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贤“辱华”风波72小时:品牌切割与沉默姿态的罗生门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6 20:48 1

摘要:争议点不仅限于这一句台词。细心的网友发现,剧中标注“2025年中国大连”的场景,实际取景于香港深水埗的棚户区。剧组刻意使用灰暗滤镜和破旧街景,将现代化海滨城市大连歪曲为落后渔村。

一句台词,三天时间,从“国民女神”到“全民公敌”,全智贤的商业帝国正在经历一场暴风式的崩塌。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这句出自迪士尼+韩剧《暴风圈》的台词,让全智贤在中国市场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女神”形象轰然倒塌。

9月20日起,海蓝之谜、路易威登、伯爵等奢侈品牌纷纷撤下全智贤的代言内容。豆瓣评分从7.1暴跌至4.2,网友涌入品牌评论区要求解约。

全智贤方面否认广告取消传闻,仅称是“行程推迟”。这场风波的背后,远不止一句台词那么简单。

《暴风圈》第四集中,全智贤饰演的总统候选人徐闻柱在讨论国际局势时抛出“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相关截图在中国网络迅速传播,引发强烈不满。

争议点不仅限于这一句台词。细心的网友发现,剧中标注“2025年中国大连”的场景,实际取景于香港深水埗的棚户区。剧组刻意使用灰暗滤镜和破旧街景,将现代化海滨城市大连歪曲为落后渔村。

更让中国观众愤怒的是,剧中反派角色全部使用中文对话,会议场景中铺设印有五星红旗配色的红色地毯。这些细节被解读为“刻意抹黑中国形象”。

品牌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的速度。海蓝之谜不仅清空了微博、小红书等中国平台的内容,连Instagram上的相关帖文也同步删除。路易威登、伯爵等品牌也纷纷撤下全智贤的广告宣传。

据韩媒报道,全智贤因此次风波导致的违约金和广告撤换成本等损失可能超过2亿元。这一数字对于刚在7月成立新公司“PEACHY”的全智贤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面对汹涌的舆论,全智贤经纪公司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他们关闭了Instagram官方账号的评论区,以防止情势进一步失控。同时,公司对外否认了因争议导致广告取消的说法。

“预定活动和广告拍摄确实有所延期,但并未取消。活动延期是在《暴风圈》播出前就已确定的安排,系因当地原因作出调整。”全智贤经纪公司对韩媒《Sports Chosun》表示。

然而,与经纪公司的“冷处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沃斯等品牌明确表示已结束与全智贤的合作。这种表态无疑加剧了全智贤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危机。

全智贤为何会接拍这样一部充满争议的剧集?业内人士分析,这背后反映了韩国影视产业的深层变化。

自2016年奈飞进入韩国市场以来,韩国影视行业逐渐沦为“符号奇观”。近年来出圈的《鱿鱼游戏》《黑暗荣耀》等作品,虽以韩国为背景,但均由奈飞投资,叙事逻辑更贴近美剧风格。

与此相对,全智贤未能赶上奈飞的热潮。她与奈飞的合作仅限2021年的《王国:北方的阿信》,且在该片中戏份有限。因此,与迪士尼+合作几乎成为她的必然选择。

“面对漏洞百出的剧本,全智贤并没有太多拒绝的资本。”一位行业观察者指出。《暴风圈》编剧郑瑞景此前作品多为爱情片或家庭伦理剧,此次尝试政治悬疑剧明显力不从心。

全智贤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多位韩国艺人因涉及中国文化敏感问题而引发争议。这种文化冲突已成为韩流在华传播的隐形炸弹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全智贤与中国市场有着深厚渊源。她曾与李冰冰、谢霆锋等华语演员合作,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也正因如此,她此次在剧中的表现被中国网友视为“忘本”。

更微妙的是全智贤的家族背景。有网友翻出她的本名为“王智贤”,并猜测她有华侨血统,尽管其经纪公司已否认这一说法。这种身份认同的混乱,或许也是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

中国观众不再接受“双面人”艺人——那些“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艺人正被市场抛弃。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市场正用行动书写新规则:尊重中国文化,才是立足中国的根本。

这场风波给跨国文化交流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传播的今天,任何影视作品都无法再回避“本地化敏感性”。编剧、导演、演员、品牌,所有产业链节点都必须意识到: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态度不是边角料,而是生死攸关的核心

从商业角度看,品牌方已建立起完善的代言人风险应对机制。一旦出现负面舆情,迅速切割才是最优解。这种残酷但现实的商业逻辑,意味着艺人必须更加珍惜自己的羽毛。

对于韩国娱乐产业而言,这一事件也预示着韩流在华传播环境趋紧。韩国业界正密切关注事件后续走向,以及是否会对韩国影视作品在华传播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豆瓣评分4.2,损失超2亿,多个代言被撤——这些数字构成了全智贤中国事业的风暴圈。但比商业损失更难以修复的,是中国观众心中的信任崩塌。

当海蓝之谜的专柜撤下全智贤的宣传照,当LV官网删除她的形象图,这些曾经的光环正被一一剥离。文化尊重从来不是单方面妥协,而是双向奔赴。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