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估计韩星全智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主演的一部新剧,竟会让她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新剧中不仅出现抹黑中国的台词,道具、场景设置也被指刻意丑化中国形象。
文 | 小鲤
编辑 | 小鲤
现在的观众,见惯了明星们的起起落落,但最近全智贤这波“塌房”,还是想和大家说两句。
不是心疼她从顶流跌谷底,而是这事儿背后藏着的“赚中国人的钱,砸中国人的碗”的荒唐,实在太戳气。
估计韩星全智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主演的一部新剧,竟会让她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新剧中不仅出现抹黑中国的台词,道具、场景设置也被指刻意丑化中国形象。
比如用红色五角星地毯影射中国国旗,虚构破败的“大连街景”,甚至编造中国“威胁周边国家”的荒诞情节。
这些细节很快被眼尖的观众发现,一开始很多网友发文表示抵制,可在官方出手后,风向又变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不少观众是冲全智贤的名气才追这部剧的,可越看越不对劲,剧里竟然有“中国偏好战争”,这类颠倒黑白的台词,连场景道具都透着股子恶意。
铺着红色五角星的地毯,眼尖的观众一眼就看出不对劲,明晃晃是想往国旗上扯。
有段故事背景是大连,愣是拍成了破破烂烂的“贫民窟”,要知道现实里的大连可是干净漂亮的海滨城市,就算十年前也不是这样!
有人翻出截图对比,有人细数剧里的“辱华”细节,更让人失望的是全智贤的态度……
她可不是新人,在华发展这么多年,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内容会刺痛中国观众,但面对争议,她选择了沉默,连句正经道歉都没有。
这哪是“无心之失”,分明是没把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放在眼里,更讽刺的是,全智贤的“国际巨星”光环,大半是中国市场给的。
当年《来自星星的你》让她在中国圈粉无数,《蓝色大海的传说》再掀热潮,代言的海蓝之谜、LV这些大牌,哪一个不是看中她在中国的高人气?
恒大冰泉那事儿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当年就因为写错过信息,全智贤作为品牌代言人未及时回应,已显露过不尊重的苗头。
只是那时候大家还愿意给她机会,可这次,她是真把路走死了。
市场的反应比想象中更坚决,海蓝之谜最先行动,删光全智贤所有宣传物料,连外网账号都未留痕迹。
LV、伯爵也紧跟着撤下她的相关内容,品牌方的态度明确,在中国市场,尊重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可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品牌陆续切割后,网络风向却悄然转变,不少人站出来为全智贤辩解,认为应追责导演而非演员,类似的维护声音越来越多。
事实上,品牌方明确切割的态度本值得肯定,毕竟此次争议触碰的是民族尊严的底线,这般为艺人辩解的声音,属实有点令人想不到。
好在大部分的观众还是理性的,认为这件事是底线,之所以对全智贤提出批评,不仅因为她在中国拥有高知名度,很多品牌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择与她合作。
更因为作为主演,她在接戏前本应审阅剧本,对涉及中国内容有基本的判断和把控,而非放任抹黑内容传播。
大家为什么会骂演员,是因为演员在中国的名气并不小,很多品牌也是因为看中她在中国的名气才给的代言。
而她在接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就能看台本,至少能知道这部电视剧是讲什么的吧?这不就是典型的吃中国饭砸中国碗吗?
其实全智贤并非首个因不尊重中国市场栽跟头的艺人,早年间张娜拉因一句“没钱就去中国演出”的不当言论,直接被中国市场拒绝,至今未能恢复当年的热度。
还有不少韩星,一边频繁来中国捞金,一边私下发表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当言论,最终都落得查无此人的结局。
这些案例早就在那儿摆着了,可还是有人觉得“中国观众好糊弄”,觉得“赚了钱就能拍拍屁股走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市场的不敬畏,栽跟头是早晚的事。
娱乐圈里,有人觉得流量至上、人设万能,却忘了最基本的尊重,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把他们当提款机,他们就会让你摔跟头,你把真心掏出来,他们就会把你捧在心里。
全智贤还有没有机会重返中国市场,我觉得很难,不是中国观众“不包容”,而是“民族尊严”这条底线,谁都不能碰。
你可以不是中国艺人,你可以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但你不能一边赚着中国市场的钱,一边又抹黑中国,这不是苛刻,是最基本的原则。
作为消费者,我们手中的选择权至关重要,面对不尊重中国市场、触碰民族尊严底线的艺人,不买单就是最直接的态度。
这正应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观众的支持能让艺人站上顶流,而对底线的漠视,也会让其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
所以全智贤是否还有机会重返中国市场,这一问题值得深思,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赚中国人的钱,却暗地里搞小动作,这样的艺人我们不欢迎,这不是第一次了,张娜拉当年也是因为类似言行被中国市场抛弃,现在轮到全智贤。
况且此次事件热度居高不下,全智贤不可能未察觉争议,在明知事件引发大众不满的情况下,仍未出面回应或道歉,这般态度显然难以让中国观众接受。
信息来源
《44岁全智贤塌房?彻底凉凉》——西安晚报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