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0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首次来到中国上海,一下飞机,他就直奔上海美影厂。
1980年,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首次来到中国上海,一下飞机,他就直奔上海美影厂。
简单寒暄几句,副厂长张松林问他此行有什么想做的吗,手冢治虫说,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能让他见一见他的偶像——万籁鸣。
厂里立即安排了,当天万籁鸣刚到,手冢治虫顾不上基本礼仪,激动握着他的手道:“万先生,我终于见到您了。”
手冢治虫告诉万籁鸣,他从小立志学医,可1942年,14岁的他偶然看到中国动画《铁扇公主》,无可救药爱上了大英雄孙悟空,并为此改掉志愿,走上了漫画动画制作之路。
他一直想亲眼见见创造孙悟空的人,念了38年,如今终于见到了。
80岁的万籁鸣无言,将“38年”这一字眼在舌尖推来推去,默默红了眼,他没有38年,孙悟空贯穿了他满满的一生。
想起第一次与孙悟空相遇,万籁鸣记得有月亮、晚间的蝉鸣叫个不停,他就看着幕布里的一只大手缓缓逼近孙悟空,眼见就要被抓到了,孙悟空翻了个跟头,溜之大吉。
台下,十几岁的万籁鸣大笑起来,却也觉得理所当然,孙悟空理所当然这么厉害,任谁也拿他没辙。
后来,孙悟空溜进了他的口袋,一本《西游记》陪伴了万籁鸣从学堂到工作,从南京到上海。
有一天,在上海城隍庙,万籁鸣看见有一群人围着,他探头过去看,只见他们捣鼓一个黑匣子,丢了铜板进去,黑匣子居然开始不停闪烁画面。
霎那间,他想起了那个夜晚,消失的孙悟空,他想,是不是孙悟空也可以在黑匣子里腾云驾雾?
为了验证想法,万籁鸣租了间小房子,7平米不到,又喊来了美专毕业的三个亲弟。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这是四个,而且个个都是专业的。
白天,兄弟四人各忙各的,都在商务印书馆上班,万籁鸣在美术部,弟弟们是影戏部的。
晚上下班了,搬走厨房的煤炉,拉上窗帘,四人就开始工作了。
万籁鸣还去市场淘了个二手的木壳摄影机,组装改造成可以逐格放映的摄影机,桌角下一沓动画专业书,都被他翻脱页了。
这些技术上的东西,哪怕是二手的,也很贵,兄弟几人的工资养活自己都难,大哥万籁鸣也有了自己的小家。
但为了彻底把它搞透,万籁鸣省吃俭用,孩子生病了,医药费还不够,妻子翻箱倒柜找自己一套值钱的衣服,想拿去典当,找不到,后来才发现衣服被万籁鸣抢先一步,早拿去当了,她哭笑不得。
有一回,妻子抱着孩子从诊所回来,万籁鸣觉得很愧疚,自责自己枉为人父,妻子却从包着的手绢掏出皱巴巴的钱,递给他,让他拿去买胶片。
万籁鸣没有接,妻子硬塞他手里道,我们是夫妻,你做的是有意义的大事,我理应支持你。
短短的一句话,万籁鸣红了眼眶又掉了泪。
好在他们的破釜沉舟,并没有被枉费,破败的墙壁有一天终于出现了变幻无穷的图像,兄弟四人激动相拥,没有人哭,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像在替他们流泪。
他们开始练手,制作出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这是一部动画广告,也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相关的影片。
这是他们逐鹿动画界的第一步,更是中国动画的起点。
这时,离他们梦想中的孙悟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心中那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要真正闯入中国动画的天地,还隔着千山万水。
抗战爆发后,各行各业都在发自己的光,尽自己的一份力。
学文学的搞起抗日刊物,画画的画起抗日宣传画,万籁鸣兄弟也贡献了自己的才智,马不停蹄批量制作爱国影片。
有人跟他说,动画本就是愉悦心情的工具,干嘛整这么沉重,让动画都不像动画了。
万籁鸣严肃回说,中国动画的出现,不是为了对标西方动画的,我们不是要弄出一个中国版的西方动画,而要做中国自己的动画。
现在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没时间开玩笑。
后来抗战进入白热化状态,凝聚他们心血的小房子,以及那些动画设备,不幸在战火中付之一炬。
房子、东西没有了,但爱国心烧得更热了,万籁鸣带着两个弟弟前往武汉,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小弟万涤寰则做照相馆生意,补贴他们做动画的开销。
战火的硝烟不断蔓延,禁锢在万籁鸣胸腔里的那只猴子,愈加焦躁,辗转腾挪,恨不得冲破桎梏。
国家危难之际,是时候该召唤齐天大圣孙悟空出场了!
