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年头,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025年11月的电影市场,就上演了这么一出让人措手不及的“悬案”。原本满心欢喜等着看《蜡笔小新》在12月6日“尬舞”,或者瞧瞧《工作细胞》真人版如何“打工”的影迷们,突然发现,这些电影票,买了个寂寞。
这年头,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025年11月的电影市场,就上演了这么一出让人措手不及的“悬案”。原本满心欢喜等着看《蜡笔小新》在12月6日“尬舞”,或者瞧瞧《工作细胞》真人版如何“打工”的影迷们,突然发现,这些电影票,买了个寂寞。
11月17日下午,一纸“临时通知”如同平地惊雷,让多部已经定档的日本电影集体“人间蒸发”。发行方彻底懵了,影院也手忙脚乱地开始给预购的观众退票,而新档期一栏,则赫然写着两个大字——“未定”。这词儿,懂的都懂,基本等同于“遥遥无期”。就连那部上映4天就狂揽4亿票房、势头正猛的《鬼灭之刃》,也危在旦夕。虽然还在上映,但影院经理们都在旁敲侧击地建议您“尽快观影”,那潜台词,你品,你细品。
这股突如其来的“撤档潮”,难道是电影院线集体“水逆”?当然不是。这背后,其实是一场非常精准的文化反制。一切的源头,都要“归功”于日本那位新上任的、以强硬著称的首相高市早苗。她近期在敏感问题上大放厥词,反复试探底线,这种行为,自然不可能没有回响。于是,电影就成了这场政治博弈中,最直接也最无辜的“棋子”。从暂停送审,到“自愿”撤档,再到停止排期,一套组合拳打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那么,这场电影界的“吵架”,到底谁最疼?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花了真金白银引进电影的公司,比如中影集团。版权费可能早就付给了日方,现在票房收入泡了汤,这笔买卖亏得血本无归。反倒是日本制作方,钱已到手,毫发无伤。其次是市场本身,常年贡献稳定票房的日本动画电影这块“大蛋糕”突然没了,市场瞬间冷清了不少,而国产电影想在短期内补上这个巨大的空缺,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最纠结的还得是观众。有人坚定地认为“主权面前无小事”,电影不看也罢;但广大的动漫爱好者们,心里别提多憋屈了,有些人甚至已经无奈地打开了“网盘”,开始寻找“精神食粮”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电影本是无辜的艺术品,但当它背后站着一个国家时,就难免身不由己。更深一层看,日本第三季度GDP已经出现了1.8%的负增长,如果文旅产业再遭重创,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当艺术成为政治博弈的棋子,我们失去的,仅仅是几场电影吗?还是说,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选择,为未来的文化版图投下关键的一票?
来源:元气满满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