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韩国教授为全智贤发声,30多家韩媒跟进报道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5 12:36 1

摘要:这事本来能慢慢过去,被他和一帮小媒体来回炒,现在根本没法收拾,全智贤在圈里什么地位,广告接到手软,国际上也有名气,现在倒好,被自己人这么一搞,直接成了“辱华代表”。

韩国教授徐敬德最近又不安生,他总喜欢在中韩文化那些事里搅和,这次直接把全智贤给拉下水。

这事本来能慢慢过去,被他和一帮小媒体来回炒,现在根本没法收拾,全智贤在圈里什么地位,广告接到手软,国际上也有名气,现在倒好,被自己人这么一搞,直接成了“辱华代表”。

品牌方一看风向不对全跑了,网上到处是她的事,形象一下就崩了,钱也是实实在在的亏。

徐敬德这人,诚信女子大学的教授,名头不小,这些年只要中韩文化一有磕碰,你翻新闻,他保准第一个站出来,说中国这里不对那里不好。

端午节那事他就老说那是韩国的,最近全智贤那个新剧《暴风圈》不是闹得挺大,他直接就认了剧里有辱华的内容,下一句跟着就说“没什么”,还反过来指责中国网友看韩剧

他的意思是中国网友不看,就没资格说,那要是美国人被韩国片子冒犯了,只要不看片子也不能说话了,这逻辑谁听了不迷糊。

可他这么一说,韩国那些小媒体立马跟上,报道里全是他的话,全智贤就这么被架起来了。

韩国那些大媒体都没动静,KBS、SBS、MBC,跟商量好了一样,谁也不报这事,他们都明白,这事越挖越麻烦,韩流往外走肯定受影响,小媒体才不管。

他们要的就是流量,第一波热度刚出来,后面几十家小报全跟风,写的东西都一个样,全是引用徐敬德的话,全智贤本来想低调处理的,这下全被打乱了。

网友本来也就吐吐槽,那剧在中国市场也就那样,可这么一闹,反倒是韩国国内都知道了,标签一下子全贴她身上,现在她在整个东亚都成了敏感人物。

那三十多家小媒体根本不是在报道,就是在看她笑话,等风头不对了,稿子一删,假装没看见,可网上都留着底呢,谁也洗不掉。

剧本里那些操作,问题可不只是一句台词,先是问“中国为什么喜欢战争”,镜头里把大连拍得又灰又破,全是阴影,取景地也不是真大连,看着就特别不舒服,地毯弄成红底黄星,谁看不出来是在暗示什么。

反派角色还说中文,这种影射的手段去年就有不少剧用过,全智贤在剧里还突然背诗,念的是中国的诗,却说是朝鲜诗人写的,这种偷文化的套路。

韩娱这几年就没停过,网上有人说这是创作自由,可这事仔细一想根本不是艺术的问题,拿现实里的国家,现实里的文化去开涮,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人民日报文娱都点名了,这事没得洗。

品牌商最怕艺人出这种事,代言费那么高,一个风波起来,市场直接就炸了,中国市场跑得最快,去微博官号一搜,全智贤的东西全没了,这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中国市场在韩流的收入里一直占大头,品牌方只看市场,才不管你什么艺术不艺术。

全智贤在韩国娱乐圈那么多年,心里肯定清楚得很。

她本来想不说话,给品牌和剧组留点空间,谁知道徐敬德这么一搅和,后路全给断了。

韩媒那边的逻辑也挺怪,一边承认剧里内容有问题,一边又说“没在中国播,中国网友没资格说”,照这么说,以后韩国人是不是也不能评论日本动漫了。

动漫也没在韩国电视台播啊,这么荒唐的逻辑都能写成新闻。

小媒体为了流量什么都敢写,大媒体不跟进,就是知道这事怎么都说不清楚,谁碰谁倒霉,装不知道才是最聪明的。

说到底,这些事反映出韩流的一个老毛病,十几年靠偶像和剧本火起来,背后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借鉴。

舞台上加汉字,造型用汉服,剧本里偷换历史,全是套路,在国际市场上混,想方设法把中国的东西说成是韩国的。

这种事做多了,大家早晚都看得明白,这次《暴风圈》闹出的问题不光是中国,连日本、越南、中东的观众都不买账,说明这套玩法已经行不通了。

全智贤这次不是个人出了什么问题,是被人贴了标签,这种标签比负面新闻还难撕,直接影响国际上的口碑,韩流在欧美市场也是靠亚洲潮流那套。

要是被人认定是在偷文化夹带私货,那条路也走不长了。

她自己也知道不说话最安全,但现在是两头堵,出来道歉在韩国就等于认罪,装看不见品牌又跑了,怎么走都是死胡同。

想想韩流为什么总爱踩中国、偷中国,背后就是文化上不自信,又想走捷径,体量和历史都比不过,就想在国际上靠打擦边球占便宜。

现在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时代变了,这种手法玩不下去了。

全智贤的危机其实是韩流模式问题的集中爆发,一个顶流艺人倒下,说明整个行业都有问题,中国市场基本没戏了,在其他国家的口碑也掉得厉害。

徐敬德追热点,有点跳梁小丑的感觉,小媒体蹭流量,全智贤想低调,结果成了一锅粥。

韩流在中国的信用算是彻底没了,这种偷文化还夹带私货的套路。

全世界的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全智贤不是被中国网友骂倒的,是被自己人推下去的,韩流要是不改改这套路,不光是中国,其他地方的观众也得绕着走。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