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M和CBX的首次调解宣告破裂,消息刚出,韩娱圈瞬间炸了锅。一边是手握顶级流量的EXO核心成员,一边是称霸行业多年的"造星工厂",这场围绕合约和结算的拉锯战,早已不是简单的"劳资纠纷",而是戳破韩娱光鲜外壳的一把尖刀——所谓的"行业规则",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
SM和CBX的首次调解宣告破裂,消息刚出,韩娱圈瞬间炸了锅。一边是手握顶级流量的EXO核心成员,一边是称霸行业多年的"造星工厂",这场围绕合约和结算的拉锯战,早已不是简单的"劳资纠纷",而是戳破韩娱光鲜外壳的一把尖刀——所谓的"行业规则",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算计?
表面看,双方的矛盾焦点是"10%的抽成"。SM说得理直气壮:要求CBX支付个人活动收入的10%,是照着法院对EXO中国成员合约纠纷的裁定标准来的,属于"合理且有先例"的操作,而且当初协议上白纸黑字盖了章。可CBX这边更委屈:明明当初说好唱片和音源流通手续费只收5.5%,SM却擅自加码要10%,送了维权文件过去两个多月,对方连个回应都没有。
但往深了扒,这10%的抽成不过是导火索,真正的核心是韩娱艺人被拿捏了十余年的"结算黑洞"。CBX早在2023年就翻了脸,直指SM不提供完整的收益结算资料,说白了就是"钱花在哪、赚了多少,我们根本不知道"。这可不是个例,前有少女时代成员吐槽"不知道专辑卖了多少张",后有无数新人爱豆爆料"结算单像天书",SM这套"模糊账"玩法,早成了行业公开的秘密。
更讽刺的是SM的"双标戏码"。一边说允许CBX独立开展个人活动是"为了EXO其他成员和粉丝妥协",一边又怒指三人"只想享受EXO的利益,不愿履行义务"。可当初张艺兴能破例在国内开工作室、自主运营个人活动,本质不也是"团体身份+个人发展"的模式?怎么到了CBX这里,正常的个人收益分成就成了"甩锅义务"?说到底,不过是艺人话语权强了,公司的"掌控欲"没处安放。
这场纠纷里最耐人寻味的,是SM拉出来的"背锅侠"MC梦。SM一口咬定CBX的个人公司INB100是MC梦旗下子公司,指责对方"不正当煽动"艺人解约。可明眼人都清楚,若不是结算透明、分成合理,仅凭"煽动"就能让跟着公司十几年的老员工反目?当年JYD对秀智"好聚好散",李秀满给张艺兴送创业祝福,足以证明:艺人从不是非要撕破脸,只是受不了"既要榨干价值,又不愿给够尊重"的算计。
最让粉丝心碎的,是这场博弈砸掉了"EXO完整体回归"的希望。年初还传着冬天发完整体专辑的计划,如今双方对簿公堂,周年直播都不通知CBX,曾经的"完颜团"怕是要彻底成了回忆。SM口口声声说"守护EXO",却放任矛盾升级;CBX想要争取权益,却被贴上"不顾团体"的标签,最后受伤的,终究是追了十几年的粉丝和这个曾经辉煌的IP。
现在再看这场调解失败,反倒成了韩娱的"觉醒信号"。从BIGBANG成员维权到如今CBX硬刚SM,越来越多的艺人不再甘心做公司的"赚钱工具",开始追问"我的劳动到底值多少"。SM所谓的"行业标准",本质是用历史惯性压制艺人的合理诉求——当年"跑三"解约被骂"忘本",可如今CBX维权却收获大片支持,说明观众早看清了"血汗合约"的真面目。
这场官司不管最后谁赢,都已经撕开了韩娱的遮羞布:造星能力再强,也不能靠模糊结算收割艺人;团体情怀再深,也不能用"义务"绑架合理权益。当艺人敢对不公说不,当公司不能再靠"规则"耍横,韩娱才真的有可能走出"解约必撕"的怪圈。
至于EXO的未来,或许就像粉丝说的:"比起强凑的完整体,更希望他们都能活得体面"。毕竟,再耀眼的舞台,也容不下藏着算计的合约;再深的情怀,也经不住一次次的寒心。
来源:月下从容吟诗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