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三部韩剧把女主写进监狱,收视率却一路飙到18%,韩国观众终于把遥控器对准了恶女。
连续三部韩剧把女主写进监狱,收视率却一路飙到18%,韩国观众终于把遥控器对准了恶女。
十年前要是敢让女主亲手把对手推下楼,弹幕能骂到编剧退网。
现在同一批人一边骂白雅珍冷血,一边把《亲爱的X》刷上热搜第一。
金裕贞那张娃娃脸出现在屏幕,没人再期待她甜甜地笑,只想看她下一秒怎么把对方逼到绝路。
变化来得很快。
去年《黑暗荣耀》里文东恩用卷发棒复仇,全网跟着学怎么做伤口不留疤;前阵子《安娜》里裴秀智靠撒谎混进上流社会,购物网站同款丝巾卖到断货。
观众不再把善良当通行证,更不想看哭哭啼啼等救赎。
大家心里门儿清:现实里吃亏的永远是老实人,电视剧再演小白兔,谁还愿意花时间陪哭。
金裕贞团队看准了这股风向。
她出道早,国民度足够,却一直被甜妹标签框死。
接演白雅珍等于把多年滤镜摔碎:童年被母亲卖给训练班,出道后靠操控舆论、伪造丑闻、把经纪人送进精神病院,一路爬到顶流。
剧本没给她任何洗白空间,最后一集她穿着囚服对记者微笑,收视率瞬间冲到自身最高。
平台内部数据显示,大结局当天付费新增用户比前一周末暴涨42%,其中30岁以上女性占比七成。
她们大多在职场拼过十年,受过委屈,也见过潜规则,比起童话,更想看到有人替自己把不敢做的事全做完。
很多人担心这类角色教坏小孩,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观众早就不把电视剧当道德课本。
她们要的是情绪出口。
白天在公司被领导抢方案,回家打开电视看见白雅珍反手把老板送上热搜,爽感立刻对冲掉委屈。
心理学上这叫替代性满足,简单讲就是借别人的手出气。
金裕贞把这份爽感演到极致:面对镜头她一秒切换无辜眼神,背地里抬抬手指就让对手身败名裂。
那种真实感让人头皮发麻,就像身边真的存在这样一条美女蛇,你分不清她什么时候翻脸,于是更加上瘾。
有人把恶女热潮归结为社会戾气加重,其实戾气一直都在,只是过去缺少表达的通道。
以前女性角色必须包容、必须原谅,否则就被骂毒妇。
如今编剧不再给角色套道德枷锁,观众也终于承认:人性本来就有灰。
承认灰度,才是成熟。
你我在职场、在婚姻、在地铁里,都见过灰得发亮的操作,与其假装看不见,不如在剧里看通透,再回到现实决定自己要不要做圣人。
金裕贞的转型也给同龄演员提了个醒。
韩国娱乐圈更新迭代极快,1999年出生的她已算前辈。
同年龄段女星还在校园爱情里打转,她先一步把戏路撕到暗黑层。
制作公司NEXT LETTER内部人士透露,白雅珍之后,递到她手里的剧本超过二十个,清一色边缘角色。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安全牌不再值钱,敢不敢打碎自己,决定能不能留在牌桌。
当然,恶女不是万能钥匙。
编剧如果只顾堆叠狠操作,忽略人物动机,观众也会掉头。
白雅珍能立住,因为剧本把她的伤口展示得足够清楚:被母亲家暴、被同学围殴、被老师偷拍,每一次黑化都有前因。
观众看到的不只是坏,还有坏是怎么被一点点喂大的。
这种写法让角色更立体,也让爽点带上一丝寒意:她原本可能就是你我,只是没人拉一把。
内地影视圈也在试水。
上半年播出的《 X 》把女主写成公关高手,一边帮明星洗白,一边把对手埋雷,播到一半被投诉价值观不正,平台连夜加旁白补救,热度瞬间腰斩。
对比韩国同行,差距不在敢不敢写,而在有没有勇气写到底。
观众不怕角色坏,怕的是编剧自己先怂。
一旦故事开始给角色找补,信任就断了。
回到日常生活,我们当然不需要真去学白雅珍。
她的手段违法,也注定反噬。
但你可以学到她的清醒: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再用善良当不作为的挡箭牌。
职场里被抢功劳,一次可以忍,两次就要留证据;感情里被踩底线,第一次就要亮态度。
恶女教会的不是害人,而是别再拿天真当美德。
韩剧这一轮洗牌告诉市场:观众长大了,套路失灵了。
金裕贞们只是顺势而为。
下一次如果哪位编剧还想让女主在车祸里失忆、在豪门里受气,最好先看看数据:同档期只要有一部恶女剧,温柔小白兔的收视率就会掉成个位数。
现实已经够苦,屏幕里的玫瑰终于学会带刺。
你不需要爱上刺,但得承认它真实存在。
来源:陌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