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灭之刃》票房奇迹背后:一个反派的救赎为何引发全球共鸣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8 23:51 1

摘要:自7月18日公映的《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劇場版「鬼滅の刃」無限城編 』第一章 猗窩座再来》(2025)在上映60天内,创下日本本土观众动员2304万2671人次、票房收入330亿5606万6300日元的纪录。

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2025)美国版海报

自7月18日公映的《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劇場版「鬼滅の刃」無限城編 』第一章 猗窩座再来》(2025)在上映60天内,创下日本本土观众动员2304万2671人次、票房收入330亿5606万6300日元的纪录。

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2025)剧照

该片改编自累计发行量突破2.2亿册的吾峠呼世晴同名漫画,故事以家人被鬼杀害的少年灶门炭治郎为让变成鬼的妹妹祢豆子恢复人类之身,加入鬼杀队为主线展开。

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2020)美国版海报

电视动画《鬼灭之刃/鬼滅の刃》(2019)于2019年4月开播,2020年10月推出《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劇場版 鬼滅の刃 無限列車編》(2020),2021至2022年期间陆续播出电视动画《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2021)与《鬼灭之刃 游郭篇/鬼滅の刃 遊郭編》(2021)。

动画电视《鬼灭之刃 游郭篇》(2021)美国版海报

2023年2月起举办《“鬼灭之刃”世界巡回上映 上弦集结、前往锻刀村/ワールドツアー上映「鬼滅の刃」上弦集結、そして刀鍛冶の里へ》活动,4月开播电视动画《鬼灭之刃 锻刀村篇/鬼滅の刃 刀鍛冶の里編》(2023)。

动画电视《鬼灭之刃 锻刀村篇》(2023)美国版海报

2024年2月起更在前作基础上扩大至全球145个以上国家地区举办《“鬼灭之刃”世界巡回上映 羁绊的奇迹、前往柱训练/ワールドツアー上映「鬼滅の刃」絆の奇跡、そして柱稽古へ》,5月电视动画推出《鬼灭之刃 柱训练篇/鬼滅の刃 柱稽古編》(2024)。

动画电视《鬼灭之刃 柱训练篇》(2024)美国版海报

随后官方宣布将《鬼灭之刃 无限城篇》制作成电影三部曲,第一章《猗窝座再临》于7月18日上映,首映三日即创下日本影史开画票房冠军。

该片自7月18日起上映60天内,累计动员观众2304万2671人次,票房达330亿5606万6300日元。

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2025)日本版海报

8月起陆续在海外市场上映,截至9月15日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总观影人次达5500万4375人,总票房收入680亿1524万3965日元(约合人民币32.5亿元)。

在历史票房排行榜上超越了316.8亿日元的《千与千寻/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跃居日本影史票房第二位。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9月12日至14日的北美电影票房榜中,《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空降冠军宝座。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2001)美国版海报

9月12日登陆北美市场后,首周即创下日本动画电影开画纪录,动员观众600万8511人次,票房达7060万美元(约102.37亿日元)——此举超越了《精灵宝可梦:超梦的逆袭/劇場版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ミュウツーの逆襲》(1998)在美国的票房纪录,并登顶历史冠军宝座,刷新了尘封26年的日本动画电影在北美市场的首映纪录。

动画电影《精灵宝可梦:超梦的逆袭》(1998)日本版海报

《鬼灭之刃》热潮终于席卷美国。

在9月12日至14日的北美电影票房榜中,《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空降冠军宝座,并开启公映的其他海外地区也屡破各项票房纪录。

此次成功源于三大要素:在北美培育的坚实粉丝基础、自有流媒体平台的协同效应、坚持影院发行的战略定力,最终通过大规模公映绽放出绚丽的"庆典效应"。

动画电影《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2025)日本版角色海报

在漫威与DC等传统IP渐显疲软的当下,或许可以说人气IP正在经历世代更迭——但仅凭单部作品的成功尚难以定论。

值得注意的是,若本片的票房走势确实接近超级英雄电影模式,那么能否避免本周票房大幅下滑将成为关键考验。

令人深思的是,这部标题中带着"猗窝座再临"字样的动画电影,最大的亮点并非主角灶门炭治郎,而是曾经杀害超人气象柱炼狱杏寿郎的反派角色——上弦之叁猗窝座。

这个本应让人痛恨的角色,却成为整部影片最打动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反派角色获得如此广泛的情感共鸣?

【一个反派的悲剧人生】

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场景,出现在猗窝座被斩首后回忆起人类身份"狛治"的时刻。

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鬼,原来有着令人心碎的过往:出身贫寒的狛治为给病重父亲买药而被迫行窃,父亲却因自责而自尽;后来被武术师傅庆藏收留,与病弱的女儿恋雪相爱并订下婚约,却遭人嫉妒而被投毒灭门。

接连失去所有至亲的狛治在绝望中接受鬼舞辻无惨的诱惑,变成了鬼。

这段背景故事完美解释了为何猗窝座如此执着于变强。

他曾对恋雪誓言"我会变得比任何人都强大,用一生守护您",这个承诺成为他作为鬼的行动准则。

可惜的是,他错误地将"强大"理解为纯粹的力量,而忘记了最初想要守护他人的初心。

【恶的背后:心理学视角的解读】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在《人心》中提出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猗窝座提供了独特视角。