但光靠万籁鸣和弟弟,是做不到的,万籁鸣开始游说别人投资《大闹天宫》。
商人逐利,且不说拍出来效果如何,动画拍摄成本太大,就足以让商人发怵。
终于有个人愿意资助他们拍摄,万籁鸣他们兴致勃勃,设计人物、制作场景,甚至摄影器材他们都自己弄来了。
大家轮轴转搞了几个月,投资人那边突然撤资,说不拍了,胶片太贵,拍了怕是回本都回不了,还不如倒卖胶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走,万事白费,万籁鸣郁闷了好久,苦吃了,白眼也受了,结果空欢喜一场。
创办《上海漫画》的张光宇写信安慰他,没事,先吃饱肚子,《大闹天宫》会有出头之日的。
此前,万籁鸣刚到商务印书馆上班,画了张漫画《驱蚊》,讽刺被蚊子叮的人,解决蚊子的办法竟是把蚊子引向其他人,他把画寄给了《世界画报》,被责编张光宇一眼相中,两人因此结缘。
张光宇的安慰之词,万籁鸣当时并不太信,他形容当时的心境,“哀莫大于心死”,一瞬间他感觉自己成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这辈子怕是再也不能把孙悟空搬上银幕了。
1938年,上海引进了世界第一部长篇动画《白雪公主》,上映期间,场场爆满,迪士尼揽金4亿美元。
当时大街小巷,大家议论的十之八九都是白雪公主,唯独万籁鸣忧心忡忡。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他不相信,做不出一个“白雪公主”!
西方有白雪公主,中国有铁扇公主,既然白雪公主可以被拍成动画,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能?
有《白雪公主》的成功例子在前,投资人勉强可以说服自己,赌一把《铁扇公主》。
万籁鸣满血复活,召集一帮人马,200多人通宵达旦,画稿一张接一张。
当时没有电脑,所有画稿都纯人工,画了差不多2万张,纸张用了400多令,用废的铅笔有上百箩筐。
每个动作设计,都要单独绘图,甚至需要精准到每秒24帧。
勾线组负责描轮廓,设校对组把控准确性,着色组则用特制颜料保证20万张画片颜色统一,检查组排查错误。
请了白虹、严月玲、姜明等演员配音,万氏兄弟也亲自上阵配音。
1941年,这部汇聚了众人心血之作《铁扇公主》,一上映就引起轩然大波,成为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世界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这时,万籁鸣沉浸在《铁扇公主》成功的喜悦中,不知他离孙悟空愈来愈近了。
《铁扇公主》成功后,又有人向万籁鸣抛出橄榄枝,说要拍摄《大闹天宫》,他和二弟随即高高兴兴跑去香港。
结果……
没错,又被放了鸽子!
1954年,万籁鸣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聘请,便从香港回来上海,担任动画片导演。
吸引他回来的,依旧是孙悟空。
特伟(左一)与万氏三兄弟
领导特伟给他下达任务:“《大闹天宫》要拍,交给你,可以吧?”
万籁鸣没有说话,特伟又道,不相信我?随后给他加派人手,叫来了张光宇、张正宇兄弟俩配合他。
这次,万籁鸣感觉,孙悟空又在胸口滋滋乱蹦了,这种感觉,久违但依然新鲜。
张光宇刚到制片厂,就“取笑”万籁鸣:“听说你已经去了龙宫回来了?”
原来,接到《大闹天宫》拍摄任务,一天他跟同事探讨剧本后,两人去后花园兜风,结果自行车撞到石头,车后座的万籁鸣翻身掉进池塘。
幸好水不深,只是吃了几口水,中山装的两个口袋也顺了两兜水,认识的人路过问他,这是到龙宫取材了吗?
