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呢,两个在中国路人缘市场挺受欢迎的韩国顶尖女明星,林允儿和全智贤的新剧上线了。
韩国人这脾气真是改不了啊!
最近呢,两个在中国路人缘市场挺受欢迎的韩国顶尖女明星,林允儿和全智贤的新剧上线了。
剧里到处都是一些对中国不太友好的虚假说法,还有一些不好的现象,结果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暴君的主厨》
我估摸着,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两年那些古装韩剧不管是化妆打扮还是古代场景,越来越像咱们中国的风格啦。
偏偏这些古装剧市场还能算得上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啊。
就连林允儿这样的大牌女星也搭上了穿越古装剧《暴君的主厨》的拍摄。
这部剧讲的挺有意思的,就是说一个现代来的米其林三星厨师穿越到古代,然后遇上味觉无敌的皇帝,两人之间展开了一段爱情。
林允儿演的女主穿越之后,巧遇正在微服私访的皇帝,经历了一番刀光剑影的考验后,为了活命,她加入了宫里的选秀,争取成为秀女。
因为林允儿饰演的女主年纪稍微大了一些,失去了当秀女的资格,结果就变成了宫中厨房的厨师,也差不多像大长今那样的身份。
后宫里的妃子们一眼就能看出皇上的心思不单纯,想着怎么整她,却都被女主用现代技术做的美食一一制服了。
看着这熟悉的剧情发展,到这个节骨眼儿,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吧,女主接下来要面对的肯定是更强劲的BOSS了。
而这个大Boss,竟然是个明朝的厨子。
明朝的使臣去朝鲜,是真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儿。
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明朝派出使者去各国,目的其实不只是施压,更多的是展现大明的国力,同时也趁机开拓海外市场,搞贸易交流。
不过这部戏里,大明使臣说着别扭的中文,在朝鲜国土上当着国王的面摆架子,显摆自己。
看起来完全没把别的国家放在眼里似的。
真正的强者从不轻易对弱者施加压力,像大明那样,自毁名声的事,又有什么必要呢。
编剧用捧高踩低的套路,真是把观众当傻子似的耍呢。
不光这样,大明使臣看到朝鲜的宴席后,当场批评那是粗俗的食物,然后又让身边的大厨秀了一手“文思豆腐”。
搞笑的是,文思豆腐其实是清朝一位叫文思的和尚发明的菜肴,咋会搞到明朝那边去呢?
就不谈它的来历,那在剧里出现的文思豆腐,根本就是粗糙不堪,没有点儿精致的美感,又怎么能叫“文思豆腐”呢?
搞笑的不止这些,为了让那横冲直撞的使臣心满意足,女主拿出了法国经典的甜点“马卡龙”,一下子就抓住了使臣的味蕾。
得说,法国的马卡龙糖分可是挺高的啦,可中国人对甜点的最高评价可是“不怎么甜”,这么一来,怎么能靠一道马卡龙就彻底征服了他们的味蕾呢?
编剧用来贬低中国的招数可不止这些。
接下来,女主得和明朝几位厨神较量厨艺,故事发展到这儿,她竟然在皇宫里发现了辣椒。
在历史上,辣椒是在万历年间传到中国的,之后又由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成为那边的农作物。
男主在剧中说,这是他偶然帮忙救下的西洋人送来的种子。
看来没啥逻辑上的毛病。
不过在后续明朝大厨的剧情里,川菜传人不仅没见过辣椒,还声称辣椒是她在朝鲜发现的一种尤为特别的调味料。
“川菜传人”在“朝鲜”偶然遇见了“辣椒”,这几个词凑一块都让人觉得陌生得难以辨认。
这样明显为了剧情而歪曲历史,甚至刻意贬低中国的举动,真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而且,在最终的较量里,代表明朝的厨师还自己坦白,自己学厨艺是在朝鲜待了五年才学到的。
这真是太好笑了,不得不感叹。
五年时间就能从朝鲜那边学会明朝御厨的绝技?要是真的朝鲜的厨艺那么厉害,为什么之前还一直把明朝大厨的手艺夸得天花乱坠呢?
