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天退票130万张,鬼灭之刃票房蒸发一个亿,日本动画在华最大溃败正在发生。
四天退票130万张,鬼灭之刃票房蒸发一个亿,日本动画在华最大溃败正在发生。
3亿票房到账却紧急撤片,影院经理半夜把排片表全改。
鬼灭之刃、工作细胞、蜡笔小新集体消失,观众排队退票,机器打到冒烟。
猫眼专业版显示,退票率飙到23%,远超行业3%的平均线。
去年铃芽之旅还能卖8亿,今年鬼灭腰斩,只剩3亿,预测从6亿掉到4亿以下,片方直接躺平。
这不是简单的审美疲劳。
预售第一天,粉丝把黄金场次买成满座,第二天却大面积退票,座位像被刀削掉。
有人说是锁场被反噬,饭圈刷完数据就跑。
影院透露,真正看完的人不到预售七成,散场评分一路下滑到7.8,远低于同期国产片。
国产片年会不能停和抓娃娃悄悄逆袭。
一个讲打工社畜闹老板,一个拍中产夫妻装穷带娃,全是身边事。
排片从10%涨到35%,票房每天逆跌。
观众边笑边骂:原来我自己的生活比动画更离谱。
日韩制作方终于发现,中国观众不再为情怀买单,只为共鸣刷卡。
流媒体补刀更狠。
B站、爱奇艺、腾讯视频把鬼灭剧场版剪成12集上线,大会员直接看。
窗口期缩到30天,影院还没回本,家里就能点屏幕。
去年日本动画在中国院线拿15亿,今年只剩6亿,缩了六成。
日本制片委员会急眼,下次想同步上映,国内院线直接回:先把档期让给国产片。
观众变了。
90后00后成为购票主力,他们每天被老板、房价、相亲毒打,进影院只想找情绪出口。
日漫主角还在喊友情努力胜利,中国观众只想知道房贷怎么还。
数据公司抽样显示,看完鬼灭能记住剧情的不到四成,看完年会不能停能复述段子的超过七成。
记忆度决定钱包去向。
日本动画的工业滤镜开始掉漆。
制作再精良,故事发生在新宿歌舞伎町,跟中国县城毫无交集。
国产片把镜头对准义乌小商品、燕郊合租房、地铁六号线,观众一看:这不就是我吗?
情绪一对上,票根就留作纪念,而不是退掉回血。
渠道也在翻盘。
过去日漫靠院线独大,现在短视频三剪一发,名场面全网飞,非粉丝失去进场动力。
抖音鬼灭话题播放120亿次,却反向掏空影院。
观众刷完无限列车剪辑,自觉已经看完,省下一张票钱。
日本片方起诉过剪辑号,平台限流三天又复活,越打越热。
更深层的是身份认同。
年轻人不再仰视霓虹灯,平视甚至俯视成为常态。
上海白领看完铃芽之旅,吐槽日本废墟美学不如自家老旧小区带感。
成都学生刷完鬼灭,转头把重庆洪崖洞拍成无限城。
文化输出反向倒流,日本IP成了素材库,不再是信仰符号。
韩国同样尴尬。
全智贤的新剧被迪士尼+强行插广告,收视率从14%掉到4%。
韩国网友骂完发现,中国观众在短视频看解说版,连会员都不开。
东亚内容产业集体遭遇滑铁卢,谁离中国观众近,谁才能分到钱。
影院经理说,现在排片先问三个问题:有没有职场吐槽、有没有房价焦虑、有没有催婚段子。
全中就给黄金场,全不中就算漫威也降排。
观众用脚投票,投的是生活同款,不是异次元梦。
日本动画如果想翻身,先把主角户口迁到横店,再谈拯救世界。
退票潮给所有外来片提个醒:中国观众手里只剩一张票钱,肯为共鸣买单,不肯为情怀付账。
谁讲不好中国故事,谁就永远失去中国银子。
市场没有情怀滤镜,只有生活放大镜。
下一次,观众还会拿放大镜验货,验不过,就继续退。
来源:只为他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