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出圈的那条视频,哥几个不仅完美复刻bigbang的两首出圈神曲,6分12秒竟然还是一镜到底,没有剪辑纯靠手搓,原地出片。
难怪这两天开始冷了,原来是“韩流”来了。
刷到云南本地的“蹦山咔拉咔”男团,直接被硬控好一会。
最出圈的那条视频,哥几个不仅完美复刻bigbang的两首出圈神曲,6分12秒竟然还是一镜到底,没有剪辑纯靠手搓,原地出片。
网友直呼“云南bigbang”,连出道海报都给他们做好了。
团队一共五个人。
老大一头红毛,是C位团魂,被网友称为“全职农”或“半志龙”。
老二嗓音低哑,正版叫“TOP”,他叫“POT”。
老三艺名“灰太阳”,又因某次高音唱破音,被喊“破音哥”。
老四把正版的“DAESUN(大声)”改成了“小声”。
老五异曲同工,把“胜利”改成了“正利”。
人家舞台氛围感靠干冰,哥几个直接烧玉米杆子造烟雾。
网友辣评,如果镜头前只剩四个人了,那另一人肯定是去添柴火了。
实在走不开的时候,烧火的事就得拜托老妈。
有一次烧苞谷的烟太浓,又熏眼睛又呛嗓子,老三边咳边喊“妈”,示意火烧小点。
结果老妈以为他们饿了,给唱得正欢的老三递过去半个烤洋芋。
直播间的网友全体懵了,老三也懵了。
然而他接过洋芋,转头就水灵灵地吃起来了。
人家MV里开豪车,哥几个的牛车、三蹦子摇得比谁都起劲。
唯一的缺点,就是得麻烦场控把地上的鸡屎扫一下。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们在整活,没想到哥几个是真有实力。
权志龙半开麦,半志龙全开麦。
连直播都是全开麦,团舞更是整齐划一吊打内娱某些爱豆。
IP在韩国的网友说,一开始听到他们唱《IF YOU》的时候,以为他们都留过学,除了几个字发音不准,其他全在线。
每首歌开始前还有情景演绎,借用隔壁家的牛棚整一出爱恨别离。
更神的是,一开播就是10W+的在线,但他们每天上午到点就准时下播。
有时候直播间里,10W+在线观看,前排大哥们狠命刷着礼物。
听到妈妈说了一句“吃饭了”,10秒就下播了。
有时候,要帮妈妈去田里干农活,说下播就下播,榜上大哥们集体懵圈。
割猪草,割苞谷,挖洋芋,扫牛棚,铲沙石……
不吹不黑,这些活他们是真会干,还干得特利索。
整个韩娱才打造出一个bigbang,在云南昭通,只要一片黄土院坝,一个妈。
对没错,真正的bigbang会因为各种问题离散,但蹦山咔拉咔即使产生再大的矛盾,都解散不了。
因为哥几个真的是一个妈生的,亲兄弟。
前两天,@九派新闻的一条采访,曝光了这个野生男团的家境。
大家才知道,从观看个位数,到开播即10万+在线,他们的爆火,离不开老妈。
他们的妈妈是什么背景呢?
云南,昭通,农村,丧夫,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在我的老家,家里兄弟多又没啥学历的,这样最后的出路逃不过这几样:进厂,工地,监狱,混混。
更有云南当地网友说,就那样落后的环境,谈不上任何教育,五弟兄没有一个误入歧途在牢里,已经是一个很伟大的母亲了。
关键,这五兄弟竟然连烟都不抽。
放任何一个女人身上都算天崩开局,但就这么一个黄土坝子里,诞生了奇迹。
阿姨以前在南方打工,在工地上指挥塔吊。
几个儿子分散在全国各地打工,几年聚不齐一次。
除了心疼他们日子苦,最担心的还是怕他们走歪路。
但哥几个说实话,在外虽没混出个名堂,但个个都把家人放在第一位。
老大关恒,10岁辍学,14岁就离家了,想帮衬家里养活弟弟妹妹。
他放过羊,干过工地,开过理发店,做过酒吧驻唱,出过自己的原创歌曲,可惜挣不上钱。
二哥关锦,16岁辍学,出去打工,想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做过最苦的工作,是在工地上装玻璃。
从外墙吊篮上去,最高到40多层,手指头抠玻璃,疼到像是被火烧。
三哥关启,干过工地,外卖,销售,经历父亲在工地出意外,头部着地去世,不愿再待在工地。
他看不到远方,但大哥给他指了家的方向。
老四关亚,考上了大学,但没钱读。
英语专业,四年要十多万,家里实在是供不起。
他说:“父母都在工地赚血汗钱,如果去读,感觉对不起他们。”
后来去打工,晚上睡觉会做梦,梦到自己在大学里,醒了之后会特别难受。
这件事,成了全家人的遗憾。
老五关正,是兄弟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学音乐教育,今年刚毕业。
但在哥哥面前,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体力担当,摇三轮车很厉害”。
如今最小的妹妹正在读大学,一年两万左右的学费。
这一次,兄弟几个终于可以笑着给小妹拍胸脯保证:
哥哥还在,不说有钱什么的,但这一次肯定能供你读完书。
