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富野聊阿姆罗跟夏亚:他俩死就死了,哪来的继任者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5 23:21 1

摘要:▍作为『机动战士高达』的原作者兼总导演,同时也是阿姆罗·雷的创造者,富野由悠季此前曾以日升公司(当时名为日本日升,现为万代南梦宫影像制作)作品身份推出过『无敌超人赞波3』『无敌钢人泰坦3』等机器人动画。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塑造出与这些作品截然不同的主人公阿姆罗·

↑同好进群、客服问题、欢迎调戏↑

▍作为『机动战士高达』的原作者兼总导演,同时也是阿姆罗·雷的创造者,富野由悠季此前曾以日升公司(当时名为日本日升,现为万代南梦宫影像制作)作品身份推出过『无敌超人赞波3』『无敌钢人泰坦3』等机器人动画。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塑造出与这些作品截然不同的主人公阿姆罗·雷的呢?(推送为节选版)w(゚Д゚)w

仅凭开场白一句台词,我就确信阿姆罗这个角色可以托付给古谷彻

——启用古谷先生饰演阿姆罗·雷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曾指导过他的演技?

富野:阿姆罗·雷与古谷彻如何形成契合,其实很简单。当初为阿姆罗选角时,带古谷先生来的是录音监督(※即音响导演松浦典良先生)。他推荐说「这个人应该不错」,我问是什么声音,对方回答是演过星飞雄马的古谷彻。我当时心想「什么?」——毕竟我也参与过『巨人之星』制作,深知飞雄马的声音特质。但转念又想:「既然能驾驶那种发声方式,演阿姆罗·雷应该没问题吧。」

因此我对古谷先生的指示仅有两点:「开场台词『哈罗,今天也很有精神呢』绝对不要用力发声。毕竟不是星飞雄马,请用日常发声来演绎。」仅此而已。我只指导过「以日常发声开场,之后按剧本添加表演」这点。之后再未干涉。因为第一集配音录制结束后,我就确信「这样就能成功了」。剩下的纯粹是声优与角色的契合问题,与我无关。

因此我由衷佩服松浦先生如此精准的选角眼光,这同样适用于饰演夏亚·阿兹纳布尔的池田秀一先生。当时我暗自思忖:「咦?池田秀一不是我小学时看电影里演童星的那位吗?」虽然怀疑这样的人能否胜任,但出于想认真挑战声优这份新工作的信念,我让他录制了第一句台词——「真不想承认啊,因年轻气盛而犯下的错误」。

听到这句台词时,我只说了句「好的,池田先生,接下来请自由发挥」。这就是我的演技指导。除此之外我再未多言,正如大家所说「从未听过富野给过正式的演技指导」——正因我完全放手交托了。

所以松浦音响导演的慧眼确实了得,『机动战士高达』的选角几乎全员都完美契合。不仅是古谷先生和池田先生,连A、B、C这类配角的选角也几乎毫无失误。反而会特意找来能为角色增添色彩的演员,即便对方是新人也如此。正是在『机动战士高达』的工作中,我领悟到作为外行的自己绝不能指手画脚。

——富野导演会亲自参与选角吗?

富野:我几乎不亲自选角。因为若按导演个人喜好选角,作品会变得单薄乏味。当然导演、编剧和导演都会构想角色声音与表演风格,但未必能找到完全契合的演员——毕竟演员可能拒绝邀约,也存在档期冲突等问题。

我认为声优的未来或许会面临与古典演奏家相似的困境。具体而言,存在着「为绘制角色配音,从而形成阿姆罗·雷=古谷彻」的价值论。高达粉丝群体对此予以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当现今的高达粉丝消失的五十年后、百年后,古谷彻——这位演绎阿姆罗·雷声音的演员——将被如何认知?从现状推测,『高达』百年后仍会流传,但关键在于那时他能否像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演员那样获得表演艺术层面的评价。

为何在阿姆罗·雷与声优的讨论中提及此事?因为原本只是动画、漫画中的专有名词,如今竟被赋予了现实存在感。而促成这种现实化的推手正是粉丝群体。各位可知晓,正是粉丝的存在催生了这种实体化现象,甚至衍生出变现问题?

如今动漫热潮兴起,欢欣鼓舞的只有相关从业者。但这究竟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此处的「事物」指的正是演技理论。至于阿姆罗·雷的演技理论是否真能流传百年之后,我无法断言。并非缺乏兴趣,而是价值判断标准已然不同,故无法预知未来。

↑同好进群、客服问题、欢迎调戏↑

『高达』并非经典,只是过往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难道不可能成为经典吗?