万籁鸣说,把龙子龙孙请回来了,然后撩开口袋,几只小蝌蚪溜了出来……
为着《大闹天宫》,万籁鸣不止一次“下水”。
有一次,他抄着棍子,左甩甩右捅捅,琢磨孙悟空使金箍棒的韵味,跟同事贴身过招,结果一擦身过没站稳,整个人翻进了水池。
起来后,他求饶同事:千万别告诉我老伴,裤子湿了她不会放过我的。
最重要的还是孙悟空的形象,美猴王的形象原先敲了三版。
第一版出自张光宇曾经制作的孙悟空,但由于形象偏京剧的丑角,便pass了,第二版又过于花里胡哨。
在严定宪的一再修改下,这才有了第三版最终版,也是我们记忆中经典的孙悟空:
如蟠桃的脸、红鸡心、绿眉毛、鹅黄色上衣、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配一双黑靴,万籁鸣用八个字精准概括:神采奕奕,勇猛矫健。
有必要再说一下严定宪,他是上海美影厂的第二任厂长,有名的《哪吒闹海》也出自他之手,但当时参与制作《大闹天宫》,他不过毕业三年。
当时,加上原画师,整个制作团队30多人,《大闹天宫》最终时长两个多小时。
要知道,美国动画大片,一个多小时,背后的主创团队就有100多人,当时《大闹天宫》团队的辛苦,可想而知。
8个原画师,每个画师桌上都有一面镜子,大家一边揣摩神情,一边画。
当时还请了“南猴王”郑法详,来给大家纠动作、神态。
《大闹天宫》从筹拍到上映,4年时间,光是绘制就花了两年,手稿将近16万张,一个5秒的镜头,可能就要画100多张画稿。
原计划三天拍摄一个镜头,但实际远远超过三天,最后《大闹天宫》全集完成,胶片就达到了惊人的一万多尺。
1964年,《大闹天宫》上集上映,引起的风暴比《铁扇公主》的还要大。
国内、国外全都炸开了锅,芬兰夸赞《大闹天宫》的动画技术一流,法国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并公映了,大夸“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真正的杰作”。
它是无数中国人的童年,也是很多外国人的童年,直到现在外网还有人在问:
“我是瑞典人,6岁看过一部动画片,一只猴子很厉害,耳朵可以掏出各种武器,但忘记名字了,只记得是中国的。”
评论区挤满了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分享自己快要模糊的记忆。
后来《大闹天宫》被翻拍了好几次,但64年的这一版,至今依然是无数人心中不可超越的白月光。
为何无可替代?
因为,《大闹天宫》所创造的孙悟空,让当时每个小小的孩子都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在其他版本,孙悟空被困于五指山下,之后要取九九八十一经,中途还要被紧箍咒折磨,才能成斗胜佛。
而在万籁鸣的笔下,孙悟空不用经历这些,他只需要自由过完这一生,吃吃果子,逗逗小猴子。
万籁鸣先生创造出自由的孙悟空,同时也创造出遥不可及的孙悟空。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农民给一个大老板下跪,只求他把拖欠的工资结了,大老板翘着二郎腿,不停抖动,脸上的肉也笑得一抖二抖,任农民跪在一旁。
他在哭,他在享受他的哭,并从中得到了身心的愉悦。
我瞬间想起了万先生的孙悟空,他当上弼马温,上任那天下属纷纷朝他下跪,他弯腰挨个扶起他们,“你们这是干嘛呢!快起来!”
现在的我们,追求铁饭碗,上了一个岸还有下一个岸要上,明明就在岸上的我们,有上不完的岸。
但孙悟空接受玉皇大帝任命,只是因为天宫的蟠桃比花果山的好吃。
我们爱孙悟空,想成为孙悟空,却离理想中的孙悟空越来越远了。
手冢治虫后来受到万籁鸣先生的启发,创作出了《铁臂阿童木》,还创作《我的孙悟空》为自己的童年画上句号,同时致敬自己的偶像。
只可惜,《我的孙悟空》还没完成,手冢治虫就去世了。
患病时,他强撑着病体,远赴中国再见了万籁鸣先生,他要亲口告诉偶像:万先生,我已经成为孙悟空了。
如今,我们离那一版《大闹天宫》越来越远了,正如我们离那样美好的孙悟空渐行渐远了。
参考资料:
1、人民东方历史|万籁鸣与中国动画的里程碑——《大闹天宫》
2、大揭秘|《中国动画》
3、静安报|中国动画界的先驱万籁鸣
4、虎嗅|中国动画功成日,勿忘万籁鸣
5、文旅海淀|在中国动画的万籁俱寂中,他一鸣惊人
6、文汇|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孙悟空情结
来源:朱小畅说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