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日本动漫圈子里发生了一件有点离谱的事。人气动漫《葬送的芙莉莲》火爆出圈,本来大家都在聊剧情的沉重与后劲,却突然有人跑出来提问:“等等,勇者是什么?这是个什么概念啊?”
最近,在日本动漫圈子里发生了一件有点离谱的事。人气动漫《葬送的芙莉莲》火爆出圈,本来大家都在聊剧情的沉重与后劲,却突然有人跑出来提问:“等等,勇者是什么?这是个什么概念啊?”
听到这里,二次元老粉大概会笑出来:这不是常识吗?可是冷静想一想,新观众如果完全没接触过日式奇幻、没玩过《勇者斗恶龙》这种游戏,还真可能一脸懵逼。就好像别人突然跟你说:“这是勇者一行人。”结果里面有战士、有僧侣、有魔法使,可是“勇者”本身到底算个啥?
于是,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问题,反而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在《葬送的芙莉莲》第一话里,故事开场就是“打倒魔王的勇者队伍”。队伍成员是:勇者、战士、僧侣、魔法使。乍一看,好像“勇者”就是一种和“战士”“魔法使”并列的职业。
可偏偏,在官方的角色介绍里,欣梅尔又被称作“打倒魔王的勇者队伍的勇者”。这就让人更困惑了:勇者到底是职位头衔?还是一种象征?还是说,他就是天选之子?
很多日本网友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简单的解释:勇者原本只是“勇敢的人”。
被游戏改写的解释:《勇者斗恶龙3》之后,“勇者”被固定成“精通剑与魔法的主角”,并且具备唯一性,等同于救世主。
文学溯源的解释:在日本中世纪古典文学里,“勇者”这个词早就出现过,用来指代“勇敢之人”。但真正让它成为流行文化设定的,是《勇者斗恶龙》。
对比角度:在《Final Fantasy》系列里,主角一般叫“光之战士”或“水晶战士”,很少叫“勇者”。而在欧美奇幻作品中,也几乎没有“勇者”这种职业,更多用“骑士”“英雄”“救世主”这样的称呼。
神话影响:像“石中剑只有勇者才能拔出”的设定,其实就是源自亚瑟王传说,后来被游戏、动漫二次加工。
听起来是不是挺复杂?但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勇者这个词,本来很宽泛,但因为《勇者斗恶龙》,它逐渐变成了日本奇幻作品里的一套“共识”。
在《葬送的芙莉莲》里,勇者欣梅尔是个象征人物,他带领伙伴打倒了魔王,也成为精灵芙莉莲人生的转折点。可如果你对“勇者=队伍核心”“勇者=打倒魔王的天命角色”这层背景没概念,就会很难理解为什么故事开头大家会如此肃穆,为什么芙莉莲会如此执着于追随欣梅尔的足迹。
换句话说,《葬送的芙莉莲》是建立在“大家都懂什么是勇者”的前提下展开的。但随着观众群体扩大,这个“默认共识”反而成了门槛。
说到底,“勇者”其实是一种日本特有的文化概念。老二次元和游戏玩家觉得稀松平常,但对新观众来说,这反而像是“隐藏规则”。
这也提醒了我们一个现实:很多设定并不是普世的,所谓“理所当然”,往往只是特定文化圈的默契。就像新观众看完只会问:“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勇者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人解释?”
勇者究竟是什么?
其实我也说不准,只是觉得他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角色。对老粉来说,它是游戏和动漫养成的文化习惯;对新观众来说,它是需要补课的背景常识。所以,下次再有人问“勇者是什么”,你是会觉得好笑,还是会耐心解释呢?
来源:萌娘ACG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