富野:它并非经典,只是过往作品。我在二十年前的『倒A高达』(1999年)便已告别高达系列。『高达Reconguista in G(以下简称G-Reco)』(2014年)或许会被质疑「明明冠着高达之名」,但那并非我所为。高达是战争题材作品,而『G-Reco』并非如此。

倘若这二十年来我仍被『高达』束缚,便不可能创作出『G-Reco』这样的作品。但若有人指出「作品里明明出现了高达型的机动战士啊」,我会回答:「没错,但这与『高达』截然不同。」

究竟有何不同?在创作过程中,我遇见了只知『G-Reco』的新世代粉丝。他们甚至会说:「你们创造了那样精彩的世界,真是太棒了。但不仅如此,这故事也异常沉重啊。」连初中生都能如此评价,而高达粉丝却未曾察觉。

『G-Reco』描绘的是人类濒临灭绝后重建家园的故事。『高达』系列则以战争史诗的形式呈现了其前史。

正因如此,高达粉丝才会说「『G-Reco』开头完全看不懂就放弃了」。虽然想说「看了就明白了」,但我无法明确表达,是因为内心也意识到「或许是我自己不够专业,才让作品被当作『高达』的延续来观看」。我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这部作品可能无法脱离『高达』框架获得独立评价。

为何要登场机动战士?为了让赞助商点头同意拨付制作经费,这种程度的谎言是必要的吧。虽然『G-Reco』最终人气平平,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相信五十年后,定会有人能跳出『高达』框架给予它公正评价。

当不了解『高达』的人对我说「『G-Reco』真有趣」时,我确信它已能独立于『高达』体系。支撑这部作品的是中学生们。成年人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总说看不懂『G-Reco』,因为里面没有吉恩(笑)。

当他人接替配音的瞬间,阿姆罗与夏亚的人气便会消散

——当阿姆罗和夏亚的声优更换时,角色是否会变得虚假?

富野:这种想法或许存在,但普通观众并非如此愚昧。倘若古谷彻或池田秀一离世后,由他人接替配音,阿姆罗与夏亚的人气便会瞬间消散。

观众在某种意义上是极其冷酷的。既然与己无关,他们只会说「这根本不是阿姆罗啊,这算什么夏亚」就结束了。即便池田先生声音略有变化,粉丝们也不会说「这不是夏亚」,正因他们足够宽容。但事实是,宽容的背后也存在着冷酷的一面。

试想,当突然听到怀旧金曲时,明明曾经如此喜爱,却早已遗忘。这是因为人必须遗忘才能继续生活。当上百人同时集体遗忘时,人们便会解读为大众的冷漠。但对百人中的每个个体而言,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这几年我忙着生存呢」。

因此,要想避免陷入困境而规划生活,就必须思考如何看待事物,必须付出思考的努力。像这次「阿姆罗·雷的演绎方式」这类思考方式视野极其狭隘,不过是俗称的缝隙产业罢了。我倒不会说在当今网络时代不该做这种事,但必须指出这种提问形式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阿姆罗的继承根本不可能。每部作品都具有其独特性

——那么具备这种特质的动画,难道不该成为值得传承的经典吗?

富野:这是质量的问题。如果作品的质量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可以说它能流传五六十年的时间。既然能流传五十年,自然也能流传百年,因此作品会形成「固定形态」。

如今已是流媒体时代,但点击收益的本质是:单次点击1日元,百万次点击就能创造百万日元。必须透彻理解这种盈利模式。因此我们应当持续追求能让作品在百年后仍创造百万收益的创作,不过具体该怎么做我也不清楚。但『漂流者』的搞笑短剧至今仍被观看,可见流传后世的未必都是高雅之作。

举个晦涩的例子:新海诚导演『铃芽之旅』(2022)突破130亿日元票房固然惊人,但能否称之为名作我无法断言。票房成绩与作品评价本是两回事。正因如此,唯有包容多元观点,才能迫使自己「思考问题」。若只采纳符合己见的意见,思考能力终将退化——道理不过如此。

——关于下一任阿姆罗的演员,富野导演认为应该模仿古谷先生的演技,还是应该展现个性?

富野:阿姆罗这个角色不会延续下去。因为今后再也没有创作者能塑造出阿姆罗·雷这个角色了。每部作品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即使创作类似的作品,那也全是复制品。

正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所言,无论多少次改编电影,原作都无法改变,只要冠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名,便永远无法跳出莎士比亚的框架。我将这种具有不可撼动力量的作品称为「独立存在」。

阿姆罗与夏亚仅是『机动战士高达』中的角色,所谓传承根本不存在。一旦两人死去,阿姆罗与夏亚便永不复生。

(以上为节选片段,全文请到下方小程序查看)

「G世纪永恒」最近配信机!

来源:九七侃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