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这几天因为《暴风圈》辱华台词,她在中国的口碑已经跌到谷底。
她真的不慌。
在中国网友怒火冲天、多个品牌撤下代言物料的当口,
全智贤却通过经纪公司放话:
“广告没被取消,中国市场对我毫无影响。”
要知道,这几天因为《暴风圈》辱华台词,她在中国的口碑已经跌到谷底。
大家原本还在等一个态度,没想到等来的不是道歉,而是冷冷的否认和切割。
这简直,傲慢到了极致。
一、争议的起点:《暴风圈》里的“敏感台词”
事情的导火索,是迪士尼+剧集《暴风圈》的一段台词。
剧中,全智贤饰演的角色轻描淡写地说出:
“中国为什么总是迷恋战争?核弹或许会落在边境……”
这不是艺术创作的自由,而是赤裸裸的歪曲与恶意暗示。
要知道,艺术作品中对国家形象的描绘,本就是极其敏感的话题。
稍有不慎,都会引发巨大争议,更何况是如此充满偏见的表达。
于是,抵制声浪迅速扩散。
社交媒体上,不仅普通网友在声讨,各大品牌的反应也接踵而来,
从奢侈品到护肤品,再到高端珠宝,不少合作方低调撤下了全智贤的物料。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剧集风波,而是商业价值的全面受挫。
二、沉默几天后的“回应”:否认、切割、毫无歉意
面对争议,全智贤本人保持了长时间的沉默。
直到9月23日,她的经纪公司才开口,给出了三点回应:
所谓“中国广告被取消”的消息毫无根据;
合作并未解约,只是因为“当地情况”导致延期;
延期时间甚至早于《暴风圈》播出,不存在受辱华风波影响。
字里行间,处处在“洗白”。
没有承认错误,更没有道歉,只是极力撇清与中国广告的关系。
这种态度,让人感觉到的是,
她并不在乎中国观众的感受,只在乎中国市场的钱。
三、网友的愤怒:不道歉,那就彻底抵制
全智贤方面的否认,并没有平息舆论,反而让网友更加愤怒。
不少评论一针见血:
“哪个品牌还没解约?一起拉黑。”
“只撤广告还不够,必须公开表态!”
“别想两头吃,既拿中国的钱,又随意抹黑中国。”
抵制全智贤,已经不再是针对她个人,
而是对所有与她合作的品牌发出强烈信号:
要么切割,要么一起抵制。
这背后,是中国消费者的自尊心,也是民族情绪的自然反应。
四、商业层面的真相:损失或超2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全智贤在中国的商业链条,几乎是全线崩塌。
从奢侈品牌到大众品牌,从已经签约的代言,
到尚未官宣的新合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消息称,仅因广告物料撤换、违约赔偿等直接损失,
金额就超过2亿元人民币。
而更大的损失是:她的中国市场基本告别了。
要知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
对韩星而言,中国代言向来是最具含金量的一块蛋糕。
如今,全智贤不仅丢掉了机会,还在舆论上彻底失了民心。
五、韩国舆论的反应:支持与偏袒
与中国网友的愤怒不同,韩国媒体和网民的反应却出奇一致。
不少韩媒在报道时,强调“台词是编剧写的,不该让演员背锅”。
还有网友指责中国网民“太敏感”,认为全智贤才是无辜受害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全智贤不愿意道歉。
因为在她的本土市场,她得到了足够的支持。
这种“国内有撑腰,国外失民心”的尴尬局面,
正是当下很多跨国艺人最真实的处境。
六、官媒表态:艺术创作不是歪曲的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官媒《半月谈》也发表评论,
明确指出:
艺术创作需要自由,但必须建立在尊重与真实的基础上;
跨文化题材的创作,不能任意臆想,更不能带着偏见去描绘他国;
缺乏良知与敬畏的艺术,终究只会沦为笑柄。
这番话,不仅是对编剧的提醒,更是对全智贤的警告。
之前,人民网也点名批评韩剧夹带私货。
一个成熟的艺人,不能只想着“台词不是我写的”,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观众看到的,是你的表演,是你口中说出的台词。
你就是传播者,你就有责任。
七、全智贤的傲慢:不道歉,反而企图自证清白
从头到尾,全智贤没有正面回应过“辱华台词”这件事。
她的所有回应,都集中在“广告没取消”“合作还在进行”。
换句话说,她在意的从来不是中国观众的感受,而是她的代言和商业利益。
这种态度,正是傲慢的极致。
既想挣中国的钱,又不愿承担因言行带来的后果。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
品牌在切割;
网民在抵制;
舆论在反感。
即便全智贤再怎么否认,中国市场的态度已经摆在这里:
不欢迎。
有人说,她还在侥幸,寄希望于风波过去,品牌重新合作。
但现实是,中国消费者的记忆力,往往比艺人想象得要长得多。
一旦失去信任,就很难再挽回。
八、我的看法:
全智贤事件,其实给所有明星和品牌都敲响了警钟。
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与商业早已绑定在一起。
你既然要在中国市场捞金,就必须尊重中国文化和中国观众。
否则,市场有权利用脚投票。
这不是玻璃心,而是底线。
没有任何人,可以在羞辱中国的同时,还想靠中国市场获利。
一句话:不尊重,就没有生意。
全智贤不道歉、不反思,
还公然否认抵制,态度之傲慢,令人失望。
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件事也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力量:
一个明星,再大牌,在13亿消费者面前,也不值一提。
这,就是中国网友最朴素、最真实的力量。
未来,无论是谁,都该记住这场风波带来的教训:
市场可以包容,但绝不纵容;
中国观众可以喜欢,但绝不容忍侮辱。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