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人料到,一个还在跑宣传的男艺人,会把“退圈”说得像换双袜子那么自然。
“下个月就结婚,我却在想怎么跟剧组说再见。
”——李章宇这句话一出口,演播室里的灯都暗了半拍。
没人料到,一个还在跑宣传的男艺人,会把“退圈”说得像换双袜子那么自然。
数字先摆这儿:2023年韩国电视剧产量比四年前直接砍了四成,传统电视台一年拍不出几部戏,流媒体又把80%的主角塞给那十张熟脸。
剩下的人,连在镜头里当背景都要排队。
李章宇不是卖惨,他只是把大家私聊的悄悄话搬上了台面——“不是顶流,连呼吸都嫌吵”。
更扎心的是官方调研:注册演员里六成五过去一年零固定收入。
翻译成人话,就是一百个科班毕业的,六十多个在送外卖、卖保险、给剧本当“朗读教练”。
李章宇自己也没逃掉,最近半年收到的剧本只有两部,还都是“男主表哥,第七集车祸下线”。
于是他干脆请婚假,顺便去看了餐饮加盟展。
听说门店选址已经敲定在江南地铁口,投资名单里一水儿“过气男二号”——大家凑一起,与其等一个永远不来的男一号,不如合伙卖炸鸡,至少顾客不会只看前十秒就换台。
同场的咸恩静笑得比哭还轻。
她倒没打算彻底离场,只是换了个身份——自己当制作人,把闺蜜写的网漫拿去平台pitch。
平台回得客气:“故事不错,但女主能不能找IU?
”一句话把制作人恩静也打回演员恩静。
她这才明白,所谓“放下身段”,不是姿态低,而是直接蹲下去,从人缝里找光。
好在蹲低了也有好处,视线一换,倒看见以前没注意的小项目,片酬不高,却足够让她把工作室租金先续上。
节目播出后,弹幕里最常被点赞的一条写着:“原来韩剧外的世界,比剧里更残酷。
”观众突然懂了,为什么近年连“财阀二代”角色都开始送外卖——编剧只是把演员朋友的真事发了个“艺术滤镜”。
当现实比剧本更离谱,谁还舍得骂演员演技悬浮?
李章宇的婚期定在梅雨季。
他说如果下雨,就直接把婚礼帐篷改成新店剪彩现场,省得再请一次嘉宾。
话讲得潇洒,却没人觉得他在开玩笑。
圈子里已经传开:下一批转行的,可能是“万年男三”和“金牌反派”,连造型师都在学咖啡拉花——剧组开机少,化妆椅干脆摆进咖啡馆,客人点了拿铁,顺便修个眉,一条龙。
有人担心,这么集体“出逃”,韩剧会不会没配角可用了?
其实恰恰相反。
平台早算过账:把一百部短剧预算砸成十部超A级,请一个顶流带全球流量,比养一百个熟面孔划算得多。
于是“小而美”项目被砍,中腰部演员被“优化”,行业像挤牙膏,越挤越向顶端集中。
剩下来的,要么拼命爬成那十分之一,要么自己找新赛道。
李章宇选了后者,干脆把“演员”标签撕下来当跳板——跳出去,天不会塌,只是换块天花板。
最讽刺的是,他官宣餐饮计划那天,热搜第一仍是“顶流恋情疑似曝光”。
评论区里,粉丝控评、路人吃瓜,热闹得像什么都没发生。
可就在同一屏下方,小窗口弹出另一条快讯:“韩国影视制作量再创新低。
”两条消息并排躺着,像平行宇宙,互不打招呼,却各自真实。
没人能说清,这波“演员大逃亡”会把韩流带向哪里。
唯一确定的是,李章宇们已经懒得等风来。
他们学会在没戏拍的日子里,先把人生过成一部连续剧:求婚、开店、亏损、复盘,镜头自己就是观众。
等到哪天剧荒了,平台想起找“会演戏的素人”,说不定又把他们请回去演——“过气演员转行卖炸鸡”的本色角色,自带热搜体质,还省掉表演课。
所以,下次在韩剧里看见老板把炸鸡递给儿子,别急着出戏——那可能就是李章宇,真油真热,台词不用背。
镜头一拉远,小店里贴着他当年主演的海报,边角已经卷翘,像 industry 给的一枚过期勋章。
客人问:“老板以前当过演员?
”他笑着翻鸡腿:“嗯,演过,后来生活把我叫去演另一个角色。
”
来源:博学多才的精灵ARUi4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