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台词一出口,全网炸锅。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抵制,全智贤不但没有低头认错,反而在采访中笑了——而且是那种“哈哈大笑”的畅快。
“为什么中国偏好战争?”
这句台词一出口,全网炸锅。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抵制,全智贤不但没有低头认错,反而在采访中笑了——而且是那种“哈哈大笑”的畅快。
一时间,各大平台评论区全都被怒火点燃。
有人说她是“死鸭子嘴硬”,也有人说她是“彻底翻车”。可就在网友们等着她道歉时,她却选择了反将一军:否认中国品牌解约,称广告只是“延期”。
韩国网友这边倒是集体兴奋:“姐姐好刚!”、“不愧是我们的大女主!”
但这“刚”,也太逆风了吧?
很多人对全智贤的印象,还停留在《来自星星的你》的千颂伊。那个高傲可爱、圈粉无数的女神,曾让中国观众为之疯狂。
但这次的风波,让人看清了另一面。
《暴风圈》这部剧,本就是一锅夹杂着文化暗讽、歪曲的大乱炖。在剧中,不仅中国被描绘成“好战国家”,伊拉克也被贴上“落后不文明”的标签。
更讽刺的是,剧中“2025年中国大连”的设定,取景却是在香港的破旧街区,还特意加了灰暗滤镜,营造出一种“末世感”。
这不是无心之失,这是有意为之。
而全智贤饰演的角色,不仅念着怪腔怪调的《将进酒》,还踩着红色五角星图案的地毯,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在挑衅底线。
结果,就是现在的满盘皆输。
如果说最初大家还有点“她可能不知情”的理解,现在,全智贤这波回应,彻底拉满了反感值。
面对记者提问,她说:“台词太多,有英文、韩文、中文,我尽力背了。”
说完还笑了,和身边两位演员对视着,一起“哈哈大笑”。
这不是轻描淡写,这是赤裸裸的轻视。
不少网友说:“你是背台词的机器吗?连侮辱谁都不知道?”
更有观众指出,她曾在多个采访中表示“对剧本很有参与感”,还在拍摄前期亲自参与角色塑造。
现在出事了,一句“我只是背台词的”就想甩锅?
试问一句:那你拿的片酬,是为谁负责的?
据韩媒爆料,因为这场风波,全智贤在中国的商业链条基本断裂。
一边是LV、海蓝之谜、伯爵等品牌火速下架物料,另一边是原定25日在韩国拍摄的中国服装广告被叫停。
但她团队立马回应称:“广告并未取消,只是延期。”
一个“延期”,能安抚谁?
品牌方不发声,就是在观望。而全智贤方这通否认,更多的是想保住自己最后一点商业价值。
毕竟,在韩国市场就那么点体量,真正能让她走向“国际巨星”的,是中国。
她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市场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决定生死”的命脉。
全智贤不是第一个在争议中“硬刚”的韩星。
此前,张娜拉因一句“我挣钱是为了去中国旅游”被封杀十年。
这些艺人,总是在赚完中国的钱之后,掉头就踩这片土地的脸。
一边端着碗吃饭,一边放下碗就骂娘。
有人说她们只是演员,无权改剧本。
那我们换个问法:剧本都写清楚了“要踩五星地毯、要说中国偏好战争”,你是瞎了眼还是瞎了心,还要接这部剧?
你演得是戏,但观众看的,是态度。
这次风波,不只是一次公关危机,更是一次“人设崩塌”的全过程。
曾经,她是“千颂伊”,是“女神标杆”。
如今,她是“笑对争议、强词夺理”的典型。
她的沉默、她的笑声、她的否认,每一个动作都在告诉中国观众:“你们的愤怒,我不在乎。”
那中国观众的回应也很明确:“你的未来,我们不再买单。”
“刚”不是嘴硬,而是要讲道理、讲担当。
真正的“刚”,是面对错误敢于承担,是面对争议敢于反思。
全智贤这次的“刚”,更像是赌气,更像是自毁长城。她不是没机会挽回,而是一次次错过了机会。等到真正想低头时,早已没有人抬头看她了。
观众的记忆是有限的,但底线是无限坚硬的。别拿“演员无辜”当借口,别以为“粉丝滤镜”能永远保驾护航。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早已分明。
尊重,是你进入市场的第一张门票。
而现在,这张票,她已经撕得粉碎。
来源:竹影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