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最后的里程》(ラストマイル)与前几年的热剧《机动搜查队404》《非正常死亡》为同一条世界线,除了过往曾在这两部作品出现的主角群都现身客串之外,核心制作团队也是原班人马:冢原亚由子导演、新井顺子制作人,以及野木亚纪子编剧。
电影《最后的里程》(ラストマイル)与前几年的热剧《机动搜查队404》《非正常死亡》为同一条世界线,除了过往曾在这两部作品出现的主角群都现身客串之外,核心制作团队也是原班人马:冢原亚由子导演、新井顺子制作人,以及野木亚纪子编剧。
虽然角色之间有联动关系,但从剧情上看完全是独立的新作品。剧情由一连串发生在“黑色星期五”购物节前夕的包裹爆炸事件展开,发生爆炸的包裹全部是从剧中虚构的全球最大购物网站 DAILY FAST 日本分公司的西武藏野物流中心发出。刚转调成为物流中心主任的舟渡艾莲娜,背负着不能影响出货、配送的巨大压力,只能和自己的下属梨本孔想尽办法解决问题,一面与正在调查爆炸案的警方斡旋,一面试图找出在系统极为严密的仓储里放置炸弹包裹的手法,极力让物流运转尽快恢复正常。
AI 合成的语音反复诵念着广告词“What do you want?”,弥漫着紧绷且不安的氛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黑色星期五”购物节,物流公司开始将海量的派遣员工送入西武藏野物流中心,等着被分派到不同区域,进行包裹处理的工作。远景的画面里,只看得见现代化的厂房、输送带,以及经过数据严密监控的仪表板,却看不清他们任何一个人的面貌。在剧情正式揭开序幕之前,镜头早已无声地点出数位资本主义的失温:人不重要,冲刺出货的数量与效率提升才重要。
爆炸事件发生后,以艾莲娜为起点的一连串回报与处理,揭露跨国电商的庞大体系,以及身处其中的每一个角色:身为 DAILY FAST 日本分公司物流中心的主任,艾莲娜不得不承接总经理对“准时出货”的要求,迫使她将压力转包给货运商,要求他们自行想办法解决转运仓爆仓的问题,同时,不只要回收可能有问题的货件,还必须优先配送 DAILY FAST 确认没有风险的包裹。而货运商为了维系与大客户 DAILY FAST 的合作关系,不得不对艾莲娜的指令照单全收,再将责任层层转嫁给转运仓的工作人员和最终端的送货司机。司机的劳动环境原本就已极为恶劣,薪资以“成功配达”而非实际工时计算,连中午的休息时间都得锱铢必较,只为了能够多配送几个包裹,这场发生在黑色星期五的连环爆炸案更让一切雪上加霜。
除了体系本身,本片也描绘了消费主义与跨国电商的目标竞逐,两者之间环环相扣的疯狂。黑色星期五的失控,源自于电商对营收和股价的迫切追求,他们运用广告与折扣,刻意模糊“需要”和“想要”之间的边界,激发人们难以用理性控制的消费冲动,借此支撑起庞大的电商帝国。
也许这就是爆炸事件的策划者笕真,将炸弹装进普通消费者购买的包裹里的动机,希望借此来阻止大家疯狂的购物欲望。电影中不断播出的“黑色星期五”广告一直在以“What do you want”这样的问句激起消费者的消费念头,现实中更有许多广告内容在为消费者建立“伪需求”,企图说服消费者为自己造出需求,从而完成消费。
电商帝国需要源源不绝的消费欲望,同时也需要劳动力。而这场连环爆炸事件,其实是 DAILY FAST 前员工山崎佑的女友笕真,对一场过劳悲剧的血泪控诉。
五年前,曾经任职于西武藏野物流中心的山崎佑,在黑色星期五到来之际,从高处纵身跃下,重重坠落在货物的输送带上,变成了植物人。DAILY FAST 没有正视这起事件,而是以集团之力强压和解,让一切隐没在黑暗之中,物流中心的运作没有改变,也没有人明白他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山崎佑”这个名字在时间流逝之下被逐渐淡忘,直到在调查连环爆炸案的过程中,艾莲娜和梨本孔意外发现山崎佑所留下的讯息。他曾经使用的置物柜里,有着用麦克笔写下的简短文字:2.7m/s→0 70kg。
在 DAILY FAST,货物输送带以每秒2.7米的速度运行,货物的重量上限则是70公斤。这意味着,如果施加超过70公斤的重量,输送就会停下,满负荷运转的流水线,是不是就能得以喘息?山崎佑希望用自己的坠落,迫使流水线能够停下来,然而他用生命代价换来的只是流水线五分钟的暂停,他被搬离输送带后,流水线又再度新回到每秒2.7米的速度持续运转,就像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
“Last mile”在电商领域指的是“从物流中心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段路程”,极致追求效率的现代社会里,对这一哩路来说,“快”是唯一的准则,本片则是借由货运司机父子两人亲手将包裹交到期盼已久的小女孩手中,再度为这一哩路赋予了一些人性的意义。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本片的展现的元素过于繁杂。电影试图在劳工议题之上包裹犯罪悬疑的外衣,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吸引更多观众,但也让叙事混乱,特别是剧情的前半段,探讨爆炸案、跨国电商的产业生态链、DAILY FAST 的内部结构性因素,还有艾莲娜本身的神秘背景,频繁切换的角色与场景,使人更难掌握故事主轴。看毕全片再回头仔细检视,会发现故事的核心思想其实非常明确,关键桥段与角色行为背后的原因也都有所交代,然而剧情与剪辑却显得流畅度不足,相当可惜。
特别是对艾莲娜的刻画,由于电影剧情带有悬疑属性,艾莲娜在前期被塑造成一个“扛推位”的角色,但是似乎有些用力过猛,编剧一股脑将所有的疑点都放在了艾莲娜的身上,很明显目的是为了中后段的反转带来强烈的反差。只是反转的剧情也并不巧妙,通过自己也拿到有炸弹的包裹来摆脱嫌疑,和盘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男主梨本孔的存在,更是没有起到任何重要的作用,他自称曾经是白帽黑客,也只是把技能用在恢复被删除的文件上面,更像是为了增加女主的嫌疑而刻意设置的环节。
另外,电影并没有把劳资矛盾进行深入的刻画(劳资矛盾也只在快递员父子身上有些着墨),甚至还强调了 DAILY FAST 这家公司符合劳动法规的行为,这样就弱化了山崎佑因为被工作压榨而选则自杀的行为,更无法让观众共情;若是承受不了一个可以预见的物流高峰期周期而崩溃,那么山崎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逼到绝境。
这或许与创作者的背景有关。冢原亚由子和野木亚纪子两人过往都在日剧领域深耕,原创电影的经验相对缺乏。冢原亚由子在《最后的里程》之前,只有《咖啡未冷前》《我的幸福婚约》两部电影的执导经验,而野木亚纪子虽然担任过多部电影编剧,但也皆以改编剧本为主,如何从一集不到一小时,但拥有多集篇幅构建情节与角色的戏剧叙事,转换至一次两小时的电影叙事,或许两人都还需要摸索。
来源:晟锐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