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曾经凭借“野蛮女友”形象圈粉无数的全智贤,这次却因为新剧《暴风圈》中的“野蛮”情节,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风波起来得特别快,几天之内,她在中国的商业版图就像被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谁能想到,曾经凭借“野蛮女友”形象圈粉无数的全智贤,这次却因为新剧《暴风圈》中的“野蛮”情节,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风波起来得特别快,几天之内,她在中国的商业版图就像被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事情的起因是全智贤主演的Disney+韩剧《暴风圈》。在第四集里,她饰演的角色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说了一句极具争议的台词:“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那样核弹会落到边界地区。”这句话在中国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大家普遍认为这种表述完全不符合事实,是在刻意丑化中国的形象。
但这还只是导火索之一。眼尖的网友还发现,剧中标注为“2025年中国大连”的场景,实际取景自香港的深水埗等老旧棚户区,并且后期特意加上了灰暗的滤镜,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破败不堪。这跟大连作为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真实样貌形成了巨大反差,本地网友纷纷晒出星海广场、东港CBD等地的真实照片进行对比,指责剧组“移花接木”、“刻意抹黑”。此外,剧中还出现了印有五星图案的地毯被踩踏、反派角色频繁使用中文对话等细节,这些都被中国观众解读为不怀好意的暗示。
中国观众这次的反应非常强烈,也异常团结。豆瓣上,超过70%的观众给《暴风圈》打出了一星差评,评分从开播时的7.1分迅速跌至4.2分。微博上,“抵制全智贤”的话题阅读量数以亿计,迅速冲上热搜榜。无数网友涌入全智贤代言的各个品牌官方微博评论区,留言要求品牌方立刻更换代言人,并明确表示“辱华艺人不应被中国市场接纳”。
面对排山倒海般的舆论压力,与全智贤合作的国际品牌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应速度。路易威登(LV)、海蓝之谜(La MER)、伯爵珠宝(Piaget)等高端品牌,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切割行动,不同程度地撤下了全智贤相关的广告和宣传物料。有网友发现,海蓝之谜和LV的官方微博已经删除了所有与全智贤相关的博文,伯爵也悄悄撤下了淘宝旗舰店首页的广告。这些品牌的嗅觉非常敏锐,动作也极其迅速,因为它们深知,没有任何品牌会愿意得罪庞大的中国消费群体。
据韩国媒体报道,全智贤因《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爆红后,广告身价大幅提升,仅2021年的广告收入就高达200亿韩元(约合1亿元人民币)。而此次风波,据业内人士估计,导致的违约金和广告撤换成本等损失可能超过2亿元,她在中国的商业链条基本断裂。甚至原定于9月25日在首尔进行的一个中国服装品牌广告拍摄也临时被取消,尽管全智贤的经纪公司PEACHY COMPANY声称这是早在剧集播出前就做的安排,但业界普遍认为这与当前的争议脱不开干系。
更让中国观众感到不满的是,尽管争议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热度居高不下,但全智贤本人及其制作团队至今仍保持沉默,没有给出任何正式的道歉或解释。这种冷处理的态度,在很多中国网友看来,不仅是对问题的不重视,更是一种骨子里的傲慢。有评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说离谱的剧情表现的是无知,沉默的态度展示的则是傲慢。”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近期,另一位在中国拥有高人气的韩星林允儿主演的《暴君的主厨》,也因剧情中虚构“明朝盗窃辣椒”、篡改历史关系等情节引发了中方观众的不满。这些事件叠加在一起,似乎预示着韩流在华传播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观众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对于文化产品中可能夹带的私货和偏见,容忍度越来越低。
对于品牌方面言,明星代言人“塌房”危机早已不是新鲜事。从吴亦凡到李易峰,再到郑爽,一次次事件教育品牌们,邀请明星代言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处理这类危机,速度和态度是关键。当年在吴亦凡事件中,国货品牌韩束因为第一个站出来宣布解约,其直播间反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销售额,实现了逆风翻盘。反之,反应迟缓、态度暧昧的品牌,则容易陷入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回过头来看全智贤这次的事件,品牌们的快速切割,正是这种危机公关逻辑的体现。它们必须明确地向市场和消费者传达一个信息:品牌珍视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这是一种残酷但非常现实的商业法则——即使代言人是曾经备受喜爱的“女神”,一旦触及底线,品牌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形象。
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目前还不得而知。《暴风圈》的剧集仍在更新,在韩国本土也保持了一定的关注度。但对于全智贤在中国市场的前景,情况看起来相当不乐观。她失去的不仅仅是几个价值不菲的代言合同,更是中国观众多年来基于喜爱和信任所积累起的好感与接纳。这种信任一旦崩塌,想要重建可谓难上加难。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艺人及其团队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传播的今天,文化产品的流通必须以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为前提。任何抱有傲慢与偏见,企图通过影视作品夹带私货、歪曲事实的行为,都难以逃脱中国观众雪亮的眼睛,最终也必将承受相应的后果。对于品牌而言,如何更审慎地选择代言人,并建立更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也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和优化的课题。
来源:热浪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