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老爱豆们回归更让人惊讶的是,面向当下竞争激烈的偶像市场,他们依旧能打。不过倒也没毛病,初代顶流韩团的粉丝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比老爱豆们回归更让人惊讶的是,面向当下竞争激烈的偶像市场,他们依旧能打。不过倒也没毛病,初代顶流韩团的粉丝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SUPER JUNIOR正规12辑《Super Junior25》发行后,首周销量突破30万张,刷新了自身最佳纪录。同时,专辑还包揽了KKBOX三大榜单的前九名,并登顶iTunes Top Album榜、Hanteo Chart日榜、Bugs实时榜等多个榜单。这场出道20周年的回归,再次验证了“K-POP传奇”的爆发性影响力。
看着台上九个人依旧游刃有余的唱跳表演,很难相信这群老少年的平均年龄已经接近40岁了。在更新换代极快的K-pop领域,SUPER JUNIOR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悖论”——谁说二十岁才是爱豆花期,四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把爱豆这碗饭吃了二十年的 SUPER JUNIOR, 是韩国成熟娱乐工业与个体不懈努力共同作用下的奇迹。
尽管偶像的生命周期被框定在刻板印象里,但今年活跃在大众视线里的老爱豆们,似乎协力拉长了“当打之年”的持续期。
出道二十年回归的SUPER JUNIOR在打歌舞台上依旧整齐划一,二代团的刀群舞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点震撼。
巡演和Fanmeeting场场爆满的金在中,依旧保持着满分的个人管理和营业状态。
发行了solo专辑的郑容和,今年也活跃在综艺节目和舞台上保持着高频率营业模式。
老爱豆们长红的秘笈并不只是一张“爷青回”的情怀牌,而是个体努力下持续能打的个人面貌和业务能力。
首先光是让人赞叹的不老神颜就不是白来的,比如金在中的自我管理作业,公布了答案也不太好抄——不能有胡须印所以做了永久激光脱毛,看见的看不见的地方都要管理好,有这个自律劲儿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金在中的自我管理方法
其次转型的人也没有忘记初心,综艺、MC、音乐剧、solo歌手、演员……迭代中存活势必要调整工作重心,寻求转型是不可避免的成长路径。如今他们不再是单一的流水线商品,而是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独立艺人,却并没有与爱豆标签割席。青春饭持续吃下去的背后,是对爱豆身份的认同,和持续输出的音乐作品。
出演电影《LOBBY》的崔始源
二十周年整齐回归的 SUPER JUNIOR,显然是做足准备的,在舞台上释放着并不输新生代的爆发力。 金希澈在综艺里还透露,为了应对各类营业需求,专门练习了各类新世代的花式比心姿势。
别说坐在对面的金在中不知道,这个比猫的动作年轻人也一时很难反应过来……为了更好的fan service追赶潮流的哥略显辛酸笨拙,但肯花心思这一点,确实已经给足情绪价值了。
以内娱短暂的爱豆花期为对照组的话,重点并不是这群奔四的人还能吃这碗青春饭,而是很多人早在奔三前就转型彻底告别了这碗饭。
实现个人专业化转型的老爱豆们并没有放弃舞台,为寻求成长或许短暂离开,但随时可以带着一身本领回来。
以上论点无关拉踩,但深究下来,内娱爱豆的职业生涯确实要比韩娱短暂许多。
通过选秀节目一夜成名的偶像,在限定团解散后各奔东西,不少人走上了“转型演员”这条独木桥——力求在认可度更高的新身份下获得肯定,目标是彻底打破爱豆标签。
朱正廷在《子夜归》中饰演的 裴季雅颇受好评
单一的发展路径不能归咎于爱豆本身,归根结底,是内娱贫瘠的土壤不能保障 爱豆的持续成长和长线发展。
打歌舞台缺位,音乐产业不成熟,导致爱豆的“本职工作”无法创造持续价值。他们必须在自己最年轻、最有关注度的时候,快速转型为演员或综艺咖,否则流量慢慢消退后,要面临的是“无班可上”的窘境。
活跃在综艺节目里的黄明昊
不完备的产业体系决定了爱豆这一职业的巨大不确定性,也导致了大众对爱豆这一身份的不认同,这一切迫使公司和个人都倾向于短期快速变现,业内外也就这样心照不宣地框定了这碗“青春饭”的时限。
哪怕很多秀人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但把爱豆这碗饭吃个二十年,大多数人还是不太敢想的。
参加音乐节的姚琛
开巡演的刘宇
拥有成熟的打歌节目、专业的偶像公司、严格的练习生制度和完整的产业链的韩娱,提供了持续的曝光和打歌的固定渠道。成熟工业体系下完整的职业发展路径,将爱豆的职业生涯延续至数十年,让爱豆及其作品可以从“流量商品”进化为“文化符号”。
爱豆这碗青春饭可以吃多久?问题的答案不在于职业本身,而取决于爱豆所在的娱乐产业生态,以及个人能否突破行业的局限性。
内娱爱豆的“青春饭”困境,无非是整个偶像市场发展不完善、急功近利的缩影。前人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里验证了长期主义的可能性,或许多年后的爱豆产业,会迎来不同的光景。
编辑-JL
新媒体编辑-锦鲤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风度mensuno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