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贤辱华,韩国第一女神闯入禁区!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3 15:07 2

摘要:但在明星或品牌辱华这件事上,即便没有绝对统一的评判标准,也无需繁琐的界定流程,只要触碰红线,就足以让挑衅者遭遇社会性死亡,迎来一记致命打击。

文:李东阳

没有凝聚共识的社会性事件始终是令人遗憾的。

但在明星或品牌辱华这件事上,即便没有绝对统一的评判标准,也无需繁琐的界定流程,只要触碰红线,就足以让挑衅者遭遇社会性死亡,迎来一记致命打击。

近日,有着“韩国第一女神”之称的全智贤因主演的电视剧《暴风圈》中多处涉华台词与相关画面引发热议。

这位曾经凭借《我的野蛮女友》《来自星星的你》等作品在中国收获无数粉丝的女星,立刻成为众矢之的,毕竟咱们对于底线问题一向是零容忍。

品牌界争相切割在商业层面为其送上了审判,路易威登(LV)、海蓝之谜(La MER)、伯爵珠宝(Piaget)等品牌均已经在官方微博撤下了全智贤相关广告和宣传物料。

事件的真相很难被还原,有一点是肯定的,当诋毁无需代价,“尊重”二字就会失去重量,严肃的文化立场会被磨得面目全非。

法无禁止皆可为,这的确是创作方以及明星的自由,而至于道德以及商业审判,这显然也是网友和品牌的自由。

本次事件最让我惊讶的是,在中国市场闯荡许久的全智贤,似乎完全没有在文化尊重上显露出一点警备,完全没有一个顶流明星的体面。

来看这部频繁踩雷的剧,嘴巴闭合之间将中国抹黑为“好战”国家,为了营造所谓冲突感,硬是把大连描绘成破败棚户区,实际取景明明是香港旧街区,却故意用暗色调滤镜丑化,满满的全是刻板印象。

这都2025年了,外国团队上对中国的挑衅还是那一套,妄图用几十年前的老套路挑动意识形态对立。

剧中的反派还操着一口中文,最让中国观众看得冒火的是,剧中场景用带五角星的红色地毯铺在地上任人踩踏。

除了朝着现代元素开炮,古代瑰宝同样被糟蹋了一遍,全智贤饰演的角色在剧中怪腔怪调背诵李白《将进酒》,把“君不见”念得像谐音粗话,拿中国文化经典当调侃素材。

要知道,全智贤此前在中国市场吃尽好感红利,代言海蓝之谜、路易威登等国际品牌时,靠的是“优雅女神”人设,可到了自家影视团队的作品里,却成了意识形态偏见的传声筒。

这种吃饭砸锅的做法,咱们不少见,本质上和那些西方政客以及民间挑衅势力没什么区别,都是抱着陈旧的偏见,用低级的手段挑事。

如果说问题全出在主创团队是完全的逃避说辞,毕竟类似的前车之鉴在中国市场实在太多。

咱们最熟知的还是韩国明星张娜拉,2004 年,张娜拉凭借《刁蛮公主》在内娱爆火,但她在韩国综艺上称只要没钱了就去内地演出,把中国市场当作捞金场所,这种言论直接伤害了中国观众的感情,从此她被国内市场除名。

还有黄致列在韩国综艺《Radio Star》上称“中国空气差、水质怪”,林允儿主演的《暴君的厨师》歪曲历史、偷中餐文化,这些都是现成的反面教材。

如今全智贤事件再次警示来华外籍艺人:中国观众尊重文化多样,但偏见冒犯,老伎俩终会砸自家饭碗、落下笑柄。

以爆金币为核心逻辑的重视中国市场,经不起推敲。

全智贤被推上风口浪尖后,抵制声四起,其代言的多个国际品牌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前往这些品牌的评论区留言,呼吁品牌方 “立即与全智贤解约”,并提出“涉及不当言论、伤害民族情感的艺人,不应被中国市场接纳”的观点。

