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他的人生起点与时代动荡交织,但对表演的热爱如同暗夜里的微光,照亮了他的人生方向。
文|上野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大韩民国文化艺术界的巨星,为李顺载老师祈愿冥福。”
韩国总统李在明的悼念帖,让李顺载再度刷屏。
中国网友喊着 “顺才爷爷” 缅怀。
这位 91 岁老人的江湖地位,藏在 69 年演艺生涯的每一个角色里。
“演技是承载活着的人的故事的人生伴侣”。
李在明总统引用的这句话,恰是李顺载91年人生的最佳注脚。
1935年,李顺载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
尽管他的人生起点与时代动荡交织,但对表演的热爱如同暗夜里的微光,照亮了他的人生方向。
高中时期起,他便活跃在校园戏剧的演出中。
他着迷用舞台上的悲欢离合诠释人生的复杂。
1956年,21岁的李顺载通过话剧《地平线之彼岸》正式踏入演艺圈。
彼时的韩国电视行业尚未成型。
全国仅有3家电视台,摄像机需要手动推轨,灯光全靠几盏白炽灯支撑。
仅仅是单集拍摄,演员们就要从凌晨熬到深夜。
那个时候支撑演员们走下去的,唯有对职业的敬畏。
李顺载更是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每个角色都是活着的人,我不能辜负他们。
1964年,李顺载成为TBC东洋广播电视台的专属演员。
这是他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在那个黑白电视普及的年代,他凭借扎实的台词功底和细腻的表情管理,在一部部伦理剧中站稳脚跟。
不同于如今快餐式的角色塑造,李顺载对每个角色都倾注心血:
在电影《我爱你》中,为诠释收废品老人金万石的沧桑感,他特意去废品站观察老人的言行举止,模仿他们粗糙的语气和佝偻的体态;
拍摄《德九》时,他与乡村老人同吃同住,学习方言和农耕动作,只为贴近角色本质。
这种“笨办法”让他与申久并称为韩国演艺界“两大山脉”。
两人以用生命演戏的态度,支撑起韩国演艺界的品质标杆。
若说扎实功底是他的立身之本,那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便是他跻身国民演员的阶梯。
1992年的《爱情是什么》,成为他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巅峰。
这部聚焦普通家庭日常的伦理剧,没有狗血冲突,全是柴米油盐。
他饰演的崔判石会因为儿子晚归而严肃训话,会为熬夜备考的孙女掖被角,还会在给老伴买错发簪时嘴硬狡辩。
这种“嘴硬心软”的传统父亲形象,精准击中了韩国家庭的情感共鸣点。
1997年,央视将《爱情是什么》搬上国内荧屏。
作为首部被引进的韩剧,该剧一播出就创下收视奇迹。
李顺载饰演的崔判石,也让无数中国观众想起自家不苟言笑却默默付出的父亲。
有网友回忆当年和家人一起看剧时,身旁的父母总是偷偷抹眼泪。
这份跨越国界的情感联结,让李顺载这个名字,成为中国80、90年代观众的共同记忆。
如果说《爱情是什么》让李顺载成为“国民父亲”,那2006年的《搞笑一家人》则让他晋升为全亚洲的“国民爷爷”。
彼时已经71岁高龄的他在剧中饰演一家之主李顺才。
他的表演彻底打破传统老年角色的刻板印象:
表面上他是一家中医院的院长,私下里却和家里的一大家子人斗智斗勇;
他会因为不满小儿子偷偷离婚,而拿着棒球棍追着儿子满屋跑;
也会因为不满大儿子好吃懒做,而用脚使劲踹对方的屁股;
还会因为偷偷看成人电影被抓包后,满脸尴尬的跑出书房。
他的经典片段深入人心,至今仍被观众反复回味。
直至今日,关于李顺才的相关片段仍在国内的各大视频网站收获超高点击率。
在某视频网站上,关于该剧的二创视频更是高达上百万条。
这部剧也让李顺载成为了无数中国网友心中的“顺才爷爷”。
可贵的是,李顺载的角色影响力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2011年,电影《我爱你》上映。
李顺载在影片中饰演脾气差劲的收废品老人金万石。
虽然嘴边总挂着脏话,但骨子里却是个热心肠的老人。
他用细腻的演技,和另外三位老年演员演绎出了爱情的另一种模样。
尽管全片并未提及一句“我爱你”。
可每一个看过该影片的观众,都能感受到片名中所蕴含的爱。
这部电影不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还让李顺载拿下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
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韩国演员。
而李顺载的江湖地位,从不止于银幕角色,更藏在话剧、综艺与行业传承里。
在话剧舞台上,李顺载是坚守数十年的艺术家。
从《李尔王》中悲怆的国王,到《长寿商会》《亨利爷爷和我》中的温情老者,再到2024年89岁高龄仍登台的坚守。
他的每一个角色都经过数月打磨,台词与身段丝毫不见懈怠。
在综艺领域,他用真实打破明星滤镜。
2013年《花样爷爷》中,他褪去角色光环与一众老演员踏上旅途。
他会在吃到意大利面时感叹比韩国炸酱面好吃;
还会在法国街头迷路时像小孩一样紧张;
虽然偶尔捉弄后辈李瑞镇,却还是会偷偷帮对方分担行李。
这档综艺不仅获得“第50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综艺奖”。
还让他“可爱爷爷”的形象深入人心。
那句“哎呀,真实”的口头禅被无数韩国小学生争相模仿。
而更珍贵的是他在演艺圈留下的“传帮带”精神。
拍摄《搞笑一家人》时,面对经验不足的后辈演员,他会耐心指导他们的台词节奏,甚至亲自示范走位;
在片场遇到工作人员忙碌,他会主动帮忙递水,毫无明星架子。
许多如今的一线演员都曾表示,李顺载是自己的“演艺启蒙老师”。
他不仅教演技,更教如何做人。
这种“传帮带”的精神,让他成为演艺圈的精神标杆。
正如李在明在悼念帖中所说:
“用对演技的哲学和演员的态度,以及作为真正长者的人品为众多后辈树立了榜样”。
2025年1月,李顺载出席2024年度KBS演技大赏,凭借《狗话》斩获年度大奖。
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公开现身。
他被众人搀扶着上台,接过奖杯的手抖了又抖。
站在领奖台上他一如既往地谦虚:
“活久了总会有这样的日子到来,谢谢这么多年支持我的观众,这辈子给大家添了太多麻烦,真的感谢。”
如今再看这番发言,不少网友都鼻头一酸。
140多部影视作品,让他成为韩国社会的“活化石”。
从黑白电视时代的《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到流媒体时代的《衣袖红镶边》《再次我的人生》。
他的角色始终与韩国社会变迁同频。
从传统大家长到开明爷爷,每一代观众都能在他的表演中找到共鸣。
连总统李在明都在悼念中称他的作品“是韩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份全民认同,是流量明星难以企及的高度。
李顺载走了,但崔判石的严厉、李顺才的鲜活、金万石的温情,永远留在观众记忆里。
他用“每个角色都是活人”的敬畏,从黑白电视演到流媒体时代,成为中韩观众的共同回忆。
所谓“江湖地位”,从不是流量加持,而是用演技筑碑,用人品立世。
当《搞笑一家人》的笑声再响起,他便从未离开
来源:麒麟鉴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