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2018年的旧片翻出来再聊,是因为它越看越新——韩国年轻人如今不爱听“努力就能翻身”,28%的相信值放在二十来岁群体里,简直是给张泰俊两口子的奋斗史再补上一圈冷光,照得人刺眼又心慌。
把2018年的旧片翻出来再聊,是因为它越看越新——韩国年轻人如今不爱听“努力就能翻身”,28%的相信值放在二十来岁群体里,简直是给张泰俊两口子的奋斗史再补上一圈冷光,照得人刺眼又心慌。
片子好看,不止因为节奏快、尺度大,更因为它把“往上爬”这件事拆成了两步:先把道德像西装外套那样挂在椅背,再踩着它往高处迈。
张泰俊想进国会,吴秀妍盯上美术馆馆长,两个人一起把“市民银行”的画皮掀开,让真正的交易滚来滚去,谁还关心银行是不是真的要服务市民?
那句台词说得轻飘——“这里不卖画,卖身份”——放在2023年听,直接无缝衔接比特币、NFT,甚至元宇宙地皮:一样的配方,换了更时髦的包装。
现实比电影更带劲儿:去年底统计厅那组数字出来,舆论炸锅,年轻人纷纷自嘲“努力还不如投胎”。
这不是矫情,是看到三星、现代、SK、LG加起来把全国八成二的GDP揣进口袋的直观反应。2018年电影里演的“政商旋转门”,放到2022大选就成了热搜常客,候选人被扒出跟财阀私下喝咖啡的小视频,像素模糊,但关系网清晰得要命。
于是观众回过味儿来:原来张泰俊在电影里不是反派,他是预告片。
边赫导演在釜山电影节随口提到续作要加NFT,底下笑声比掌声大。
笑归笑,谁不知道那就是新版“市民银行”——把旧钱洗成数据,把数据洗成身份。
电影里的老派拍卖场、私密会所、红酒雪茄,在下一部里也许就是Discord群、空投、线下“加密俱乐部”。
核心不变,依旧是“把欲望合法化”,手续从纸质合同改成了链上签名。
导演敢说,因为现实正按着他写的脚本往下演。
要说这片子最让人不安的地方,是它不给观众留道德高地。
镜头贴着吴秀妍走进艺术展,她盯着墙上那幅白底红线,眼都不眨就报出八亿韩元时,旁观者根本分不清是她在炫耀,还是镜头在拷问她。
等观众想张嘴骂一句“太贪婪”,字幕已经闪出统计厅那个28%,像一记闷拳,打得人闭嘴:骂她?
先看看自己的月租、贷款、永远凑不够的首付。
片子最后,夫妇俩一个升了官,一个坐上馆长席位,可脸上一点胜利的光都没有。
电梯门合上的刹那,好像把他们也吓了一跳:原来上面一层还是上面,抬头再望,还是天花板。
更年轻的观众2023年在弹幕里刷“就这?
”——不是嫌剧情狗血,是终于确认上升通道真的成了滑梯,往下出溜比往上爬省事得多。
所以这片子现在看,不像警世恒言,倒像现场直播。
它拍的从来不止是韩国,它拍的是所有把“成功”当唯一坐标的地方。
当电影和现实同步更新,观众能做的也许不是愤怒,而是认清楚:那套把道德挂衣钩、把关系当楼梯的游戏规则,从来没打算给后来者留座。
来源:优雅香瓜b4Ym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