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合约换十年青春,这样的买卖谁来做?"**当CBX小分队第六次在法庭上败诉,这条炸裂韩娱圈的新闻瞬间撕开了偶像产业的遮羞布。SM娱乐用一纸"3年缩短合约"的糖衣炮弹,换走了三位顶流成员未来10%的个人收入——这场看似平息的战争,背后竟是整个韩娱产业对艺
**"十年合约换十年青春,这样的买卖谁来做?"**当CBX小分队第六次在法庭上败诉,这条炸裂韩娱圈的新闻瞬间撕开了偶像产业的遮羞布。SM娱乐用一纸"3年缩短合约"的糖衣炮弹,换走了三位顶流成员未来10%的个人收入——这场看似平息的战争,背后竟是整个韩娱产业对艺人血肉的饕餮盛宴。
霸王条款:13年长合约的吸血逻辑
翻开SM与CBX的"6·18协议",条款中的魔鬼细节令人窒息。表面上SM让步将合约从5年缩短至3年,实则通过"承认原合约效力"的条款,继续掌控艺人职业生涯的命脉。更讽刺的是,即便三人自立门户成立INB100厂牌,仍要每月向SM上贡个人收入10%——这相当于给前东家打一辈子工。
这种"离巢仍需吸血"的模式,正是韩娱著名的"奴隶合约"变种。从2009年东方神起诉讼暴露的13年长约,到如今SM用"缩短期限"掩盖分成霸权,资本的游戏规则从未改变。
情怀手术刀:一场精心设计的记忆篡改
当SM释出张艺兴吴世勋"WE ARE ONE"合体照时,粉丝发现所有物料都精准剔除了CBX的痕迹。这种"选择性怀旧"堪称教科书级公关:既用完整体概念刺激消费,又避免为"叛逃者"增加曝光。
更诛心的是那本引爆全网的台历,SM刻意选在CBX第六次败诉当日发布,用13周年纪念周边完成对粉丝认知的"格式化"。正如网友所说:"这不是周边,是给集体记忆做切除手术的手术刀。"
沉默的大多数:粉丝经济的残酷献祭
超话里10万条讨论背后,藏着粉丝群体的认知撕裂。有人连夜制作台历设计提案,有人则质问:"购买力究竟是在救偶像,还是在给资本递刀?"这种矛盾恰如韩国劳资专家李政宪所言:"当粉丝为情怀买单时,他们也在为压迫偶像的体系输血。"
CBX案暴露的不仅是合约纠纷,更是整个偶像产业的畸形生态。当资本把青春明码标价,把梦想做成期货,或许我们真正该思考的是:为什么13年过去了,站在被告席上的始终是艺人,而不是这个吃人的系统?
追星不应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温床。下一次为偶像打榜前,不妨先问问:我们疯狂守护的,究竟是活生生的人,还是资本精心编织的楚门世界?
来源: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