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有多火?走在街上随便拽个人都能聊两句“都教授”“千颂伊”,炸鸡配啤酒直接成了爆款套餐。
2013年《来自星星的你》有多火?走在街上随便拽个人都能聊两句“都教授”“千颂伊”,炸鸡配啤酒直接成了爆款套餐。
全智贤和金秀贤那会儿啥排面?广告代言能从首尔排到北京,说是“亚洲顶流天花板”真不夸张。
谁能想到,这才过去十几年,俩人跟约好了似的扎堆塌房,金秀贤陷进跟已故女演员的伦理纠纷里,官司打得焦头烂额。
全智贤更绝,接的新剧里台词藏着对中国的恶意,关键是她手里有剧本选择权啊,团队咋审的稿?说白了,就是没把中国观众放眼里,价值观早歪到姥姥家了。
更扎心的是全智贤那剧里的镜头,有块地毯图案跟中国国旗特别像,明眼人都觉得是在内涵。
这事可不是头一回,以前就有韩星来华捞金时嘴上喊“爱粉丝”,转头就在网上说不当言论。
现在全智贤的中国代言齐刷刷下架,金秀贤的商业价值直接清零,跟当年广告接到手软的盛况比,简直是从云端跌到泥里。
观众不是冤大头
都说粉丝是艺人的“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年全智贤金秀贤能火,靠的不就是观众一口一个“欧巴”“女神”追着捧?但现在呢?一个碰了法律伦理红线,一个连基本尊重都做不到,把观众当空气糊弄。
现在的粉丝可精着呢,你敢玩虚的,明天就能让你从顶流变成“查无此人”。
这事放国际娱乐圈也一样,好莱坞的凯文史派西,因为丑闻丢了《纸牌屋》主角不说,代言全黄。
不管多大牌,只要触碰底线,市场准用脚投票。
咱国内市场这么大,观众又念旧,但前提是艺人得把价值观摆正。
你看现在多少韩星来华活动减少?不是咱不爱看韩剧了,是学会了“先看人品再看作品”,毕竟谁愿意给三观歪的人花钱啊。
韩流造星咋跑偏了?
全智贤和金秀贤的事,其实给整个娱乐圈敲了警钟。
韩国造星工业啥毛病?重流量包装轻价值观塑造,把艺人当流水线上的商品,却忘了“人品”才是核心零件。
就说全智贤,作为顶流有剧本选择权,团队难道看不出台词里的刺?说到底还是觉得中国观众好糊弄,觉得“几句台词而已,谁会较真”。
这种轻慢不是个例,好多韩星都把中国市场当提款机,尊重俩字压根没放心里。
金秀贤的事更典型,伦理法律争议可不是小绯闻,当年“都教授”人设多高冷深情,现实里一踩线,观众谁管你是不是“国民欧巴”?
韩国娱乐圈竞争压力大,艺人从小被公司管得严,但这种管控往往只盯着形象,很少教“怎么做人”。
结果就是艺人红了就觉得自己能凌驾于规则之上,栽跟头是迟早的事。
现在回头看,韩流滤镜碎了,本质是观众看清了“顶流”光环下的真实底色,文化交流靠的是尊重和共鸣,不是靠踩底线博眼球。
艺人站在聚光灯下,本该是文化桥梁,要是连“尊重”都做不到,那就算曾经火遍亚洲,最终也只能被市场抛弃。
来源:莫哈莫哈哈哈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