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月十号下午两点,短视频首页全在转那张合成照,评论区把傅首尔、麦琳、再加两个不认识的素人拼一块,管理员一句“典型傅首尔面相”就把所有人情绪点燃。第三天凌晨,社交群里有人直接发定位,说公司茶水间现在讨论比端午值班还激烈,反正谁戴金框眼镜谁就得被问一句“最近婚姻咋
把圆脸眼镜扣成婚姻败相的人究竟在怕哪门子关系失衡呢
六月十号下午两点,短视频首页全在转那张合成照,评论区把傅首尔、麦琳、再加两个不认识的素人拼一块,管理员一句“典型傅首尔面相”就把所有人情绪点燃。第三天凌晨,社交群里有人直接发定位,说公司茶水间现在讨论比端午值班还激烈,反正谁戴金框眼镜谁就得被问一句“最近婚姻咋样”。
他琢磨,换言之,这根本不是老祖宗那套看面诊命,而是一种省事的标签狂欢。圆脸加眼镜,加一抹看起来不吃亏的嘴角,就被写成“控制欲强”“婚姻不顺”。有个武汉女孩在群里吐槽,说她早上排队买豆皮,后面两个大爷指着她侧脸议论“你看又是傅首尔面相”,她手上那杯豆浆都忘了拿。
他再往前翻,当天上午十点,平台热搜同款词条飙升到第三,数据面板显示讨论量破一百二十万。背后那些故事说不准哦:不少人其实是在找个速读社交的公式,省得慢慢了解别人,省脑子最重要。成都一个产品经理跟同事吵架,转头就在朋友圈写“以后面相不合的直接pass”,评论里全是“整不赢她”这种半开玩笑半当真。
性别和阶层的双重焦虑就这样混在脸上。傅首尔、麦琳都属于那种高学历能说会道的女性,收入也不差,结果大家最先抓的不是她们的稿费而是脸线条。他听见一位东北老哥在直播间叨叨:“女的太能说了就克夫”,底下有女生回怼“是你自己没本事”,弹幕翻车。换言之,大家都在借面相发泄:男生怕地位被抢,部分女生又怕被扣“强势不被爱”的帽子,还有一批人担心阶层流动让亲密关系失衡。
线下的剧情也乱。深圳一个婚恋公司顾问给客户配对,背地里先看照片,直接在表格上写“面相偏傅首尔,男方慎选”,被同事拍下来发进同城群。她解释说只是客户要求,可谁信。不晓得什么时候开始,面试官见人先记“颧骨高、嘴巴大”,然后再谈岗位。说不准哦,面相成了安全发泄口,让人绕开真正的性别分工、婚姻制度这些硬骨头。
科学这块也没放过。心理咨询师在七月初做了个小范围访谈,十四个被贴标签的人里有九个说自己下意识开始防备配偶,是真的自证预言。他记下数字:9/14,听着不大,可情绪被放大得厉害。有个广州姑娘说,她妈天天念叨“你这脸不旺夫”,结果她在家语气越来越硬,两口子隔三差五冷战。等一下,谁来管这种循环。
社会层面更诡。刻板印象一旦激活,面试官、亲戚、相亲对象就带着滤镜看人。六月底某互联网公司的人力发匿名帖子,说老板开会点评新人:“这姑娘典型傅首尔面相,小心点。”那些话明晃晃写在会议纪要里,再删也晚了。有人想揭穿,可大家又怕被扣“护航女强人”的帽子,只能背地里骂两句。
他看到的评论越多,越觉得这其实是场权力分配的拉扯。面相学在个体层面被推翻,可在群体里又像真的一样。谁都清楚脸决定不了命,可偏见会趁机长肉,最后还真能影响婚姻谈判、工作晋升。真假的?这一套面相翻车戏码,最热闹的是看脸,最沉默的是制度。事情接下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哦
来源:勇往直前的柳叶m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