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知名男演员李顺载去世,享年91岁,经典影视角色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11-25 18:44 3

摘要:韩国演员李顺载去世,享年91岁。这个消息由韩媒发布,圈内外的传播很快。他的一生跨越了电视、电影、舞台和综艺,晚年仍在台上演出,直到不久前还在话剧里出现。

韩国演员李顺载去世,享年91岁。这个消息由韩媒发布,圈内外的传播很快。他的一生跨越了电视、电影、舞台和综艺,晚年仍在台上演出,直到不久前还在话剧里出现。

近几年他还在继续接戏。2024年,接近九十岁的他出现在改编自《等待戈多》的话剧《等待等待戈多》中,这是晚年的一个重要舞台作品。舞台一直是他事业的一部分,年轻时就上台演出,晚年也不放弃那种即时性的表演。你能想象吗?八九十岁还在台上,台下观众看着台面的呼吸和细微表情,这种经验不是每个演员都有的。

往前看,他在综艺上也受欢迎。2013年起,他参加了《花样爷爷》系列,这档节目在韩国拿到不错口碑,甚至获得第50届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综艺作品奖。那档节目把高龄明星的生活态度和旅途体验搬上荧屏,李顺载在里头的形象亲和,大家叫他“国民爷爷”并不是没有道理。节目播出后,他在公众面前的能见度再次提升,年轻观众也开始认识这位老演员。

电影方面,他也有亮眼时刻。2011年,他凭借电影《我爱你》在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那次评选里观众票数为主导,说明他的表演跨越了语言和文化,在中国观众中也产生了共鸣。影片本身也带给他新的影迷群体。

回到电视剧,他的代表作很长一串。比较被广泛记住的有《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爱情是什么》《无法阻挡的HighKick》《搞笑一家人》《狗话》《再次我的人生》《花样爷爷侦察队》《衣袖红镶边》等。1992年他主演的生活伦理剧《爱情是什么》后来被中央电视台在1997年引进,中国观众看到这部剧时反响很强烈——这部剧是央视引进的第一部韩剧,打开了当时的收视记录,也在一定程度上把韩国电视剧带进了中国观众的视野。那种影响力属于文化传播层面的实证,不是单一明星能完成但他的表演是关键部分。

他的影视路线并非一帆风顺,从早年到成熟再到成为“国民爷爷”,都有阶段性的变化。最早能查到的职业起点是1956年,凭借电视剧《我要成人》正式进入演艺圈。在那之前,他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参与戏剧活动,高中舞台是他表演基础的起点。学业上,他在首尔大学读的是哲学系,这在演员群体里不算常见的背景,哲学训练可能让他对角色的思考更有深度。再往前,他出生在1935年10月,地点是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那个年代的成长环境和后来在韩国的艺术道路之间有着不小的距离。

舞台戏一直是他职业的重要部分。早年和中年都参与过多部话剧,包括改编自阿瑟·米勒作品的《父亲》(即韩版的《推销员之死》)、《亨利爷爷和我》《海鸥》《李尔王》等。舞台经验让他的台词处理和角色层次更扎实,也解释了为何无论在电视还是电影,他都能以细微的情感打动观众。对一个演员来说,话剧是练功的地方,也是检验表演功力的场所。他在不同年代演绎这些经典文本,说明他不仅是演偶像剧的面孔,更是能在严肃戏剧里承担重量角色的表演者。

影视作品的题材跨度很大,从情感伦理剧到家常喜剧,从院线电影到综艺节目。他既演喜剧也能演悲剧,既能在长篇家庭剧里扮演常态角色,也能在电影里承担观众情感投射的对象。这种多面性在他职业后期形成了某种“国民性”——大家不把他归为单一类型演员,而是把他当成一种文化符号来看待。

奖项和认可方面,除了2011年在中国电影节上的观众奖,2013年后因参加综艺而获得的百想艺术大赏认可,也是职业晚期的一种肯定。媒体和观众对他的称呼里常带“爷爷”字眼,用这类亲昵称呼表达的是一种跨世代的亲近感,不只是对年龄的标注,更多是对他长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那种熟悉感的反应。

具体到生平节点:1935年出生在咸镜北道会宁市;高中时期就开始演戏;后来考入首尔大学哲学系;1956年通过电视剧《我要成人》正式出道;90年代出演《爱情是什么》,该剧在1997年被央视引进并在中国引起关注;2011年凭《我爱你》在中国拿到观众喜爱奖;2013年起的《花样爷爷》使他再次广为人知并获百想奖;2024年仍在话剧舞台上出现,演出《等待等待戈多》。

他的职业跨度很长,几乎覆盖了韩国现代影剧发展的多个节点。中间的转折点既有个人选择也有媒体环境的变化,比如90年代韩剧被国外引进带来的影响,让他在中国的认知度上升;再比如综艺平台变动、节目形式创新,让晚年艺人有机会重新获得话语权。说实话,看这样一条职业线,会觉得演员这行既靠机遇也靠坚持。

来源:执着的芒果IP5l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