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引进方和发行方透露,此次调整是对日本进口片综合市场表现与我国观众情绪评估作出的审慎决策。
近日,《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等日本影片将暂缓上映。
媒体报道,影片引进方和发行方透露,此次调整是对日本进口片综合市场表现与我国观众情绪评估作出的审慎决策。
日本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 》11月14日上映后,依托IP积累的粉丝基础,近期取得票房佳绩。
随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错误言论,热度快速回落,“退票率大涨”登上热搜。
该片19日票房已跌至2000万元左右,与单日最高票房相比相差近1.3亿。据灯塔专业版数据,15日至20日,该片上座率从13.8%下降至0.3%。
据了解,日本影片持续引入中国电影市场从2015年开始,当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国内市场收获5.29亿元票房,让不少日本片商看到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的商机。
数据显示,2017年引进日本电影9部,2018年15部,2019年24部,引进量创新高。
2023年两部日本动画片《铃芽之旅》和《灌篮高手》分别取得8亿元和6.6亿元的高票房。
2024年,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成为“清明档”票房冠军,甚至超越日本本土票房,成为该片全球第一大票仓。
然而,一切或许将变得不一样。
与此同时,日系电影、演出、IP衍生品及游戏等泛文娱产业已显露波动和影响。
媒体报道,除了日本电影受影响外,部分演出也受影响。
据上海国际喜剧节官方微信公众号,原定于2025年11月20日—22日在兰心大戏院举办的上海国际喜剧节“吉本喜剧专场”,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取消。
据了解,“吉本新喜剧”是日本代表性的舞台喜剧,吉本兴业是日本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也是日本最古老的艺能事务所。
除了已受影响的文娱产业外,IP授权、衍生品等领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根据中国原创积木品牌布鲁可的半年报,奥特曼、初音未来、酷洛米、名侦探柯南、宝可梦等日本IP新品的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53.1%。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依靠日本ip赚钱的衍生品公司是否会受影响呢?
这些公司应该如何调整策略?
除了电影,动漫,衍生品等行业,还有哪些文娱行业会受最近的事态影响?
长远以来,中日文化的交流会受影响吗?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揭书宜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即使没有近期事态,许多日本IP,或许逐步将在中国“断更”。
当然,目前而言,在中国市场上,日本IP衍生品暂时不会受到影响,除非撤档和下架相关日本二次元动漫作品成为一种常态。
毕竟,相关IP的影响是靠历史堆积,其消费场景也融入到中国吃谷人群的生活中,不会因为短期“断片”而停歇。
不得不说,中国一部分谷子厂商依靠日本IP而快速崛起,其本身就带来了极大风险,即一旦IP授权到期且没有续期,则整个产品线均告瘫痪,营收支柱崩塌。
近年来,国内主流谷子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自有IP打造。
labubu的成功就是一个缩影,抑或短期无法形成战力,则可扩大IP合作范围,欧美日韩IP都可开展合作,最大限度降低外部风险影响。
同时,逐步加大对国产IP的孵化,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中国IP将真正成为主流,日本IP也将逐步失去市场。
此外,这一事态中,游戏行业、演唱会经济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国内游戏有一部分是日本IP授权,还有一些游戏中有日本IP角色,都有一定隐患。
而演唱会经济中也有二次元活跃因子,诸如初音未来等虚拟偶像音乐会,类似宫崎骏动漫音乐之类的日本动漫影视歌曲音乐会,也同样可能受到影响。
当然,中日文化交流中,民间文化交流极为活跃,这种交流大多基于守护和平的价值观下,并不会被过多波及。
而且,目前相关事态应该也是短期的,长远看不会阻碍交流。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来源:张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