像的苛责。”
这场围绕“性格真实性”的争论,折射出K-Pop生态中偶像行为标准的模糊地带——何时算“真性情”,何时又成“过度表演”?当网友热衷于用碎片视频审判艺人时,Karina的案例也成了一场关于公众人物表达自由的舆论实验。
无论如何,争议并未影响aespa的上升势头。但值得思考的是:当偶像每一个细微表情都可能被放大解读,娱乐圈是否正在扼杀舞台上最本真的生命力?
来源:南方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