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把《人间失格》当成文学圈的“终极emo宝典”,一翻开就觉得作者和主角都自带“丧”滤镜,可真要细读下去,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场大型“人生吐槽大会”:主角叶藏明明活得一团糟,却把各种人性小心思扒得明明白白,看着看着你可能会忍不住想笑,又有点心酸。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很多人把《人间失格》当成文学圈的“终极emo宝典”,一翻开就觉得作者和主角都自带“丧”滤镜,可真要细读下去,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场大型“人生吐槽大会”:主角叶藏明明活得一团糟,却把各种人性小心思扒得明明白白,看着看着你可能会忍不住想笑,又有点心酸。
但最耐人寻味的是太宰治真的只是写叶藏,还是其实借叶藏在讲自己呢?
大家一听这句话就感觉:哇塞,这得多丧啊,堪比朋友圈发“世界与我无关”。但你细想,他其实就是在发一条emo文案,然后配图可能是“黑白滤镜的背影+雨天窗玻璃”,换句话说这就是太宰治版的“算了,删了吧”。
核心意思其实很简单:哥们活得有点糟糕,但写得特别有艺术感,于是就成了文青圈的经典,咱们普通人可能是加个“啊啊啊好累”就完事,差别就在于一个被叫“人间失格”,一个被叫“上班失格”。
叶藏从小就在群体里“装天真”,就是那种班里自带谐星buff的人,别人吵架,他说笑话;别人认真,他卖萌,结果其实他是内心痛苦,但脸上挂着“爱玩人设”。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体验:和同事一起吃饭,大家都在聊八卦,只有你默默想“我是不是该笑两声,不然显得我不合群”,这就是典型的“人群中掉智商”模式,勒庞说过群体让人智商下线。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本来你IQ 120,结果在群体里一聊八卦,秒变“如何让老板发工资还叫我宝贝”的智力水平,所以叶藏就像打游戏,一直在开“伪装模式”,结果忘了切回“真实自我”,最后游戏玩崩了。
叶藏一到东京就开启了“堕落套餐”:酒精、女人、还有后来上瘾的药物,这波操作就像现在有人考上大学,本以为学术自由,结果天天“奶茶配剧本杀”,成绩直接原地失格。
问题是他明知道自己在走下坡路,还非要加速跑,就像把人生当成了“极速版自毁模拟器”,最后他喊出那句“我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其实就等于自己在群里发:“对不起各位,我是废物,下线了。”你说悲不悲。
但反过来想堕落本质上也挺“费力”的啊,你看他喝酒、吸毒、自杀,都是高强度操作,他要是把这股劲用在学吉他,可能早成“文艺男神”迷妹一大堆
尼采那句“没跳舞的日子算白过”,其实就是“别天天丧,偶尔蹦个迪”,人生要是因为怕悲伤就拒绝快乐,那跟石头区别不大唯一的不同是石头不用交房租。
所以叶藏的问题不是“世界太黑暗”,而是“哥们没找到一个能自己乐的点”,换成现在的思路就是别人去KTV吼一嗓子就开心了,他却要搞一个哲学级emo大作文,怪不得太宰治粉丝说:“人间失格不是‘丧文化圣经’,而是‘丧文化反面教材’。”
亦舒说过:“越是没人爱,越要爱自己。”换句话来说就是外卖小哥可能不会多看你一眼,但你得对自己好点,别老拿自己当出气筒。
太宰治一辈子都在追“别人给的温柔”,结果被别人放鸽子,说实话他要是能刷个B站热搜,可能就能得到“网友热烈安慰”,不至于那么孤单。
归根到底人生的本质,不是等别人给你舞台,而是自己在客厅放个音响,随便蹦跶两下,自己嗨皮也是一种顶配人生。
其实《人间失格》这本书不是劝你emo到底,而是告诉你哪怕看透世道,你也得想办法自带光,毕竟人间再冷也挡不住你自己带个暖手宝,别忘了人间值得,你也值得。
来源:昕昕科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