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代表日本动画界并以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赢得全球瞩目的宫崎骏导演,自被视为引退作的《起风了/風立ちぬ》(2013)后,历经短篇作品《毛毛虫波罗/毛虫のボロ》(2018),终于以十年磨一剑的长篇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2023)与观众见面
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3)美国4K蓝光版封套
长期代表日本动画界并以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赢得全球瞩目的宫崎骏导演,自被视为引退作的《起风了/風立ちぬ》(2013)后,历经短篇作品《毛毛虫波罗/毛虫のボロ》(2018),终于以十年磨一剑的长篇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2023)与观众见面。
动画电影《起风了》(2013)美国蓝光版封套
当所有人以为他说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部动画电影是他的最后一部之时,结果他又“食言”,正在创作一部怀旧冒险风格的作品,并将于2027年上映。
当《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上映时,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心里可能咯噔一下:这该不会是老爷子要用最猛烈的火力来教育我们了吧?
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3)剧照
结果当看完之后才发现,这完全是个出人意料的异世界奇幻冒险,而且还是按照“梦境逻辑”展开的艺术心理剧,让不少观众看得目瞪口呆。
谁也没指望他会把吉野源三郎(1899-1981)那本小说原封不动搬上银幕,导演自己也说了只是借个书名。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日本版书封
但即便如此,片中那超乎想象的想象力飞跃和满溢的创意,还有那种能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都变成娱乐性的硬核手腕,实在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故事舞台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
主人公少年牧真人,在东京遭遇空袭引发的火灾中失去了母亲。
开篇场景描绘了漫天火星与烈焰中少年奔向母亲的身影,以及中段复现的类似片段,均通过充满生命力的动画表现手法呈现。
动画短片《种树的牧羊人》(1988)加拿大版海报
动画短片《大河》(1994)加拿大版海报
这种表现方式令人联想到以逐帧手绘技法著称的加拿大动画家弗雷德里克·贝克Frédéric Back(1924-2013)的《种树的牧羊人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1988)、《大河Le fleuve aux grandes eaux》(1994),以及俄罗斯亚历山大·佩特洛夫导演的《春之觉醒Моя любовь》(2006)。
动画短片《春之觉醒》(2006)日本版海报
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虽篇幅不长,但采用此种手法制作中长篇动画,堪称足以耗费动画师毕生精力的艰险事业。
正因如此,此处恰恰成为窥见该动画电影野心的最佳窗口。
不过说到底,这确实是一部很棒的“说教片”。
说起来,这部电影和宫崎骏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曾经提到过自己青春期时沉迷于江户川乱步(1894-1965)版的《幽灵塔/幽霊塔》(1948),这个喜好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TV动画《未来少年柯南》(1978)英国4K蓝光版封套
如果你仔细看他以往的作品,会发现他对高塔建筑情有独钟——TV动画《未来少年柯南/未来少年コナン》(1978)里的三角塔、《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ルパン三世 カリオストロの城》(1979)中的钟楼、《千与千寻/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里的油屋……这些垂直结构的建筑在他的作品里反复出现。
动画电影《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1979)西班牙蓝光版封套
这种对塔式结构自少年时代起的偏爱,后来因法国保罗·格里莫尔Paul Grimault(1905-1994)导演的动画电影《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国王与小鸟La bergère et le ramoneur》(1952)——最终以《国王与小鸟Le roi et l'oiseau》(1980)之名完成——而愈发强烈。
动画电影《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1952)法国版海报
在《国王与小鸟》中那座耸入云霄的"陷阱之城"的形象,在日本公映时给宫崎骏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促使他提出"我们的感官对纵向运动反应尤为强烈"这一"假说"。
动画电影《国王与小鸟》(1980)日本蓝光版封套
也就是说,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始终有意识地需要塔这类纵向结构,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正是向这一原点的回归。
后来他自己也提出过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的感官对纵向运动反应特别强烈”。
可以说,塔这种纵向结构一直是宫崎骏作品中有意为之的元素,而这次的新作,某种程度上是回归了这个原点。
宫崎骏总是能在商业动画和艺术表达之间找到独特的平衡点。他的电影既能让普通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又包含着深刻的思考。
这次的动画电影尤其如此,里面有很多感觉性的表达,包裹着奇异的意象和谜团,让人联想到黑泽明(1910-1998)导演的《梦/夢》(1990)。
不少观众看完直呼“看不懂”,就连宫崎骏自己也坦言:“可能大家会感到困惑吧,其实连我自己也有没完全搞懂的地方。”
电影《梦》(1990)日本版海报
这种创作者主动踏入自己都难以理解的领域的做法,在现在的商业动画行业里看起来确实有点另类。
但如果你把眼光放开,看看全世界包括艺术动画在内的创作,这种尝试其实并不罕见。
而宫崎骏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在如此庞大的预算规模下,实现这种艺术性强又充满表达欲的作品。
说白了,这部电影不是那种只想着讨好观众的作品,它更像是宫崎骏在探索世界谜题和真理的艺术尝试。
他把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东西诚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创作态度本身就成了给观众的一份特殊礼物。
换言之,这部动画电影并非单纯取悦观众而创作,更承载着创作者探索世界谜题与真理的艺术追求。
那种由作者性孕育出的谜样世界,其惊鸿一瞥的体验本身,便已成为献给观众的独特馈赠。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宫崎骏对当前日本社会的一些思考。
他年轻时曾积极参与左翼运动,后来目睹了那些理想的崩塌,一路见证了日本社会陷入“思想真空”的状态。
