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火爆的《鬼灭之刃》背后是我国年轻人觉醒的文化自信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11-16 07:00 1

摘要:还记得2012年的钓鱼岛问题,日本的不恰当行为激起了我国大部分人的强烈愤慨情绪,甚至我国多个城市出现不同规模的反日游行及非理性行为,例如打砸街上的日本车,日系产品的销售门店等等。

在这个中日关系面临挑战的时期上映的《鬼灭之刃无限城篇》,没有受到抵制,反而在排片量上占市场总排片量的近半数。

这样的现象,会不会又有人质疑:这代年轻人不爱国。

爱国,不是一个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表面行为上的“炫耀”。

还记得2012年的钓鱼岛问题,日本的不恰当行为激起了我国大部分人的强烈愤慨情绪,甚至我国多个城市出现不同规模的反日游行及非理性行为,例如打砸街上的日本车,日系产品的销售门店等等。

以上,口口声声的爱国,伤害的全是自己同胞的财产。

看今年的10月3日,从成都漫展有人Cosplay辱华动漫角色引众怒被围堵事件可以看出,年轻人爱国这件事上从来是明确的。

再看今天,在日本对台湾问题发表错误言论的情况下,市场引入的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非但没有被抵制,反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可以看出,爱国是理性的。理性?

理性,产品虽然是日本的,但价值观正确,市场是中国的,优秀作品的引入可以激活了11月这个相对沉寂的电影市场,带动一系列的消费。

《鬼灭之刃》的火爆也恰恰体现了我们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了我国观众对产品的高要求。

最近几年,我们的电影消费者越来越表现出对电影创作技术和品质的高要求。回看《731》和《南京照相馆》,本来我对《731》的期待很高,但在观影后发现,整体表现并没有《南京照相馆》给我的感受深,不少网友也有同样的反馈。主题类似,但观众自有判断。

《鬼灭之刃》的成功体现出日本动漫工业体系的专业和成熟,故事的内核和情感表达是纯粹且具有普世性的,它表达的在逆境中活下去的韧性跟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如出一辙。

对这样的主题的喜爱,也正正反映出当代消费者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里的挣扎,努力以及突破困局的心理需求。

在电影上映前后,影片还跟瑞幸咖啡等品牌有形成联名营销,这也体现了我们整个商业市场的成熟。在不断宣导刺激消费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联动可以真切地带来消费转化。

有时候,我们会担心在消费主义的刺激下,年轻人失去消费的判断力。但是,结合多个场景的观察,实属多虑。

这一代年轻人同样拥有着强烈的文化自信,在文化消费上体现着更明显的价值观正确,对美、对品质的追求不亚于“自以为是”的上一代。

我们的胸怀:师夷制夷。中国的动画市场算是后来却赶上。

《哪吒2》在世界电影市场取得前所未有的世界认可,再到今天中国市场对《鬼灭之刃》的包容,可以发现,技术、美、情感,并不是单一民族所特有的或者单一民族所追求的,它是世界性的。

这给我们电影市场很重要的启示,不要再想着用粗制滥造但打着正确价值观或者企图消费爱国情绪的手段来欺骗观众,现在的观众已经拥有了出色的判断力,他们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作品消费。

按照以往,激烈的战斗和部分血腥的内容,作品大概率是无法引进或者需要大篇幅删减,但是这次影片完全是原版的155分钟仅标识“未成年人谨慎选择观看”就上映了。

这影片的引入,一是体现市场需求,二是我国电影市场对内容引入给予了更大的灵活处理,这也是对我国观众判断力的一种认可。

稍微留意,我们就能发现,我们现在发展越来越走在前面,是因为我们对于好的文化,好的内容,有了自己的标准。我们不会一味否认别人的优秀,但同时也会继续精进自己。

日本的动画产业确实比我们起步更早,更完善,更成熟。打造一个优质的IP,除了资金的支持外,更重要的从创作到影视化再到市场衍生品的完整运营模式的成熟。它们拥有这样的体系。

我们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不错的国产动漫作品,例如《不良人》系列、《凡人修仙传》、《灵笼》系列,还有很多,但也有不少作品出现品质断层的,所以,我们的动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国产的动漫作品,观众们能给出相对客观的评价,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的消费者已经成熟到认品质不认人的程度了。

处在现在中日关系敏感时期,能够包容地引入日本的动画电影作品,很完美地体现了我们今天的底气。

要好作品,但也要爱国,可以看你的作品,但不妨碍存在愁怨情绪,引进你的作品,但不妨碍该拿起武器的时候拿起武器。这或许就是综合国力带来的文化自信。

来源:灰原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