这完全就是答非所问,编剧的水平真让人担心啊。
尽管这部片子漏洞一大堆,却意外拿到韩国2025年tvn电视台的收视冠军,真让人不得不惊叹一下。
由此不难看出,贬低抬低的套路真是深得韩国人的喜好,他们就爱那种模糊不清、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的感觉。
要是说林允儿的新剧大部分问题源于编剧水平不过关,那全智贤的新作就明显是在针对中国观众,摆明了就是冲着咱们来的。
《暴风圈》
全智贤这位演员,咱们中国人都挺熟悉的。
她的作品《我的野蛮女友》、《来自星星的你》还有《蓝色大海的传说》,都在中国挺火的。
不过在她这次新出的剧《暴风圈》里,辱华的事儿完全没打马虎眼。
这部电视剧里,牵扯到一些政治圈的事儿,女主是个在联合国当外交官的,想着为丈夫报仇,最后决定投身政坛,努力争取丈夫心里那个总统的位置。
一个国家的总统啊,总得跟各种人打交道,和不同国家的领导人沟通交流,而女主呀,还得兼顾复仇的事儿,事事都得安排得妥妥的。
所以啊,中国又一次被编剧当成了踩低的对象。
第一个例子就是那句台词:“中国为什么要选择战争?”
说这种指责对中国来说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话,就像天方夜谭一样。
我们的实力一直都是保护自己的一把刀,中国既不会,也不屑用这种强大去伤害别的国家。
跟一位官员聊着的时候,他直截了当地把中国、美国、朝鲜这三个国家都归为“疯狂的国家”行列。
这样一来,作为对比,就显出韩国是个相对和平的国家。
难不成,韩国自己都弄不明白和平这个概念到底啥样?
会才不会去伤别人,这叫热爱和平;可没本事,只会缩头,就是被动躲避。
接着,全智贤和一名官员碰面了。
这座中国式庭院里,两个人用生硬的中文碰碰碰,结果让观众看得也是一头雾水。
联系起来,暗号就是李白《将进酒》里的那句著名诗句。
要清楚啊,咱们中国文化可是博大精深,古诗更是那抑扬顿挫、韵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
可是在两个韩国人那拙劣的中文配合下,那句满腔热血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反倒变得像清粥一样平淡无奇,没有一点冲击力。
不仅如此,剧里的反派角色、黑帮成员,甚至那些接任务的违法分子,全都设定成中国人。
那个破旧又写着中文的窝棚区,被标注为中国大连;而那些拿钱办事的不法分子,说的也是中文。
一看到这样的场景,立马激起了大连市民的不满情绪。
要知道,大连可是东北地区经济排名第一的现代化都市,随着这两年经济的腾飞,连一些县城都没有那样黑黢黢破败的窝棚区了。
可是那些韩剧里对大连的描绘,明显不太真实,显示出他们心里可能有点儿别的想法。
群情激奋
连续两部电视剧出现辱华内容,再次引发了中国观众对限韩令的呼声。
不少网友都在呼吁加强限韩令,就算是那些追星族,也纷纷表示“追星我自有办法”,表达了支持限韩的态度。
很多网友都跑到全智贤代言的产品页面留言,质问为什么还用辱华的艺人做代言,表达了不满。
可以说,全智贤的声誉在国内基本算是彻底崩盘了。
韩国的娱乐文化向全球扩散,算得上是相当有名气,而且也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既然他们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应该多下点功夫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而不是用作品来暗中抹黑中国,把韩国抬得更高。
那些光鲜亮丽但空洞虚假的消息,大概能撑多久呢?
自己实力不够硬,再多国家的软实力,也不过让世界看到他们那种狂妄自大实际上内心不自信的模样。
结语
当一个人焦急自惭的时候,会干出一些特别激烈甚至过头的事情。
韩国的软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逐渐带有中国元素,也有人批评它在抹黑中国,甚至有传闻说韩国的某些方面涉嫌盗取中国的文化。
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几乎每个邻国都难免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用这些来模糊中华文化跟自己国家文化的界限。
如果韩国艺人越来越多地走上辱华这条路,那限韩令也就不会解禁,中韩两国之间的正常文化交流就一直难以顺畅开展。
只有韩国才能搞出这么损人利己的事情。
来源:徐大聪明在娱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