看完这些采访,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很朴实、很真诚的人。
妈妈不懂网络和媒体,但讲话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
她不谈大道理,但知道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供孩子们读书,也不重男轻女。
老大四年级,老二五年级,老三初中,老四高中,老五和小妹都读上了大学。
妈妈的脊背越来越弯,撑起了孩子们越来越高的学历。
你说他们的妈妈有什么教育理念呢,好像也说不上来啥文绉绉的话。
但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听到父母说,不希望孩子去外面打工,心疼他们辛苦。
多数都是希望孩子学习不行就早点进厂,平时也不问孩子过得怎么样,只会说家里哪哪又花多少钱,然后让孩子寄生活费。
一开始直播间没什么人气,村里人蛐蛐,说这不是什么正经路子。
妈妈却说,不要怕别人笑,你们走自己的路。
“我支持他们开直播的,做得起来就做,做不起来的话,做几年再去打工,又不是说亏了好多钱,一家人开开心心最重要。”
她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既鼓励孩子 仰望星空,也教会他们脚踏实地。
儿子直播,她在后面烧苞谷,举牌子,在房顶和他们一起跳舞。
她不懂互联网,不懂流量,但她懂自己的孩子。
关恒在采访里说:
“童年不困苦,可以用洋芋来填饱,玉米能顶一顿饭,后面种稻谷,能吃到白米饭,这也是我妈妈为什么能养大这么多人,能管饱。”
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妈妈真的把孩子养得很好。
那么苦的日子,他没埋怨原生家庭,说“童年很艰难,只能吃洋芋”,而是“童年不困苦,有洋芋吃”。
两种说法,完全是两样的人生态度。
别看他们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可待人接物谈吐上不乏礼数,三观正得很。
记者说他们对自己的爆红怎么看。
关恒一脸严肃:
“我们是真的没有出路了,才会选择试一试这个,不以这个为荣,多一点知识的话会更好,书必须好好地读。”
他们比谁都清醒,明确知道自己是幸存者偏差。
网友夸他们的火全因努力,他们说:
“每个人都在努力,都在拼搏,没有人是天天闲着的,我们的火是偶然,真的不是必然。”
在这个急于流量变现,能捞笔快钱就快点捞的时代,多少人火了之后第一时间就开始带货。
也不是说带货是错的,但选择里藏着一个人的格局。
兄弟几个在这个关键节点达成共识,先不去做,拒绝了无数品牌后,然后和家乡的文旅部门出了共创视频,带动昭通的旅游发展。
还说等能力再稳定一点后,想为推动家乡特产加把力。
大家喜欢他们,不是因为搞笑,而是他们没有剧本的舞台,只有土地赋予的真诚。
他们身上,有对音乐的认真,对生活的热爱,还有整个家庭无比团结的凝聚力。
老大关恒说:“我们在外面漂得,把自己的人生已经漂得很零碎了,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我觉得特别珍惜。”
生在农村,没有一个人走弯路。
人生很苦,但每个人都能苦中作乐。
他们踏实得,就像地里长出来的洋芋。
歌不会,就一遍一遍学。
被嘲跳舞像康复训练,就一遍一遍练,每天复盘。
他们只是没读书,但没有停止学习。
他们穿得好像不伦不类,但那是为了舞台效果,私下里一言一行都让人觉得舒坦。
流量涌来的时候,妈妈一句“要干活”,马上就下播帮忙。
他们没得到物质的滋养,反而从父母身上得到比金钱更珍贵的浇灌。
前段时间流行一句话,说“以为是天崩开局,结果妈妈是通天代”,用以致敬所有在人生副本中为孩子开荒的母亲。
在残缺的规则中为孩子劈出生路,让天崩开局成为向阳传奇。
但有时候传奇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妈妈们自有她们的智慧。
这六个孩子的妈妈,给普通家庭,抑或底层家庭提供了一个样本。
她们或许给不了孩子一个优渥的起点,却能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一份乐观,一份勇气,和一个永远充满支持的家。
这恰好就是真正的教育投资。
不是钱,不是时间,是感情,和稳定的环境。
是安全感,是自信心,是面对困难的勇气。
是鼓励,是认可,是理解, 是不把自己的焦虑、恐惧、愤怒、委屈强行转移给孩子
倘若孩子平凡,就接受他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就让其展翅高飞。
来源:秦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