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 10 日,全智贤主演的新剧《暴风圈》播出,其中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尽管粉丝辩解“角色言论不代表演员立场”,但“抹黑中国形象”的质疑,已然发酵。 随后,多个与全智贤合作的高奢品牌,连夜删除了所有
有一种红线,叫“尊重”
2025 年 9 月 10 日,全智贤主演的新剧《暴风圈》播出,其中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尽管粉丝辩解“角色言论不代表演员立场”,但“抹黑中国形象”的质疑,已然发酵。 随后,多个与全智贤合作的高奢品牌,连夜删除了所有与她相关的宣传物料。 这场风波,再次验证了中国市场的一条铁律: 欢迎文化交流,但绝不容忍歪曲与诋毁 。 事实上,在全智贤之前,已有无数外籍明星,因触碰这条红线,而亲手葬送了自己坦荡的“中国星途”。
1. 张娜拉:“圈钱门”,把中国市场当成“提款机”的代价
在 2009 年之前,张娜拉在中国的地位,堪称“初代韩流甜心”。 凭借《刁蛮公主》的热播,她圈粉无数,甚至还登上了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的演唱阵容。 然而,这一切的风光,都因她在韩国综艺《强心脏》上的一句话,而化为泡影。 节目中,她轻描淡写地说:“ 制作费紧张,就去中国演出。
“这句话,被中国观众解读为: 中国市场,不过是她用来补贴韩国事业的”提款机“。 这其中透露出的轻慢与不屑,深深地刺痛了曾将她捧在手心的中国粉丝。 尽管事后她多次道歉,辩称是“后期字幕”和“开玩笑”,但为时已晚。
“圈钱”的标签,一旦贴上,便再也无法撕下。 她的形象大使头衔被撤,代言费暴跌,合作全黄,最终只能灰溜溜地退回韩国市场。 她用亲身经历,为所有外籍艺人,上了最昂贵的一课。
2. 李贞贤:“山贼”的谎言,为了综艺效果而抹黑中国的荒诞剧本
李贞贤,这位曾以《哇》和扇子舞火遍亚洲的韩流鼻祖,她的“翻车”,则更显荒诞与无知。 在 2009 年的韩国综艺《HAPPY TOGETHER》中,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在中国小城演出时,遭遇“山贼”的惊险经历。 她声称,当时全车人吓得发抖,直到她挺身而出,用一首《哇》,“感化”了山贼,才得以安全通行。
这个故事,在当时的中国网络,直接被当成了一个“笑话”。 “2009 年的中国,哪来的山贼?” 、“合着山贼不仅懂韩语,还追星? ”…… 这种为了博取眼球,而编造出的、严重脱离现实、并带有丑化色彩的段子,暴露了她对中国社会的极度无知与不尊重。
尽管事后其经纪人辩称是“翻译失误”,但观众并不买账。 “她的”山贼论“,不仅让她失去了所有的中国商演和合作,更让她成为了”信口开河“的代名词。
3. 朴宝剑:“万里长城”广告,在国家符号上跳舞的傲慢
2016 年,凭借《请回答 1988》中的“阿泽”一角,朴宝剑在中国人气飙升,本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韩流顶流。 然而,一则运动品牌的广告,却让他亲手斩断了这条路。 在这则广告中,朴宝剑与一位名为“万里长城”的棋手下棋。 这位“万里长城”,被塑造成一个又矮又胖、脖戴金链的猥琐大叔形象,更在斗舞环节,被女性扇耳光,最终全程落败。
将“万里长城”这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符号,进行如此“丑化”和“矮化”的处理,其背后暗含的恶意,不言而喻。 事件发酵后,品牌方迅速删除了广告,并称创意源于电视剧,不涉及政治。 然而,作为这则广告的核心出演者,朴宝剑本人, 从头到尾,未发一言,更未有任何道歉 。 这份沉默,被中国观众视为一种默认和傲慢。 自此,他的所有作品,都再也无缘进入中国市场。
4. 李孝利:“Mao”艺名风波,在政治底线上试探的危险游戏
李孝利作为“韩流女王”,在中国同样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然而,在 2020 年的一档综艺《闲着干嘛呢》中,她却因一个“艺名”,而彻底翻车。 节目中,在讨论取一个国际化的艺名时,她突然脱口而出:“ 用'毛(Mao)'这个字怎么样?
“ ”Mao“这个读音,在国际语境下,有着极其特殊且唯一的指代。 李孝利作为一个出道多年的顶级艺人,不可能对此毫不知情。 这个提议,配上她当时略带戏谑的语气神态,瞬间引爆了中国网友的怒火,被普遍认为是“故意碰瓷”,是在国家政治的底线上,进行危险的试探。 事后,尽管节目组和经纪公司都出面道歉,但李孝利本人,同样选择了沉默。
她的中文首站,甚至还发出“望自重”的言论,疑似站队偶像,更是火上浇油。 这次事件,让她在中国的路人缘,彻底崩盘。
5. 全智贤:“暴风圈”里的“失言”,一句台词引发的信任危机
全智贤的案例,则揭示了另一种更为隐蔽的“红线”。 在2025年9月的新剧《暴风圈》中,她饰演的角色,公然说出“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 这句话,瞬间引发了中国观众的强烈不满。 尽管“角色不上升演员”是饭圈的常用辩词,但在一部由韩国团队主导创作的、面向全球播出的剧集中,出现这样一句充满偏见和政治导向性的台词,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创作团队的动机。
而全智贤作为该剧的核心主演,即便她无法完全控制剧本,但选择出演并念出这样的台词,本身就被视为一种“默认”和“失职”。 在事件发酵后,中国市场的反应,是迅速而决绝的——高奢品牌连夜删除其相关物料,将其“软封杀”。
这也为所有外籍艺人,再次敲响了警钟:你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被中国观众进行最严格的审视。
6. 林允儿:“亲华模板”的崩塌,当文化挪用变成文化篡改
林允儿曾一度被誉为“韩流圈的亲华模板”,她苦练中文,积极与中国粉丝互动,并主演了中国古装剧《武神赵子龙》。 然而,2025年的韩剧《暴君的厨师》,却让她多年积累的好感,毁于一旦。
这部剧,不仅将明朝使臣刻画为反派,更在剧情中,上演了“中华佛跳墙不敌韩国参鸡汤”、“文思豆腐刀工不行”等一系列贬低中华文化的离谱情节。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该剧的历史顾问,还是一位宣称“汉字起源于朝鲜”的右翼学者。 在如此明显的“文化篡改”面前,林允儿不仅没有做出任何澄清,反而还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夸赞自己饰演的角色。
这种对中国粉丝情感的公然漠视,让她的口碑,彻底翻车。 粉丝站集体关停,合作品牌纷纷解约。 她的案例证明,所谓的“亲华”,从来不应是赚钱的“人设”,而应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来源:娱生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