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其与金秀贤代言恒大冰泉时,因品牌标注水源地为“长白山”而单方面解约,因韩国称“白头山”,被质疑“双重标准”;
近日全智贤于其主演的韩剧《暴风圈》中发表辱华言论,如“为什么中国偏好战争?那样核弹会落到边界地区”。
此事件已并非全智贤首次引发争议了。
更早的2021年,其主演的《王国》被指默认“病毒来自中国”的辱华台词;
2014年,其与金秀贤代言恒大冰泉时,因品牌标注水源地为“长白山”而单方面解约,因韩国称“白头山”,被质疑“双重标准”;
2016年,其与李冰冰合作《雪花秘扇》时态度傲慢,合影时刻抬高下巴,被批“耍大牌”。
就这样一个人,其头上悬挂的太极图还是从中国演变而来。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约前4世纪的《庄子•大宗师》,原指宇宙的终极本原,后《周易•系辞上》进一步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将太极描述为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
到了汉代,《周易参同契》首次将阴阳哲学与炼丹术结合,提出"坎离匡廓图"等图示,但这些图形仅表现水火对立,与后世太极图仍有本质区别 。
再到北宋,理学家周敦颐(1017-1073)在《太极图说》中首次系统绘制"太极图",以五层同心圆表示宇宙生成过程:太极→阴阳→五行→万物 。
又到南宋,朱熹弟子蔡季通曾从蜀地隐者处获得"天地自然河图",但秘而不传 。这一图形于明初由赵撝谦在《六书本义》中首次公布,被称为"古太极图",其黑白双鱼互纠的形态已与现代太极图完全一致 。
最终到了明末,赵仲全在《道学正宗》中正式将此图命名为"太极图",并强调其"阴阳互根"的哲学内涵 。
明清时期,太极图通过道教典籍、武术图谱、中医理论等渠道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符号。
而韩国国旗的设计直接借鉴了中国的太极图与八卦文化,起源于1882年,朝鲜王朝因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条约,急需设计国旗。
清朝驻朝官员马建忠明确建议采用完整的中国太极八卦图案,认为其“象征宇宙平衡与和谐”。这一方案被朝鲜王室采纳,最初设计为白底、太极图外周环绕八卦。
但因图案复杂,后经英国驻朝领事建议简化为四卦(乾、坤、坎、离),均为《周易》八卦中最基础的“四正卦,并将太极颜色改为红蓝以增强辨识度,认为体现了“天地水火”的自然观,也符合西方对国旗简洁性的要求。
20世纪末以来,韩国部分学者与民众为了增强文化自信,提出“太极图本土起源说”,声称朝鲜半岛在三国时代(公元1-7世纪)已存在太极图案。
但这一观点存在根本漏洞:其一,高句丽、新罗等政权与现代韩国无直接继承关系;其二,这些图案的符号意义与中国太极图截然不同,且缺乏哲学体系支撑。
或是基于历史认知的局限,才有像全智贤似的艺人在享受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却不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
全智贤从“国民女神”到“全民抵制”的坠落,再次印证了任何试图通过抹黑中国取悦特定群体的行为,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来源:阿里狼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