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25日凌晨,韩国元老级演员李顺载去世,享年91岁
2025年11月25日凌晨,韩国元老级演员李顺载去世,享年91岁
他被称为国民演员,也被观众亲切地叫作国民爷爷,这一声爷爷跨越几代人,像一盏灯一直亮着
有人说演员的意义在银幕上,也有人说在银幕外,那些被他演过的人物如今还在观众的记忆里走来走去
一个问题提在这里,他留下的140部作品,究竟能被后辈怎样接续
九十岁仍在领奖的身影,足以让行业停下来看一眼
他在2024年凭《狗之声》拿下KBS演技大赏,成为韩国三大台该奖项最高龄得主
领奖时的状态不老气,语速不急不缓,眼神稳,像把几十年的练习压成一块砖头放在台上
年龄被他做成了一个数字,职业的长度被热情和纪律重新定义
综艺把他拉近了年轻人的生活
《花样爷爷》让观众看到了一位老演员的亲切与幽默,这个系列在2013年拿到第50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综艺作品奖
镜头里他不端着,跟后辈一起拎行李、赶路,在真实的疲惫里露出笑意,像家里那位老长辈不声不响地把事情做好
把时间线退回去
1935年10月,他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四岁随祖父母南下到首尔,城市的节奏从此成为他人生的背景声
到1956年,关于他的出道有两种记录,一种说是电视剧《我也要做人吗》,另一种说是话剧《地平线彼岸》
出道作品的版本不完全一致,行业史料偶有分歧,但一致的是从那一年起他没有离开舞台与镜头
几十年里他在不同年代的观众面前换着角色、换着步子,舞台和片场都是他熟悉的空间
作品得一件件放在桌上看清楚
他参演多达140部影视剧,从《东医宝鉴》《看了又看》《三金时代》到《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野人时代》《土地》《妈妈发火了》,戏路宽,底色稳
《爱情是什么》在1991到1992年间的收视率达到65%,这是韩剧史上的高点之一
把家庭琐事拍成全国都在追的故事,他演的父辈形象让人服气
到了1997年,这部剧作为央视引进的第一部韩剧在中国创下收视奇迹
屏幕越过海峡,人物在另一个语境里仍能站住,这说明戏的骨头硬
跨境的认可有具体的奖项作证
2011年,他凭电影《我爱你》获得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
一个老演员在不同文化的观众里都能立住,靠的不是一次性的爆红,而是细致的手艺和踏实的为人
到晚年,他没有把自己困在某一种身份里
2023年他首次以导演身份将戏剧《海鸥》搬上大剧场舞台
这一步不只是扩展职业边界,更是对戏剧语言的再探索
排练厅里,他把场面拆得很细,从走位到停顿都不放过,年轻演员称他要求严,但心软
时间来到2024年10月,因健康原因他暂别舞台,之前还在做事,话剧《等待等待戈多》在排,电视剧《狗之声》在播
关于他去世的具体病因没有公开,网络上的猜测不可靠,尊重事实是对逝者的基本礼仪
这一点需要被反复提醒,信息的克制是对家属和同行的体谅
国家层面的悼念给出一个评价的坐标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11月25日发帖称赞他是大韩民国文化艺术界的巨星
他写道
“为李顺载老师祈愿冥福,我们将长久铭记这位受到所有世代爱戴的艺术家、国民演员”
又说
“李顺载老师用对演技的哲学和演员的态度,以及作为真正长者的人品为众多后辈树立了榜样,留下的作品将成为韩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这些话不是礼节性的空话,放在他的履历里是对事实的概括
观众的反应更直接
社交平台开始集中回看他的片段,洗澡堂里父亲和儿子的拌嘴,被剪成短视频在不同语言里转发
作品回流不是营销,它是集体记忆的自发整理
有人在家里重新看《看了又看》,有人把年迈父母拉到屏幕前一起看《爱情是什么》,现实生活里也总有一位把家里事情理顺的老人
行业层面的影响会慢慢显形
他的敬业标准会被后来者当作参照,那种不把角色当工具而是当责任的态度,会留下可继承的路径
训练如何落地,日常如何自律,这些具体问题,值得各剧组用时间换答案
在一个更新速度很快的演艺工业里,哪种职业操守能被后辈真正接过并保留下来
接下来,公众还会关注实务安排
预计在11月26日,亲属或经纪团队会公布葬礼相关信息
业内很可能在11月27日举行小型追思会,合作过的演员到场致意与分享片场故事
到11月28日,电视台或平台大概率集中重播他的代表作,向这位元老致敬
这些节点不只是告别流程,也是一种文化的再确认
回看他的职业脉络,一个结论慢慢站稳
真正的国民演员不是被称呼定义,而是被作品与为人共同证明
他在银幕内外把长者的分寸感做得很清楚,戏里不抢戏,戏外不喧哗
有后辈说和他一起工作,时间被拉长,焦虑被收住
把角色做实心,把故事演到观众的生活里,才是一个演员最可靠的成就
这一生没有悬浮的大词,只有一件件完成的工作
告别之后,作品还在,标准还在,这就是留下
来源:故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