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调中国好感度跌到19%中国青年却无所谓?背后真相出乎意料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11-19 23:25 1

摘要:真没想到,曾经的全智贤女神,这次在新剧《暴风圈》里翻车翻得这么彻底!剧里那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一出来,直接点燃了舆论火药桶,更别提用香港棚户区加灰暗滤镜来冒充中国大连的离谱操作了。

真没想到,曾经的全智贤女神,这次在新剧《暴风圈》里翻车翻得这么彻底!剧里那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一出来,直接点燃了舆论火药桶,更别提用香港棚户区加灰暗滤镜来冒充中国大连的离谱操作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GsGsJwdd

品牌方的反应比谁都快。路易威登、海蓝之谜、伯爵珠宝这些国际大牌,立马悄悄撤下了全智贤的广告。业内人士估计,这次风波让全智贤在中国市场的损失可能超过2亿元。虽然全智贤方面否认代言被取消,称只是延期,但对比她早年凭借《来自星星的你》等作品在中国积累的超高人气和商业价值,如今的局面难免让人唏嘘。

中国年轻人:“无感”是最强的回应

最有意思的不是争议本身,而是中国年轻观众的反应。换作十年前,这种争议绝对能引爆社交媒体,吵出上万楼。但现在,微博热搜上相关话题没多久就沉了,评论区一片“这值得吵吗?”的淡然。

这种“无感”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选择权变化。年轻人现在刷短视频,看的可能是《庆余年2》的花絮,周末出门逛街,国潮店里的衣服设计一点不输韩流。韩国元素,已经从过去的“必选项”变成了今天的“可选项”。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GsJ5DWBr

三代人眼里,韩流的光环这样褪色

70后的王阿姨还记得《蓝色生死恋》播出时,觉得韩国什么都精致高级,能托人从韩国带回一瓶护肤品,能在邻里间炫耀好久。

90后的自己,大学时也曾痴迷《继承者们》,省吃俭用买同款卫衣,现在翻出来看那夸张的垫肩,只觉得尴尬。

到了00后的表妹这里,对韩流就更加“佛系”了。问她认识哪些韩国明星,憋半天说出全智贤、宋慧乔两个名字。聊到购物,她觉得国货护肤品更懂亚洲肤质,李宁、安踏的设计也挺潮。

“无感”的底气,来自这里的变变变

中国年轻人对韩国文化产品“祛魅”的背后,是本土文化供给的强力升级。曾经韩剧、韩综几乎是年轻人娱乐生活的全部,但现在《琅琊榜》这样的国产剧集在制作和叙事上愈发精良,国产电影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例子也不少见。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GsLcc5t4

消费观念也理性多了。以前觉得韩国护肤品自带“高级光环”,现在发现国货品牌更懂国人皮肤,成分实在,价格亲民。韩国化妆品在华销量增速连续下滑,而一些国货美妆品牌销量却保持高速增长,这就是年轻人用钱包投票的结果。

信息渠道的丰富也打破了“韩剧滤镜”。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年轻人看到的是韩国普通年轻人也为高房价头疼,职场内卷一样严重。当看到韩国便利店一盒草莓卖到70元人民币时,那种对“精致韩流”的幻想自然就消散了。韩剧里描绘的生活,和普通韩国人面临的现实(如高房价、职场内卷等)之间存在差距,这种认知的拉平,也让年轻人能以更平视的眼光看待韩国。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GsOHNfYg

“不回应”的淡然,是一种新的自信

所以,中国年轻人对韩国民调所谓“好感度下跌”的漠然,或许是最有力的回应。这种“不回应”的淡然,恰恰源于一种内在的充实和自信。当自家的文化产品足够精彩,消费选择足够丰富时,自然不会再对外来的文化符号抱有过度滤镜或情绪波动。

真正的文化自信,往往以最安静的方式发声。全智贤和《暴风圈》遭遇的这次舆论滑铁卢,以及中国年轻一代的淡然态度,或许正标志着中韩流行文化影响力对比的一个转折点。今后的跨文化传播中,唯有秉持尊重和理解,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云淡风轻一点号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