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1岁的李顺载走了,这个韩国国宝级演员,用72年演艺生涯,给中韩观众留下了无数回忆。韩总统李在明发的悼文里,“鲜活”两个字说了两遍,说实话,这两个字用得太贴切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请知悉。
文丨周周
编辑丨浮光掠影
91岁的李顺载走了,这个韩国国宝级演员,用72年演艺生涯,给中韩观众留下了无数回忆。韩总统李在明发的悼文里,“鲜活”两个字说了两遍,说实话,这两个字用得太贴切了。
李顺载这辈子演了太多戏,从韩国还只有黑白电影的年代就出道,一直到韩剧火遍亚洲的千禧年。
《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他初显喜剧天赋,《我爱你》里的老年爱情故事看哭无数人,《花样爷爷》更是打破了真人秀的年龄限制,但对咱们中国观众来说,他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搞笑一家人》里的“顺才少爷”。
2006年《搞笑一家人》在中国播出时,好多地方台都是收视第一,剧中李顺载就用自己的本名演戏,罗文姬老师也一样,小时候真以为他们现实里就是一对夫妻。
罗文姬老师那句“老公,文姬想吃葡萄”,还有顺才少爷的各种小脾气,现在想起来还能笑出声。顺才少爷可不是什么完美爷爷。
他蛮横、有点好色,大男子主义,总端着一家之主的架子,还会骂老婆打孩子,最经典的名场面,就是他偷偷用儿子俊河的电脑看A片,结果被亲戚撞破,这个“阿片顺才”的外号,连李顺载自己都笑着承认最喜欢。
本来想吐槽这个角色有点猥琐,但后来发现,这种不完美才最真实,他身上藏着东亚父辈的共同模样。儿子俊河失业后,他对着儿子怒吼“真正的自尊心是靠养家挣来的”,这话听着刺耳,却满是现实的清醒。
可当他发现儿子在外面被人当佣人使唤,刷鞋打杂,又立马放下所有面子,把儿子拽回了家,这种嘴硬心软的护犊情深,怕是80后90后最有体会。
15周年重聚纪录片里,罗文姬一见到他就挽着胳膊撒娇,李顺载看着当年的片段,笑起来满脸褶子,看哭了不少观众,顺才少爷的多面性,都是李顺载用演技赋予的,他说那个时代的父母就是这样,感情深却不会表达。
现在想想,我们自己的爷爷外公,不也大多是这样吗?嘴上不饶人,心里却把家人看得比什么都重,顺才少爷不是什么伟人,却因为这份真实,像真的活在我们身边一样。
顺才少爷之所以让人难忘,除了角色本身,还因为他代表了一种早已远去的家庭模式。《搞笑一家人》里,三代人挤在两层房子里,吵吵闹闹却始终不散。
婆媳之间会背后吐槽,转头又会给对方带礼物,兄弟之间互相看不顺眼,可真遇到事又会挺身而出,这种鸡飞狗跳的日常,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熟悉的家庭氛围。
以前的家庭剧都带着这种烟火气,《我爱我家》里的老傅,《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康伯康婶,都是大家庭的核心。
一大家人住在同一屋檐下,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只有说不完的家常,这些剧不仅是娱乐,更像是一种情感寄托,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可现在再看家庭剧,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主角大多是小家庭,讲的是夫妻矛盾、亲子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偶尔出现的“外来客”。
《搞笑一家人》拍到第三季,顺才少爷的身影就没了,《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老演员也渐渐淡出,康家兄弟也分了家。
这背后不只是演员的迭代,更是社会结构的变化,身边好多朋友都说,现在和亲戚来往越来越少,“断亲”成了常见现象。
不是不想亲近,而是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小日子,忙着工作忙着照顾孩子,再也没有以前那种一大家人天天相处的机会。
我们可以轻易逃离传统大家庭的束缚,却也再也回不去那种热热闹闹的温情,李顺载的离世,像是给传统家庭剧的黄金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他从黑白片时代走到彩色电视时代,用一生见证了影视行业的变迁,也定格了传统家庭的最后模样。
现在我们再重温《搞笑一家人》,看顺才少爷和罗文姬老师的斗嘴,看俊河一家人的日常,不只是怀念一部剧,更是怀念那个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年代。
李顺载走了,但顺才少爷还在我们的硬盘里、记忆里,只要点下播放键,就能回到那个吵吵闹闹的家庭,见到那个有很多臭毛病却很可爱的爷爷。
如此看来,好的演员和好的作品,真的能让记忆一直鲜活。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离开的人、不会消失的温情,其实都藏在这些影像里,等待我们偶尔回望。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史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