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4号《鬼灭之刃》的新电影在中国上映,头一天票房接近九千万元,可到了17号单日票房降到两千五百万左右,三天内下跌超过七成,这个跌幅相当明显,比同期其他电影表现差很多,国产片和欧美动画的票房走势都更平稳,只有这部影片出现大幅下滑。
票房崩了,日漫凉了,观众用脚投票
11月14号《鬼灭之刃》的新电影在中国上映,头一天票房接近九千万元,可到了17号单日票房降到两千五百万左右,三天内下跌超过七成,这个跌幅相当明显,比同期其他电影表现差很多,国产片和欧美动画的票房走势都更平稳,只有这部影片出现大幅下滑。
17号央视提到日本几部动画电影推迟上映,包括《蜡笔小新》和《工作细胞》,虽然没有直接点名《鬼灭之刃》,但时间上正好重合,大家都能看出来这不是巧合,是政策在调整,官方没有明说,市场的反应却很明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提到台湾是日本的重要伙伴,中国外交部随即回应台湾问题不容外部干涉,语气显得相当强硬,随后出现电影票房大幅下滑和审批暂停的情况,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明显反映出政治因素对文化交流产生了直接影响。
许多网友在微博和抖音平台发帖表示不再观看相关影片,他们删除购票记录,并明确写道“不会为政治因素买单”,另有一些观众认为不该将电影与政治混为一谈,但这些声音过于微弱难以引起注意,猫眼和淘票票两大平台的“想看”数据连续三天下降超过四十个百分点,这种情况表明确实存在大量观众改变了原有观影计划。
日本动漫以前在中国市场赚到很多钱,比如2024年《鬼灭之刃》剧场版就拿到五亿多票房,现在这个情况让日本方面感到着急,之前《海贼王》和《柯南》也出现过播出推迟的问题,但不像这次这样集中出现,这回是成批卡住,已经不是个别例子。
在同一周上映的韩国电影《首尔之春》和法国动画《海洋之歌》,票房表现一直很稳定,没有受到影响,这说明观众并不是对日本动画有意见,而是针对某些政治发言表达了不满,观众心里清楚应该抵制什么、支持什么。
近些年日本动漫在中国越来越容易被牵扯到政治话题里,东京奥运会那次就有过抵制活动,后来《咒术回战》里的角色也被停播了,现在年轻人更懂得用行动表达态度,买不买票、看哪部电影,都可以变成表态的方式,文化产品早就不是单纯的娱乐了,它变成了情绪表达的出口,我其实觉得看电影本来是件放松的事,现在弄得像站队一样,让人有点累。
来源:趣味杂谈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