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全智贤风波,林允儿新剧被指篡改历史、晒“我很喜欢”引怒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3 18:17 1

摘要:林允儿主演的新剧《暴君的厨师》在播出后迅速陷入指责漩涡,指控包括歪曲历史、挪用文化符号和对中国观众不敬。

一幕戏把热搜又点燃,全智贤的争议还没凉,另一位韩国女星又被推到风口浪尖。

林允儿主演的新剧《暴君的厨师》在播出后迅速陷入指责漩涡,指控包括歪曲历史、挪用文化符号和对中国观众不敬。

事情来得快,网民的怒火也来得快,演艺圈和商业链条被牵动得七上八下。

先把前情交待清楚。

近期上海法治报在2025年9月22日刊文点名,全智贤主演的一部作品被批在细节上冒犯了中国文化:画面中出现红底黄色五角星的地毯,台词中有诗句被改写并归成他国,随之而来的是代言被下架、购物平台下架海报、评分从7.1一路跌到4.2,媒体估算她因此损失代言费约2.3亿元人民币。

公众情绪因此早已高涨,抵制声浪未平,新的事件又把情绪重新点燃。

林允儿的那出戏,被批的桥段听着就让人不爽:剧中安排一段情节,讲述大明使臣因“偷辣椒”被冤枉,最后在比赛失利后向朝鲜下跪求饶,狼狈逃离。

许多中国观众看到这段戏后觉得荒唐,历史常识和戏说边界被严重模糊。

画面一经传播,社交平台上不少韩国观众竟然认定那是真的史实,还发言表示“看着很过瘾”。

这一认知偏差加剧了被冒犯的感觉。

文化挪用的指控也落在台词与意象上。

剧中出现一句中文台词“我很喜欢”并被当作角色真心流露而登了社媒,她本人还公开晒剧照并配文强调对角色的喜爱,这让一些中国粉丝觉得像是在挑衅。

还有网友把剧中台词对比古诗,指出部分文字与中国古典诗句相近,原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剧里却被改写成其它表述并归功于朝鲜诗人,观众看后感到自己文化被剽窃却被移花接木。

商业连带效应来得迅猛。

网民们迅速把矛头转向品牌,曾与争议演员合作的多个大牌例如路易威登、海蓝之谜、伯爵等在舆论高压下被曝光在平台上删除相关海报或下架推广。

评论区里出现大量抵制言论,打分平台短时间内涌入低分票数,给影视作品的评分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由此可见,当文化敏感性被触碰时,粉丝经济与代言商业链条会立刻受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旧事被翻出来加重嫌疑。

有人翻到林允儿此前曾与金钟国为一条被批评的辱华言论点赞,之后该点赞被撤销但截图已流传。

还有人提到她曾在综艺节目中直言“在中国赚到了很多钱”,并在不同场合用较流利的中文与中国观众互动,甚至参与中国和澳门的商业活动,片酬据称高于其他韩国艺人。

观众因此感觉到表里不一:面对中国市场展现亲和,背后或有不为人知的态度差别。

公众的愤怒有理有据也有情绪。

有人把这类行为用一句俗语概括为“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表达了对那些在华圈钱却对华文化不尊重的强烈反感。

国家媒体出面点名批评两部剧,指其在文化与历史敏感问题上处理不当,加剧了事件的严重性。

官方与主流媒体的声音让讨论不再只是粉丝间的争执,而成为一场文化与外交感知的较量。

从更宽的视角来看,趋势并不单纯关乎明星本身。

娱乐作品在跨国传播时必然面对文化边界,创作者若牺牲事实与尊重换取所谓的戏剧冲突,最终得不偿失。

影视创作的虚构自由并非无限,尤其是触及历史人物与国家符号,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商业考量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回报,但一旦踩到敏感线,长远声誉和经济回报反而会受到重创。

观众的维权方式在这次事件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组织性。

评分战、品牌评论区集中发声、社媒截图流传,这些都是现代舆论治理的常见工具。

面对这些动作,演艺圈与品牌管理团队需要迅速应对与沟通,明确立场或道歉,遏制负面效应蔓延。

全智贤事件之后至今未见公开道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外界的不满情绪。

林允儿方面到目前为止的公开表现则是继续为作品宣传并展现对角色的喜爱,这种做法在一部分观众眼中更像是挑衅而非缓和。

事件还透露出一个现实问题:一些艺人为进入中国市场特意提升中文能力,商业目的明显,有时会被解读为“表面亲中、私下无意尊重”。

这样的双面印象比单纯错误更让人反感。

从历史教育角度看,影视作品确有影响公众史观的力量。

一部流行剧把不实情节演绎成“史实”,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容易接受并传播错误认知。

行业内需要加强历史顾问的参与与事实核验,媒体平台应对敏感内容设置更严格的把关流程。

社会各方也应在批评时保持理性,把焦点放在事实核查与责任追究上,而非人身攻击。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观众要怎样回应这种跨文化碰撞?

选择是否继续观看、是否在评论区表达立场、是否影响消费决策,都成为每个人的权利。

接下来看各方如何行动:演员是否会作出更明确的表态,制作方是否修订涉及敏感的情节,品牌是否制定更审慎的代言策略,这些都将决定风暴能否平息。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留在心头:吃饭有规矩,讲文明有底线。

若文化被误读或被轻视,受伤的不只是某位观众,而是长期以来的理解与信任。

你若在评论区发声,会更关心事实核验,还是更想直接表达愤怒?

欢迎把你的看法写下来,看看这场争议会不会因为更多理性的声音而转向。

来源:非常自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