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诗不仅仅是爱纯写作的起点,更是陪伴三代女性走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
爱纯在菜市场看的书是韩国最著名的禁书,
她最珍惜的诗集,
出自早年封杀的原型人物。
在《苦尽柑来》这部大火的爱情剧中,藏着半部韩国暗黑文学史。
当观众被济州岛上的爱情故事吸引时,
剧中那些泛黄的诗集、烧焦的书页和愤怒的诗句,
正在悄无声息地揭开一段被殖民、战争和专制笼罩的东亚共同记忆。
01 小爱纯的诗
剧中,小爱纯为身为海女的母亲写下一首关于鲍鱼的童诗。
那稚嫩的语气与班长那首挂在墙上、虚伪僵硬的样板诗形成了鲜明对比。
直到最后一集,这首朴素的诗依然挂在爱纯家最显眼的位置。
这首诗不仅仅是爱纯写作的起点,更是陪伴三代女性走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
在那个女性声音被压抑的年代,
这种未经雕琢的真诚,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02 少年爱纯的杂志
爱纯的文学启蒙来自《少年中央》——
这本创刊于1935年1月1日的国民少年杂志,堪称韩国版的《儿童文学》。
但剧中爱纯手持的那一期,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封面上的孩子们在屋内烤火,当初杂志社社长看到这版设计时却心生不悦。
在朝鲜还是日本殖民地的时代,整个社会已经足够“寒冷”,
他不希望下一代也失去朝气。
他认为孩子们应该像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冬天就该在外面打雪仗、堆雪人。
于是社长专门写了一篇《春天来了》的散文,
通过春天战胜冬天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勇气。
这一细节微妙地暗示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
仍有人努力保护着下一代的纯真与希望。
受此影响,爱纯长大后写诗常以春天为题,
她的性格态度也始终保持着“春天”般的生机。
03床头的诗集
爱纯第一次离家出走后,继父从她床头翻出两本诗集——
柳致环的《青马诗抄》和尹东柱的《天空、风、星星和诗》。
这两部作品都出自日帝统治末期,是黑暗时代最后一批朝鲜爱国诗人的心血。
尹东柱于1943年被日本警察以“独立运动”罪名逮捕,
在狱中遭遇人体实验,两年后去世,年仅28岁。
他的故事多次被韩国电影搬上银幕。
这些诗人为那个最污浊的年代过滤出最干净的文字,
也成为爱纯被困济州岛时仅有的精神支柱。
04 烧掉的诗歌
私奔事发后,爱纯被学校开除,而宽植却安然无恙。
愤怒之下,爱纯烧掉了自己所有的书。
仔细观察镜头,会发现《青马诗抄》封面上有她的一行笔记:
“永恒的Nostalgia(怀旧)”。
这句话出自诗集中的《旗子》,
而爱纯后来在全家福上写下了同一句话,
却将“怀旧”改为女儿的名字,变成“永恒的金明”。
这一改动意味深长——
她对文学的追求从未改变,只是将那份情感具体化为对女儿的爱。
多年后,那本被认为已烧毁的《青马诗抄》再次出现在她的床头,
书角明显泛黄,暗示当年她紧急从火中救出了诗集。
人人都说是宽植的爱救赎了她,但实际上,爱纯也一直在拼命守护着自己。
05 愤怒的诗句
这是整部剧最核心的隐喻。
1988年汉城奥运前夕,政府下令整改济州岛海鲜市场,严重影响了渔民生计。
在冲突爆发时,本应负责镇压的爱纯却突然为渔民抗议。
她躺在卡车前呐喊的诗句,全都写于日本侵略时期:
“这是无声的呐喊/遭受刺骨寒风的鞭打/如果君已如此厌我,让车从我身上碾过去吧!”
她借这些殖民时期的诗句来表达对当时政府的不满,
甚至进行了即兴的二创。
这种诗句的借用与改写并非首次出现。
之前继父哄她留在家中时,也改编了同一首诗:
“轻轻地走过来吧,我会一直供你读国文系/像衣柜静静地沉淀”。
这才是编剧真正的功力所在——
文学没有成为装点门面的道具,
而是真正地塑造人物、诉说潜台词。
06 写给所有人的诗
《苦尽柑来》每集的片名都是一句诗,
从幼稚的拟声词“呼噜呼噜的春天”
到成熟的修辞“风过心已乱,情动意难平”,
再到最后几集越来越简约的“见面的日子,春”。
这些诗句同时也是爱纯个人诗集的章节标题,
暗示她走完一生,又回到记忆的原点。
小时候,她在诗人的文字中建立自己;
老去后,她在自己的诗句中找回自己。
不只是爱纯,剧中每个人最终都通过写诗回溯自己的人生。
有人写诗诉说做了一辈子饭的快乐,
有人第一次拿起笔,倾诉活在不识字的恐惧中的一生。
我们苦尽甘来遇见的,
不一定是完美的ta,
但希望一定是更好的自己。
来源:硬核肉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