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止全智贤,林允儿的新剧也涉嫌辱华,21日人民文娱发文痛批两人新剧“夹带私货”,有了官媒的撑腰,网友对两人更是放开了抵制,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汤唯竟也被卷入其中,不少网友都在内涵、敲打她,这又是怎么回事?
[月亮]全智贤新剧辱华事件发酵后,她算是彻底凉凉了,网友抵制,品牌方解约,再加上拒不道歉的她,可以说中国市场已经抛弃她了。
不止全智贤,林允儿的新剧也涉嫌辱华,21日人民文娱发文痛批两人新剧“夹带私货”,有了官媒的撑腰,网友对两人更是放开了抵制,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汤唯竟也被卷入其中,不少网友都在内涵、敲打她,这又是怎么回事?
全智贤,这位曾被奉为“冻龄女神”的韩流巨星,如今却因一部《暴风圈》彻底陨落,亿万商业价值瞬间归零!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惨痛代价,更是韩国娱乐圈长期以来“系统性傲慢”的集中爆发,它证明在中国市场,文化尊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曾几何时全智贤还是那个被无数人追捧的“女神”,她的红毯造型被奉为教科书,但这一切随着一部名为《暴风圈》的韩剧,一夜之间化为泡影。当官方媒体人民文娱下场点名批评,当汹涌的民意声讨超过四天,全智贤就算是彻底凉凉了。
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是被高度“资产化”的文化符号,全智贤的价值基石,无疑是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来自星星的你》,正是这部剧为她在中国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无与伦比的国民度。
国际大牌路易威登选择她做全球形象代言人,看中的也正是这股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号召力,可这种建立在角色滤镜上的价值,根基并不牢固,内里早就埋着随时可能引爆的风险。
早在201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她与李冰冰同台时那种被指为傲慢的态度,就曾是她完美人设上的一丝裂纹,这种被忽视的旧闻,在危机来临时,被愤怒的网友重新翻出并无限放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并非孤例,从张娜拉那句“缺钱就去中国”,到刘在石为违规的本国速滑选手辩护,韩国娱乐圈中某种系统性的傲慢认知,构成了整个“韩流”资本的内在风险。
观众善于造神,可以仅凭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部剧,就能把一个人捧上“神坛”,但观众同样也擅长弑神,同样是凭借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部剧,甚至是一张照片,就能把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拉下神坛。
当《暴风圈》中出现质疑中国爱好和平立场的台词,当大连被刻画成脏乱的棚户区,这根稻草终于压垮了粉丝的信任,尽管还有人辩解说演员无法决定台词,但大众反驳,以她的资历和地位,绝非毫无话语权。
于是粉丝们开始大规模“回踩”,昔日的爱意转为今日的怒火,而资本的天平也在此刻开始了精准的摇摆,在消费主义与民族情感合流的当下,国际品牌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嗅觉敏锐的利益计算者。
它们面临的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一边是随时可被替代的艺人,另一边是无可替代的庞大中国消费市场,他们的答案不言而喻。
珠宝品牌伯爵是第一个行动的,它们与全智贤的合作才刚刚半年,所以切割得最为果断,广告海报官网名字统统下架,海蓝之谜则走了观望的棋,起初只删了中国区的物料,但在网友持续施压下,海外的宣传也被一并抹去。
动作最慢的是路易威登,毕竟是全球形象代言人,合作更深,解绑也更复杂,但最终还是在9月21日,它也删除了相关宣传广告,尽管步调不一,但三家高奢品牌最终殊途同归,他们知道哪个才是重要的,一顿饱和顿顿饱,他们是能分得清的。
这场风暴的冲击波,远远超出了全智贤的个人范畴,它触发了一场对整个“韩流”文化产业链的信任危机,网友们发起了对韩剧的全面抵制,甚至呼吁加紧所谓的“限韩令”。
就连该剧的制作公司迪士尼也被卷入舆论漩涡,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国内的横店影视城也被扒出,曾为不少韩剧拍摄提供中国古建筑和服饰,被民众指责为“文化拱手让人”。
毕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韩国没有别的什么爱好,就喜欢中国的大白菜,以及偷中国文化,都说爱而不得后往往会转成恨,这话用来形容韩国最合适不过。
他们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喜欢到不惜偷走,冠上自己国家的名字,结果发现外界不买账之后,他们的喜欢就变成了恨,于是就开始肆意抹黑中国,他们的影视剧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什么类型的,总要和中国牵扯上关系,并且还都是贬低中国的。
所以全智贤辱华这件事才能闹得沸沸扬扬的,直到现在还热度不减,而该事件的涟漪效应,也波及到了看似无关的演员,比如中国演员汤唯,便成了那个处境最尴尬的人。
她本人立场毫无问题,但丈夫是韩国人,事业重心又与韩国深度绑定,2022年刚凭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拿下多个影后,更要命的是,《分手的决心》和这次惹出滔天巨浪的《暴风圈》,编剧同为一人——郑瑞景。
这层关联让汤唯无辜地被牵连进来,在抵制的浪潮中她成了那个“受伤最深”的潜在对象,甚至有不少网友涌进相关话题评论区,以及汤唯社交媒体评论区,让她“机灵”点,不要步全智贤的后尘。
全智贤事件是一个无比强烈的信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消费市场的规则正在被彻底重塑,艺人的商业价值,不再只由流量和作品说了算,对其合作市场的文化尊重,已经上升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对于那些想在中国市场掘金的跨国品牌和艺人来说,这堂课的代价是惨痛的,保守估计全智贤的财务损失过亿,但这都是她自己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事发这么久之后,全智贤终于出来回应了,但她并不承认那些品牌与自己解约了,只是称这些代言延期了而已,对此有不少网友解读称,她这是死鸭子嘴硬。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