动画电影《红猪》(1992)美国蓝光版封套
这种对民族精神的批判意识,很早就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了,比如《红猪/紅の豚》(1992)就很有代表性。
而他思想的核心根基,很可能就源自他少年时期读过的吉野源三郎写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叔父在给主人公的信中谈到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例子,把已经过时的“地动说”比作“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方式”。
他指出,当时社会上很多人都抱着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
书中写道:“尤其是在涉及利害得失的时候,要能抛开自我做出正确判断,是极其困难的。”
“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自私自利的想法,从而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这种思考其实和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在长篇小说《三四郎》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三四郎》中文版书封
小说中,从熊本来东京上大学的青年三四郎在火车上遇到一位老师,对方在举国欢庆日本战胜俄国、跻身“一等国”的狂热氛围中,冷静地说出“日本会灭亡”的预言。
这位老师告诉三四郎:“熊本比东京大,日本又比熊本大,而比日本更大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啊。不能作茧自缚。”
这番话让三四郎终于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视角是多么狭隘。
正如宫崎骏在《起风了》中,他满怀共情地描绘了堀越二郎在追逐飞机梦想与被迫参与战争之间的煎熬,这份共鸣正源于对类似"身不由己"处境的深刻理解。
这或许带着孩子气的单纯,却蕴含着值得珍视的信念。
动画电影《风之谷》(1984)剧照
对"纯净"世界的渴求,在宫崎骏的《风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中亦有深刻描绘。
作品展现了濒临灭绝的人类的困境,以及对过往愚行的追悔。
人类文明孕育出的科技——以核武器为代表——终将反噬自身,而生于未来的新人类,为免重蹈覆辙,理当只珍视音乐、诗歌等有限文化——这种价值观在作品中清晰可辨。
动画短片《ON YOUR MARK 吉卜力实验剧场》(1995)日本蓝光版封套
在后来宫崎骏导演的短片动画《ON YOUR MARK 吉卜力实验剧场/On Your Mark ジブリ実験剧场》(1995)中,同样流露出因人类研发核能而导致文明荒芜的悲观思想,并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建造的"石棺"意象呈现。
宫崎骏的创作生涯,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与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对话。
他经历过学生时代的理想主义,也见证过那些理想的破灭。
人类的善良催生的理想,总会被人性的懦弱、功利和不完美所摧毁——这些关于理想陨落的记忆,造就了宫崎骏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也塑造了他作品中的独特世界观。
但在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里他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拥有理想的意义。
恰恰相反,这部动画通过少年的成长历程,传递出继承他人理想、并将其化为己用直面现实的态度——这本身就是希望的写照。
这让人想起宫崎骏在《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1986)中那句经典台词:“人离开了土地便无法生存”,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在那些高度发达、试图完全掌控自然的人造洁净环境里,真正的人性反而无处安身。
动画电影《天空之城》(1986)美国蓝光版封套
说到这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关于“创作”本身的隐喻。
对宫崎骏来说,动画作品和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他自身理想的投射。
但在过去这么多年里,他虽然屡屡创造出社会现象级的作品,那些华丽表象之下的核心思想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也许正是这种世人难以触及作品灵魂的现状,成了他内心的隐痛。
如果这么想的话,就能理解为什么在这部动画电影里会有“魔法没什么大不了,转眼就会遗忘”这种悲观的论调了。
但即便如此,宫崎骏似乎还是没有完全放弃。
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3)英国DVD版封套
即便动画创作者的心声难以立刻改变世界,但只要这些作品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微小种子,那么继续发声就依然有意义。
如果倾注心血的作品最终只是变成了打发时间的消费品,那确实是件令人难过的事。
而当创作者已经竭尽所能之后,作品能否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最终就取决于观众如何理解和接纳了。
正因为如此,这部电影才会以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标题,直接向我们发问。
它不是在给我们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在邀请我们一起思考。
在如今这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里,在战争和冲突从未停止的现实中,年轻一代不得不走向未来。
而这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说教”就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培养强大的想象力。
电影《妙想天开》(1985)美国蓝光版封套
这让人想起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在《妙想天开Brazil》(1985)那部电影里,一边描绘着对压抑社会的绝望,一边又坚定地宣告:“任何人都无法扼杀人类的空想力”。
相较于吉野源三郎版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版通过这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是在告诉我们:即使在最残酷的现实里,想象力依然是我们生存和超越的途径。
从影片中段开始如怒涛般展开的奇幻篇章里,想必浸透着导演的殷切期望——希望孩子们能挥洒如此程度的想象力,正如他少年时代那般(其中些许的压迫感也正是宫崎骏导演的特色)。
所以,当观众看完这部电影,或许情节会慢慢模糊,那些奇幻的场景可能会在记忆中变得零碎。
但就像《千与千寻》的结尾那样,我们总会相信,在心灵的某个角落,那些触动和思考会一直留存。
这大概就是宫崎骏作为创作者,留给我们所有人的“情感思考”——至少,在此时此刻是这样。
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2023)中国台湾版蓝光封套
来源:恋曲星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