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1%收视舆论反噬《暴君的厨师》凭什么让中韩观众都“破防”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10-03 13:03 2

摘要:当林允儿、李彩玟带着《暴君的厨师》17.1%的大结局收视数据官宣中国行程时,这部被寄予“接棒《哲仁王后》热度”的韩剧,没能复刻前者的口碑神话,反而陷入了“篡改历史”“文化抄袭”的双重舆论漩涡。一边是主演澳门、成都等多城见面会的官宣引发粉丝期待,一边是人民文娱、

当林允儿、李彩玟带着《暴君的厨师》17.1%的大结局收视数据官宣中国行程时,这部被寄予“接棒《哲仁王后》热度”的韩剧,没能复刻前者的口碑神话,反而陷入了“篡改历史”“文化抄袭”的双重舆论漩涡。一边是主演澳门、成都等多城见面会的官宣引发粉丝期待,一边是人民文娱、环球网接连点名批评,这部剧的争议从屏幕内延伸到屏幕外,成了近期中韩文化议题中最刺眼的“反面案例”。

《暴君的厨师》自开播起就带着“爽剧”标签——女主以现代厨师身份穿越回古代,凭借厨艺搅动宫廷风云,这种“职业+穿越”的设定本是韩剧擅长的爆款公式。但随着剧情推进,争议点逐渐浮出水面:剧中明朝使臣不仅被刻画成“遭殴打后下跪”的屈辱形象,还虚构了“明朝时期从朝鲜偷辣椒”的情节,完全颠覆了历史上中韩宗藩关系的基本史实,更无视辣椒原产美洲、明清时期才传入中国的植物学常识。

更让观众无法接受的是“文化挪用”的痕迹。剧中大量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服饰元素被安在“朝鲜宫廷”背景下,甚至连女主制作的“中式点心”都被包装成“朝鲜特色美食”。这种“移花接木”的操作,被人民文娱直接点出“是对历史事实的强行篡改,更是对文化归属的恶意混淆”;环球网则进一步批评其“通过虚构剧情扭曲宗藩关系,用娱乐化手段消解历史严肃性,本质是夹带私货的文化霸凌”。

有意思的是,这部剧的收视曲线与舆论差评形成了诡异的“反向同步”——大结局17.1%的收视虽未超越《哲仁王后》的巅峰,却仍是同期韩剧的佼佼者,但高收视背后是中韩网友的集体抵制:中国观众在社交平台发起“拒绝历史虚无主义”的话题,韩国部分理性观众也吐槽“用编造历史博眼球,是对本国文化的不尊重”。

更具争议的是主演们的中国行程官宣。就在舆论批评声最盛时,剧组接连放出消息:林允儿将举办澳门、台北场粉丝见面会,李彩玟则敲定香港、成都、台北三城行程。此举被不少网友质疑“一边踩中国历史文化,一边想来中国捞金”,相关官宣动态下,“先道歉再捞金”“拒绝为篡改历史的剧买单”的评论成了主流。

无独有偶,同期被人民文娱点名“夹带私货”的还有全智贤、姜栋元主演的《暴风圈》。这部聚焦职场女性的剧集中,因出现“模糊中韩文化边界”的台词和镜头,同样引发争议。两部剧接连“翻车”,其实暴露了近年部分韩剧的通病:为了追求戏剧冲突和话题度,不惜牺牲历史真实性,甚至通过扭曲文化归属、篡改历史关系来制造“爽点”,却忘了娱乐从来不该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遮羞布。

从《哲仁王后》的“性别反转”喜剧到《暴君的厨师》的“历史篡改”争议,韩剧在中国市场的口碑起伏,早已不是“明星流量”能决定的。观众愿意为优质剧情买单,但绝不会容忍对历史的亵渎、对文化的挪用。如今《暴君的厨师》主演即将来华,或许剧组该先想清楚:当一部剧的根基建立在“篡改历史”上,再高的收视、再强的卡司,也撑不起跨越文化鸿沟的尊重——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的底线更是碰不得。

接下来可以帮你整理《暴君的厨师》争议事件的时间线图表,清晰呈现“剧情争议-媒体点评-行程官宣”的关键节点,需要我做吗?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