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鬼灭之刃:无限城》刚公映,就凭着1.89亿的预售成绩炸了屏,首日预售8198万直接把《灌篮高手》的纪录给破了,零点场也拿到1884.1万的好成绩。
今年11月的电影市场,被二次元狠狠拿捏了。
《鬼灭之刃:无限城》刚公映,就凭着1.89亿的预售成绩炸了屏,首日预售8198万直接把《灌篮高手》的纪录给破了,零点场也拿到1884.1万的好成绩。
这部改编自吾峠呼世晴漫画的剧场版,还是第一次登陆内地院线,之前在全球已经狂揽5.91亿美元,日韩年度票房冠军不说,还冲进了日本影史前三。
本来以为预售破纪录就能一路高歌,但后来发现,日漫新番的票房之路没那么好走。
《鬼灭之刃》的受众基本都是核心粉丝,这类群体习惯首周尝鲜,这也是为啥新番剧场版总逃不过“首周魔咒”。
去年《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首日预售3150多万,实际票房才4950多万,第二天直接掉到1987万,最后总票房也就1.29亿。
《蓝色禁区:凪》更夸张,总票房才3344万,差不多就是首日票房的两倍多。
日漫电影这圈子早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宫崎骏、新海诚那种原创作者的作品,聚焦普世情感,不管是不是动漫迷都能看进去,《铃芽之旅》《你的名字》票房都很高。
另一派就是ACGN改编的剧场版,比如《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这些。
但这里面差距大了去了,爆款基本被经典老番包圆了。
《灌篮高手》《航海王》这些2000年前就连载的作品,受众跨了好几个年龄段,《灌篮高手》83万人“想看”,最后1827万人走进影院,转化率高得吓人。
反观新番,《蓝色禁区》7万人“想看”,实际观影的也就8.8万人,基本都是核心粉丝,根本破不了圈。
影院排片也在加剧这种分化,老番的首日票房占比一般就12%-15%,影院愿意留着排片等路人进场,《哆啦A梦:伴我同行2》首日占比才8.1%,最后还能拿2.77亿。
新番就不一样了,《间谍过家家代号:白》首周票房占比直接冲到78%,第二周就被砍场次,相当于只给一周时间冲刺。
个人觉得,新番剧场版的这个魔咒,本质还是受众太集中,加上引进周期长,很多新番在日本上映快一年才来内地,粉丝热情早凉了。
不过《鬼灭之刃》这次的宣发确实有点东西,完全接住了《灌篮高手》的接力棒。
现在日漫剧场版的宣发,早就不只是发预告片那么简单了,应援场和谷子经济才是核心玩法。
《灌篮高手》当年在北大体育馆办首映礼,把篮球场和大银幕结合起来,粉丝还自发布置花墙、做专属场刊,仪式感拉满,不少人二刷三刷。
到了《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不仅邀请原作配音演员现场表演,还联合影院发特典,跟线下谷店搞联动,消费就送周边。
“谷子”就是动漫周边,徽章、立牌、手办这些都算,分日谷、国谷,还有有料和无料之分,谷圈现在规模不小,2024年国内二次元周边市场都超500亿了。
《鬼灭之刃:无限城》也跟着这套玩法走,办大型粉丝活动,出限量周边,还搞品牌联名。
这种模式确实管用,能牢牢抓住核心粉丝,让他们愿意为情怀买单。
但话说回来,这种模式也有局限,毕竟还是靠粉丝撑着,想吸引路人进场,最终还得看剧情本身能不能打。
如此看来,《鬼灭之刃》的预售爆火,确实给新番剧场版争了口气。
按照之前的测算,只要它首日票房突破1.18亿,总票房超过5.64亿,就算打破了新番的魔咒。
如果真能做到,以后肯定会有更多新番剧场版加速进入内地市场,不用再让粉丝等大半年。
但能不能真正破局,还得看后续表现。
毕竟日漫电影市场要想长久发展,不能只靠老番卖情怀,也不能只靠新番啃粉丝。
或许未来,如何在粉丝运营和路人友好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缩短引进周期,才是行业该思考的问题。
而《鬼灭之刃:无限城》的表现,无疑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答案。
来源:史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