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看各大评论区,你能找到的也都是赞美的评论。常言道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龙珠》是如何集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一身,让大多数漫迷都喜欢?本期咱们就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龙珠》是一部充满奇迹的漫画,不仅因为它连载的时间长,销售数量多、最主要的是,它是一部很少被观众们给出差评作品。
翻看各大评论区,你能找到的也都是赞美的评论。常言道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龙珠》是如何集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一身,让大多数漫迷都喜欢?本期咱们就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作品往往反映作者的三观,很多作者为了体现作品的深度,会列出一个宏大的观点讨论(为了避免踩一捧一,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这样的行为恰恰违背了漫画轻松幽默的初衷。
《龙珠》不是这样,鸟叔从不会强行给读者灌输一些大道理,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笔触,将人生的真谛透过剧情巧妙地传达出来。比如早期龟仙人经常对徒弟说:要好好休息,好好运动,好好的玩耍,过一个愉快的人生,这样豁达乐观的态度,直到今天,读者们仍然受用。
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鸟叔的三观同样经得起考验,众所周知,赛亚人以过去日本侵略者为原型创造的角色。那美克星最终一战,鸟叔借助弗利萨和悟空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侵略者的批判。
悟空说弗利萨作恶多端应该及时住手,弗利萨回击道:要论滥杀无辜,赛亚人也没好到哪里去。悟空没有多言,只是淡淡地说:是的,所以他们灭亡了。
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过多狡辩,而是坦然承认过去的错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掷地有声,这就是大师的风采。
其实《龙珠》里很多角色,用的都是同一张脸,比如孙氏父子、贝吉塔父子、弗利萨父子、布罗利和大特等等,而这么多撞脸的角色,居然没有让观众产生违和感,这源于鸟叔对角色深厚的塑造功力。
在《龙珠》里,哪怕一个不起眼的配角,都拥有极其鲜明的个性,比如撒旦先生,刚登场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活脱脱就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到沙鲁篇时,他身上的笑点被放大到极致。布欧篇时候,他开始展现出人性的一面,到最后,彻底蜕变成让贝吉塔都五体投地的救世主,这一系列的转变过程既自然,又合理,鸟叔只用短短几十个镜头,就塑造出一个鲜活的“搞笑英雄”荧幕形象。
鸟叔其实是一位没啥“宏图大志”的作者,在结束《阿拉蕾》的连载时,他就已经是漫画界明星人物,那时候他本打算过退休养老的日子了,架不住编辑软磨硬泡,他又勉强同意开启《龙珠》连载,没想到新作比前作更受读者欢迎,这下鸟叔只能“不情不愿”地画下去。
从悟空冒险篇开始,鸟叔就打算完结《龙珠》,但每次都没能如愿,所以站在鸟叔本人的视角上,《龙珠》的每个篇章,他都是当做大结局来画。这样的安排反倒给《龙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优势,比如战力体系不会崩坏,漫画中也不会出现填不上的“伏笔”,剧情整体节奏简单明快,十分舒适。
当然,在保持剧情简单的同时,鸟叔从不忽略细节上的刻画。凡是剧情中提到过的人名,他都会在漫画中画出来。典型的例子就是克林,他原本是多林寺的小和尚,因为受不了师兄的欺负,就拜到龟仙人门下提升自己的实力。
在后面的武道大会中,克林的两个邪恶师兄,还真就在人群中出现了。
再比如桃白白初次登场时,为了展现实力,拆了红绸军城堡上一根柱子当座驾,上演御柱飞行的名场面。
在红绸军被剿灭时,我们清楚地看到,城楼上缺失了一根柱子,这正是被桃白白卸下来的那根。
再比如,那美克星上弗利萨的语言变化。弗利萨三段变身,对应了三种不同的状态,为了区分其中的差别,鸟叔给他设计了三种不同语气。
第一形态下,他使用(瓦达西)自称,这是一种敬语,表示弗利萨心情不错,还有心思用敬语。
第二形态,他使用(博库)自称,在日语中是对平辈的称呼,表示弗利萨现在已经有点怒了。
最终形态下,他使用(哦类)自称,这在日语中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有点类似于中文的(劳资),表示弗利萨现在已经彻底慌了,完全不注意形象。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鸟叔都要把它们做到完美,真可谓用心良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漫画千千万,但只有《龙珠》的差评如此稀少,这些都是原因,你很难再找到如此完美的漫画作者。
来源: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