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连夜删光“全智贤”,热搜瞬间爆开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1 22:26 1

摘要:海蓝之谜、伯爵、LV相继删除全智贤相关内容,网传多平台撤下广告,外交部表态“反对任何借影视作品抹黑中国的行为”,这场从一部剧里冒出来的风波,火速卷到商业代言场上

海蓝之谜、伯爵、LV相继删除全智贤相关内容,网传多平台撤下广告,外交部表态“反对任何借影视作品抹黑中国的行为”,这场从一部剧里冒出来的风波,火速卷到商业代言场上

这起事的导火索,是9月播出的韩剧《暴风圈》

剧里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再加上把“中国大连”标成破烂棚户、反派角色集体说中文,这些镜头把观众的情绪一下点着了

不少人说,这不是“艺术夸张”,这是明晃晃的偏见

评分平台上,这部剧的分数迅速下滑,眼见已经跌到4.2分,评论区都在问:你这是拍剧还是挑事

情绪往往比风更快,观众没在片场发火,却在品牌评论区把话说清楚了

海蓝之谜官方账号删了和全智贤有关的内容,伯爵(PIAGET)跟上撤掉广告,随后LV相关帖也不见了

有网友直接在评论里喊话,“辱华艺人不应被中国市场接纳”,语气不客气,但态度很明确

这几年,公众的耐心在这样的议题上越来越薄,人们不再愿意含糊地等解释,而是先亮出立场

更让这事迅速升温的,是来自权威层面的态度

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回应得干脆:“反对任何借影视作品抹黑中国的行为”

这句话像一个分割线,把“创作自由”与“恶意描绘”的界限画得清清楚楚

而在品牌层面,科沃斯也回应称与全智贤的合作已在2025年年初结束,这个说明虽然没有“立即解约”的冲击力,但传达的信号很直接:市场风向不再友好

我们都知道,全智贤不是“无名小卒”,她是《我的野蛮女友》《来自星星的你》《蓝色大海的传说》的顶流女主,这些作品在中国有大把观众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更在意,她的出现承载的是一种文化连接,还是一种带着成见的叙事

当一个熟悉的脸,出现在引发不适的情节背后,再好的回忆也会被现实拽回来

从商业逻辑看,这场风波是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公关案例

业内文章常提,明星代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形象与品牌价值不匹配,或卷入负面,伤的就是品牌自己

所谓“尽调、合约、切割、沟通、重塑”,听起来像套路,其实每一步都要在小时级甚至分钟级完成

你能想象品牌公关群聊里那种深夜的忙乱吗,内容编辑在清理,法务在翻合同,市场在拟声明,客服准备话术,大家就为了一件事——把损失守住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很多人至今记得2009年那句“不经大脑”的话——张娜拉说“制作费紧张就去中国演出”,后来被骂“圈钱”,直接断送了她在中国的事业

商业合作没有“免死金牌”,一句话、一个镜头,就能改变多年积累的好感度

道理简单,却总有人拿不稳这根线

回到《暴风圈》,有人说是个别台词踩雷,有人翻出更令人不安的细节

导演受访时表示要“展现真实的亚洲格局”,编剧团队里也被扒出有人曾发表涉华不当言论

还有消息称,迪士尼亚太区某位高层在内部信里提到“用娱乐产品影响区域政策”,这些说法的来源各不相同,但拼在一起,难免让人怀疑,这不是偶然的“失手”,而是“有意为之”

如果创作带着预设的偏见,那观众拒绝买账,就不是玻璃心,而是基本判断

品牌这次的动作快不快?

算快,但还不够早

真正成熟的风险管理,应该在签约前就把风险列出来:艺人的国别背景、过往言论、合作作品的敏感性、制作团队的倾向、舆情的预判

合约里也该写清楚“触发条款”:出现何种争议,品牌如何降级曝光、延滞物料、直至终止合作,赔付怎么算,声明谁发,节奏谁定

说白了,别等火烧到仓库了才找灭火器

站在观众角度,这次的反应像是一种“集体校准”

大家并不是不允许批评或复杂呈现中国,但当你用“偏好战争”这种粗粝且带有攻击性的表达,甚至把一个城市刻画成破败棚户,观众凭什么要温柔以待

尊重不是姿态,是底线

艺术可以锋利,但锋利不该建立在歪曲之上

站在艺人角度,很多人会说“演员不等于角色”,这话没错

但当问题涉及刻板印象与国家形象,艺人的选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职业行为

签下一个项目,等于为它背书,这是现实,不是绑架

如果演员本人不同意某些表达,是否有权利、有勇气提出修改?

如果没有,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站在平台和出品方角度,更应该反思的是那句“真实的亚洲格局”

真实从来不是单向的镜头,而是多维的视角、扎实的调研、对复杂性的尊重

把复杂问题简化成几句标签,短期也许爽感拉满,长期只会把自己推到对立面

这场风波,对品牌是一次急刹,对艺人是一次险弯,对观众则是一次“说不”的练习

而我更关心的是,下一次我们能不能把“说不”的成本降低,把“尊重”的阈值抬高

如果市场能形成更稳定的预期——不尊重就退出、失真就降级、恶意就封杀——那么类似争议也许就没那么有市场

最后想说,文化出海、互相理解,是条漫长的路,它需要好作品,也需要基本的善意

别再拿“创作自由”当挡箭牌,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犀利,但也愿意对事实负责

当一部作品选择了歪斜的镜头,它就别指望观众还会给它直视的目光

这回,品牌们用删除和撤广告给出了答案,观众用评分和评论做了选择

市场的记忆不算长,却足以记住谁尊重了它

信源资料
极目新闻:《LV 官博删除全智贤相关内容,此前主演韩剧 被指辱华,出现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 台词》-2025年9月21日。
九派快讯:《知名女艺人遭网友抵制,相关代言被撤!》-2025年9月21日。
网易手机网:《明星代言的双刃剑:企业如何做好危机公关准备》-2024年11月29日。

来源:天天看剧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