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说的我忘了,但这话真滴有点意思。你说现在这世道,什么流行不流行、谁火谁凉,来得比东北大雪还快。就拿最近韩国那个全智贤的新剧《暴风圈》来说吧,本来一听是她回归,多少老韩剧粉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结果一看,哎哟妈呀,这棚里搭出来的“中国城”,我还以为穿越回九十年代武侠片片场了呢。地面砖缝子能塞下个小辣条,红灯笼挂得像批发市场特价甩卖,一股子假嗒嗒味儿,网友吐槽那叫一个狠:“导演你没来过中国别瞎编啊!”你说,现在拍戏都这么敷衍了吗?其实不光这剧闹笑话,这两天韩国那边还搞了个民调,说啥对中国好感度只有19%,微博热
“人呐,最重要的就是活得明白。”
谁说的我忘了,但这话真滴有点意思。
你说现在这世道,什么流行不流行、谁火谁凉,来得比东北大雪还快。
就拿最近韩国那个全智贤的新剧《暴风圈》来说吧,本来一听是她回归,多少老韩剧粉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结果一看,哎哟妈呀,这棚里搭出来的“中国城”,我还以为穿越回九十年代武侠片片场了呢。
地面砖缝子能塞下个小辣条,红灯笼挂得像批发市场特价甩卖,一股子假嗒嗒味儿,网友吐槽那叫一个狠:“导演你没来过中国别瞎编啊!”
你说,现在拍戏都这么敷衍了吗?
其实不光这剧闹笑话,这两天韩国那边还搞了个民调,说啥对中国好感度只有19%,微博热搜蹭蹭往上窜。
我刷评论区,还以为要吵翻天呢,结果底下一水儿冷静得让我怀疑人生——“又不是人民币汇率,关心它干啥?”
“有空研究这个,不如点个奶茶外卖。”
别说,这种佛系劲头,我是真服了。
这要搁早几年,那不得骂战三百回合?
现在大家伙儿都长心眼儿了,就事论事,不带情绪。
你要问我怎么想,我觉得挺好:**咱中国年轻人变得更理智、更自信,这才叫大气!
**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趣的是,一边韩国人对中国没啥好感,一边中国艺人在韩国照样香得很。
宋雨琦那丫头,在综艺里一句“我太难了”直接成韩网热梗,“于晓光秋瓷炫夫妇”的日常被韩国网友捧成家庭楷模,每次更新视频点播量分分钟破亿。
我有个在首尔留学的小表妹,都快把秋瓷炫当亲嫂子崇拜了,说看他们秀恩爱比喝蜂蜜还甜。
可再往国内看,韩流这几年是真的没啥存在感。
我身边00后小妹妹们刷短视频,全是《庆余年2》《国潮穿搭》这些国货内容,大把的钱砸在李宁、安踏、薇诺娜这种国产牌子上。
去书店逛街也追本土网红店;主题乐园首选国产IP;护肤品柜台前,“我要买国货!”
喊得比楼下小孩抢冰棍还响亮。
韩流元素嘛?
顶多算调味料,再也不是必备主菜。
想当年我们70后追《蓝色生死恋》,哭得稀里哗啦,还梦想去釜山谈场浪漫恋爱;90后大学生半夜抢EXO演唱会票,为了一件同款卫衣能跟代购砍价一下午;到了00后这茬儿,人家压根不吃这一套——进口品牌?
行吧,有钱闲着可以买,但国货更香懂不懂?
小姑娘化妆包打开,全是花西子、完美日记、玉泽……再加点李佳琦直播间抢来的限量口红,美滋滋。
其实,这种变化不止体现在消费和娱乐上。
最近有朋友刚从韩国旅游回来,说实话挺失望的:明洞商圈冷冷清清,比咱们家楼下便利店都没气氛;烤肉贵不说,也没啥特色;星巴克咖啡还没有家门口老王开的咖啡馆好喝。
他们几个小姐妹本来想着大买特买一通,结果兜里钱花出去不少,却觉得性价比低到爆炸。
“下次还是江浙沪溜达吧,好吃好玩又便宜。”
她原话。
关键是,现在信息透明多了嘛,你打开手机随便刷刷,就能看到韩国那边高房价、高物价、职场压力大,大龄单身女青年压力堪比过山车。
这些社会现实被扒出来后,“韩剧滤镜”早碎成玻璃渣。
不少年轻人直接表示:**韩国嘛,也就那么回事儿,我们也是普通人,看待他们也用普通心态呗!
**要说盲目崇拜?
不好意思,不流行啦!
而且国产文化内容真的是全面开花。
《琅琊榜》《三体》这类影视神作走到哪儿都能引发讨论,《脱口秀大会》《向往的生活》分分钟治愈你的emo。
本土品牌更不用提,每次618电商节数据一公布,“李宁超越耐克”、“薇诺娜吊打韩妆”,感觉全网都在给国货打call。
这种自信劲头,我觉得才是真正的底气。
想明白这一点,其实特别简单:世界那么大,有选择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咱自己硬气、有主见、有品位,不盲从、不跟风。
你喜欢什么就大胆表达出来,不用因为外界评价焦虑,更不用因为别人喜欢或不喜欢咱们而玻璃心碎一地。
这才叫成熟啊,对吧?
聊到这儿,我就想起一句话:“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谁都清楚自己想要啥,看清世界也看清自己。
外面的月亮再圆,也挡不住屋里暖黄的小台灯——家乡永远最温暖,本土最值得骄傲。
总之吧,不管外面的声音咋变,中国年轻人早已练就一颗定海神针的大心脏,看待世界淡定平和,看待自己坦坦荡荡。
这种自信和理性,是咱们最大的底牌!
如果你也认同我的观点,就给婵婵点个赞、转发支持一下呗!
来源:宠咖阁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