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全智贤翻车:她惹怒的不是观众,而是中国甲方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5 02:01 1

摘要:这位姐姐带着新剧回归,本以为是王者归来,结果发现是王者归西。一部剧直接把自己在中国市场十几年的辛苦经营,送进了ICU,而且是拔管儿的那种。

魔幻的世界,总在上演行为艺术。

而最近的顶流行为艺术家,叫全智贤。

这位姐姐带着新剧回归,本以为是王者归来,结果发现是王者归西。一部剧直接把自己在中国市场十几年的辛苦经营,送进了ICU,而且是拔管儿的那种。

豆瓣评分从7.1自由落体到4.2,代言品牌连夜绣红旗,光速切割,快得连公关稿都像AI写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塌房了,这是直接把地基给炸了,顺便在废墟上来了段POPPING。

朋友们,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大家为什么对一个韩国女演员的电视剧这么上头?

真的是因为我们闲得蛋疼,天天拿着放大镜搞赛博判案吗?

不是的。

这件事的本质,从来不是什么文化冲突,而是一场极其失败的、堪称灾难级的商业合作。

你把全智贤理解成一个演员,格局就小了。

你得把她理解成一个产品,一个经过精心包装、在东亚市场具有极高品牌价值的快消品。

她的作品,就是她的产品发布会。

她的粉丝,就是她的私域流量。

她的代言,就是她的商业变现。

过去,《来自星星的你》、《蓝色大海的传说》,是两场极其成功的产品发布会。

产品定位精准(又美又疯的女神),用户体验极佳(剧情上头,穿搭带货),成功地在中国这个超级大市场完成了用户心智的占领。

从此,全智贤这个产品,就和“高级感”、“带货王”、“女神”这些标签深度绑定。

LV、海蓝之谜这些高奢品牌,找她代言,看中的是什么?是她的演技吗?

别闹了,资本家不看艺术,他们只看ROI(投资回报率)。

他们看中的是全智贤这个“产品”,能给自己的品牌带来多少溢价,能撬动多少中国市场的钱包。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商业置换。

全智贤用她的影响力,为品牌背书;品牌用真金白银,维护她的商业价值。

大家其乐融融,闷声发大财,故事本该是这样的。

但是,新剧《暴风圈》来了。

这部剧,可以看作是“全智贤”这个产品的一次重大版本更新。

结果,产品经理(编剧)不知道是喝了多少斤假酒,在这个新版本里,塞满了能精准引爆最大客户雷区的恶性BUG。

说中国好战,把大连拍成贫民窟,地毯用五角星图案,外交访问搞得像村口约架。

就很离谱。

这已经不是夹带私货了,这是把炸药包当成新年礼物,还亲自给你点上。

你站在品牌风控部门的角度想一想,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你的核心供应商,突然开始在交付给你的原材料里,稳定地、持续地、定量地掺屎。

而且他还觉得你发现不了,甚至会夸他的屎掺得有创意。

(写到这里我蚌埠住了)

很多粉丝还在纠结,说姐姐是无辜的,演员无法决定剧本。

这话术,就像你家程序员写的代码出了重大BUG,导致公司损失几千万,然后他说都是产品经理的需求太奇葩,他只是个无情的码字机器。

你看看你老板会不会一脚把他踹到HR那里去办离职。

成年人的世界,权责对等。

你享受了顶级明星的影响力红利,拿了天价的代言费和片酬,你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审查义务和连带责任。

你没有能力改变剧本?OK,fine。

但你总有权利选择不接吧?

一个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顶流,她的团队里会没有一个人能看出这剧本的风险吗?

如果真的没有,那这个团队可以直接原地解散了,属于草台班子中的VIP。

如果有人看出来了,但还是接了,那是什么?

那就是傲慢,是觉得中国市场的钱太好赚了,是觉得粉丝的记忆只有七秒,是觉得大家都是傻子。

这是一种典型的路径依赖,他们以为过去成功的经验可以无限复制,却忘了市场环境是会变的。

消费者,也就是我们,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群看到欧巴就尖叫的用户了。

我们现在是甲方,是会看财报、会分析利弊、会用脚投票的甲方。

你提供的“产品”有瑕疵,对不起,我们不买。

不仅不买,我们还要到你所有渠道商(代言品牌)那里去投诉,要求退货、下架、索赔。

所以你看,海蓝之谜们的操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快刀斩乱麻。

公关部门估计电话都被打爆了,第一反应绝对不是保艺人,而是保自己。

“全智贤”这个资产,一夜之间就从优质股变成了ST股,随时可能退市。

品牌方光速切割,这不是什么价值观的选择,这是最纯粹的商业止损。

一个代言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给品牌带来正面联想。

当这个代言人自身都变成了负面新闻的源头,她对于品牌的价值就变成了负数。

继续用她,就等于花钱请人来砸自己的招牌。

哪个正常的市场总监会干这种事?除非他的KPI是“如何在一个月内搞垮公司”。

这背后是一套冰冷的商业算法,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

而辛芷蕾的所谓“赢麻了”,其实也是市场规律的体现。

奢侈品代言这个生态位,是不能空着的。

一个“全智翻车款”倒下了,市场马上就会寻找新的“版本答案”。

辛芷蕾最近势头正猛,形象气质又都符合高奢的调性,又是根正苗红的本土选手,安全系数拉满。

品牌方选择她,就像基金经理抛售了垃圾债,转头就买入了蓝筹股,逻辑清晰,操作稳健。

这不是谁赢了谁,这是市场完成了自我净化和资源重组。

说到底,全智贤这次翻车,给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娱乐圈的从业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商业风险课。

那就是,不要把你的客户当傻子。

尤其不要把给你钱最多的那个客户,当成傻子中的傻子。

你可以在艺术上追求你的表达,但当你选择进入商业市场,用你的艺术换取真金白银时,你就必须遵守商业的基本规则。

那就是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做好你的“客户尽职调查”。

任何无视客户感受,甚至主动挑衅客户底线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毁掉它,一部剧就够了。

我们国家是不容侵犯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总有人想用自己的职业生涯来给我们再演示一遍。

对于这种精神,我只能说,尊重,祝福,走好,不送。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来源:策略喜舞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