之后,路易威登、海蓝之谜、伯爵珠宝等品牌均已经在官方微博撤下了全智贤相关广告和宣传物料,为其送上了真金白银的损失惩戒。

图源:微博@头条新闻

据业内人士透露,全智贤此次风波导致其中国市场商业链条基本断裂,估计违约金和广告撤换成本等损失超过2亿元。

在如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明星的言行举止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一旦出现伤害民族感情、违背公序良俗等争议行为,不仅会引发公众的抵制,还会促使品牌方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品牌声誉,果断终止合作。

如《来自星星的你》的另一位主角韩国演员金秀贤之前卷入与轻生的女演员金赛纶的交往风波,不少品牌宣布暂停与其合作,这部剧如今被网友称为塌方专业户。

站在以往的视角来看,代言人塌房对品牌的影响是剧烈的,短时间带来的销量下跌、口碑受损难以躲过。

不过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及时送上解约惩罚也是对塌房艺人的价值再利用,如果率先果断表态,反而还会彰显品牌的正能量定位。

毕竟从公众视角出发,品牌和代言人的合作更多是基于商业雇佣的属性。一旦代言人陷入负面风波,品牌若能迅速解约,在大众眼中这既是一种主动“净化 品牌形象的举措,也大概率能帮助品牌与代言人的塌房负面舆情划清界限,降低舆情传导带来的冲击。

不过本次全智贤事件有些特殊,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在涉华问题上踩雷,之前的恒大冰泉代言事件,激起了韩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只因他们认为“长白山”是韩国的“白头山”。

之后全智贤果断单方面与中国代言品牌解约,以此迎合韩国国民的民族情绪。

彼时她的顶流身份掩盖了这种投机行为,品牌们也没有足够的胆量放弃这块香饽饽,祸根就此埋下。

咱们之所以对全智贤事件如此在意,是因为优质文化传播是个大工程,打破刻板印象本就不是容易事。

过往迪士尼动漫席卷全球,韩剧、日漫同样是各自国家的一张优质名片,咱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了近些年,中国电车让世界侧目、《黑神话:悟空》创造自主研发游戏“神话”、泡泡玛特等原创IP加速出海、国产微短剧广受欢迎,咱们终于站到了文化输出的前列。

国际形象是在一朝一夕中建立起来的,需要慢工出细活。

但如全智贤新剧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是重伤咱们一直以来的努力,让不明就里的人们加深误解,轻易撕碎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

毕竟真相如何,是在互联网语境里最难被证实的东西。

这些事件绝非孤立,且折射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当下,部分明星缺乏对不同国家文化和情感底线的基本尊重。

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带来的红利,一边在作品或言论中有意无意地冒犯国内市场。

图注:迪奥挪用马面裙事件,中国在法留学生自发成团地在巴黎迪奥旗舰店附近集体抗议

此前某韩国品牌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不当元素,某日本艺人在公开场合发表涉及中国主权的错误言论,本质上都是将中国市场的好感与尊重割裂开,把商业利益凌驾于文化底线之上。

咱们对文化尊重的坚守,从来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自身文化的珍视,对公平交流的期待。

当全智贤的代言品牌纷纷解约,当《暴风圈》在海外评分暴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站出来表达拒绝偏见的态度时,其实是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

中国市场欢迎真诚的文化交流,但绝不接纳带着傲慢与偏见的收割者;中国文化愿意与世界对话,但对话的前提,必须是平等与尊重。

而对咱们自己来说,也更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输出从来不是 “一劳永逸” 的事,它需要我们既要持续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也要对冒犯性的内容保持警惕。

当《黑神话:悟空》在海外获奖时,我们为之欢呼,是因为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当《暴风圈》出现不当内容时,我们坚决抵制,是因为我们不愿让偏见掩盖真相。

来源:影视嗨翻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