埃里希·弗洛姆认为,恶的产生往往源于两种心理机制:报复性暴力与恶性自恋。

猛治虐杀仇人的行为,正是"报复性暴力"的典型体现。

埃里希·弗洛姆指出,这种暴力发生在伤害已经造成之后,不再具有自我保护功能,而是为了修复受挫的自尊。

当狛治失去所有挚爱时,复仇成为他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唯一方式。

而猗窝座作为鬼表现出的优越感,则符合"恶性自恋"特征。这种自恋不关注实际成就(如保护他人),而沉迷于自身拥有的力量。

他不断引诱强者变成鬼的行为,本质上是在寻求同类认可——正如埃里希·弗洛姆所说,恶性自恋者"崇拜杀戮者而蔑视被杀戮者"。

【为什么观众会为反派流泪?】

猗窝座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揭示了恶的复杂性。没有人天生是恶魔,每个恶的背后都可能有着受伤的灵魂。

最终猗窝座虽通过找回狛治记忆并自我了断实现救赎,但在此过程中,他对死亡的迷恋被父亲、庆藏与恋雪的生之记忆所克服,恶性自恋也随着对自身罪孽的反省而消散。

观众在猗窝座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反派,更是一个被命运摧残、误入歧途的普通人。

这种共鸣特别强烈地体现在年轻观众中。

北美数据显示,观看此片的性别比例为男性57%、女性43%,年龄层以18-34岁群体占比最高,他们正处在寻求自我认同的人生阶段,更能理解狛治在失去所有支撑后的绝望选择。

这种吸引Z世代、以男性观众为主导、含IMAX在内的特殊制式放映表现强劲的特征,更接近往年的超级英雄电影而非传统动画作品。

【超越文化壁垒的普世价值】

《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的全球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普世价值的探讨。

观众都能理解"守护所爱之人"的承诺、"遭受不公待遇"的愤怒,以及"寻求救赎"的渴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美地区过半观众选择了日语原声配英文字幕的版本。

这表明观众更看重作品的原汁原味,而非简单的本地化改编。这种对原创文化的尊重,在全球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尽管如之前的报道所述英语版请来了查宁·塔图姆Channing Tatum参与配音,但观众显然更青睐"原声体验"。

这令人联想到Netflix顶级热门作品《K-POP:猎魔女团/K-Pop: Demon Hunters》(2025)虽为英语制作,但两者共同彰显了亚洲本土想象力与创意正在全球获得巨大关注。

动画电影《K-POP:猎魔女团》(2025)美国版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鬼灭之刃》英文译名"Demon Slayer"恰好与后者的"Demon"形成奇妙呼应。

【从银幕到现实:作品的社会启示】

猗窝座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精彩的虚构叙事,更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启示。

埃里希·弗洛姆在《人心》中强调,良性社会应该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作而非排斥来实现共同发展。

《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恰似一剂对抗现实的良药。

通过体验狛治/猗窝座因缺乏社会支援而走向毁灭的人生,观众必将深刻意识到构建包容弱势群体社会体系的重要性。

狛治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贫困家庭缺乏医疗保障、孤儿得不到社会救助、暴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如果当时有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或许他能避免堕入黑暗。

这正是《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所在。

它通过一个反派的救赎故事,呼唤更加包容、互助的社会环境。

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各种歧视与分裂的背景下,这种呼吁显得格外有意义。

【票房成功背后的文化现象】

《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的惊人票房,反映了当代观众对复杂叙事和深度内容的渴望。

在超级英雄电影模式逐渐疲软的当下,这种融合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心理学洞察的作品,找到了与全球观众对话的新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动画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探讨严肃话题的艺术媒介。

通过灶门炭治郎的善良与猗窝座的复杂,作品传达了超越文化界限的人文关怀。

随着《无限城篇》后续两部作品的推出,这个关于成长、救赎与包容的故事还将继续引发更多思考。

而猗窝座这个角色提醒我们:即使是最黑暗的灵魂,也可能曾经充满光明;即使是最深的堕落,也保留着救赎的可能。

在这个意义上,《鬼灭之刃》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毁灭他人的能力,而是守护他人的决心;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即使受伤仍然保持温暖的勇气。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全球数千万观众会为一个反派的死亡而流泪,并在泪水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从该片在北美的成功,是索尼/Crunchyroll用好莱坞的商业规则和资源,去推广一个已经在全球获得验证的成熟日本IP。

索尼和Crunchyroll没有将《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来》仅仅当作又一部动漫电影来发行,而是以对待一部主流好莱坞大片的规格来对待它。

超过3300家的开画影院数意味着它直接与《蜘蛛侠》这样的电影竞争,而非局限于艺术影院。

特别是他们在超级碗上投放广告是一个神来之笔,这向主流观众宣告这是一部必看的大片。这完全改变了游戏规则。

而在年初中国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在北美发行定义,依然是一部主要面向华人社群的华语电影,它从未被纳入北美主流商业发行的赛道。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美国版海报

虽然《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包含动作元素,但其核心是"家庭喜剧"和“中国神话冒险”。它的幽默风格(尤其是中文台词的双关和梗)在翻译中极易流失,其情感表达方式也可能与北美主流动画受众的期待有所不同。

皮克斯或迪士尼的动画在北美定义了家庭动画的范式,《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风格与之差异较大。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2025)日本版海报

这给中国文化产品出海的最大启示是:要想在北美市场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成功(而非仅仅是文化传播),必须与拥有顶级发行资源和能力的本地伙伴合作,并长期、战略性地培育IP,而不能指望单部作品凭借自身品质“破圈”。

来源:石坊青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