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吾峠呼世晴的漫画《鬼灭之刃》,是该IP系列的最新剧场版(专为院线放映制作的影视衍生版本),也是该IP首次登陆内地院线的作品。
11月,二次元掀起了电影市场的热度。
今日,日漫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以下简称:《鬼灭之刃:无限城》)正式公映。
其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吾峠呼世晴的漫画《鬼灭之刃》,是该IP系列的最新剧场版(专为院线放映制作的影视衍生版本),也是该IP首次登陆内地院线的作品。
此前,影片在全球多个地区成绩斐然。根据Box Office Mojo 显示,影片的全球票房已达5.91亿美元,是本年度日本、韩国的票房年冠,并且进入了日本影史TOP2。
国内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根据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发稿前该片累计票房1.01亿,含预售票房突破1.89亿,其中,首日预售为8198万,打破了日漫改编电影票房TOP1——《灌篮高手》保持的相关纪录;零点场票房则为1884.1万,紧随《灌篮高手》之后。
不过,最终票房能否超越《灌篮高手》的6.63亿,还需要观望。毕竟,影片的受众几乎完全是IP粉丝,习惯于上线首周尝鲜观影。
当然,只是粉丝狂欢未必不好,随着之前多部作品的探索,此类影片衍生的应援场形式和谷子经济已逐渐成规模。
也许,《鬼灭之刃》能够凭借对小众市场的激活,成为11月电影市场的一剂强心针。
5.64亿,打破首日魔咒的票房“奇点”
当下,日漫电影主要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宫崎骏、新海诚等原创作者的动画电影,此类IP的主体便是电影,通常围绕导演个人的创作理念,聚焦艺术表达与普世情感。
其受众和真人电影无异,不存在圈层限制,所以票房更易走高,《铃芽之旅》《你的名字。》均是如此。
第二类是ACGN(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改编电影。
其中,尤以日漫改编电影为主,即漫画IP的剧场版。
这些作品经由大热漫画IP改编,依托于原漫画的粉丝基础与商业逻辑,是IP的影视衍生项目。比如,经常登陆院线的《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等系列电影。
剧场版的故事可取自漫画内容,亦可部分或者全部原创,包括不限于多增加角色、改角色台词、设计全新情节等。这也是IP粉丝争吵和不满的源头。
而正是因为粉丝属性过重,日漫剧场版有着强大的“首周魔咒”、甚至是“首日魔咒”——粉丝冲过第一波后,路人不下场,致使首日预售数据和首日实际票房的差距不大,以及次周或次日票房大跳水。
这种特征在年代较新的作品(新番)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与《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等曾登陆国内电视台、覆盖全年龄层受众的经典作品(老番)不同,网络传播时代的新番,其受众群体更集中于年轻圈层。
以去年6月公映的《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为例,影片的首日预售3150.6万,实际票房则为4950.4万,仅为预售的1.57倍(首日系数);次日票房更是直接掉到1987.3万,之后再无千万日,最终数据落在1.29亿,为首日票房的2.6倍。
再以去年7月公映的《蓝色禁区:凪》为例,影片的首日预售为1181万,实际票房为1638.5万,总票房则落在3344.2万,是首日票房的2.83倍。
由此,尽管《鬼灭之刃:无限城》的预售火势汹汹,但是能烧多久、烧多旺,既要看粉丝的氪金实力,还要看大众的接受度。
那么《鬼灭之刃》票房突破多少,算是打破魔咒呢?我们可以根据以往日漫改编IP电影的市场表现估算一下:
先算首日数据,《鬼灭之刃》为2016年开始连载的作品,年限位于2012年的《排球少年!!》和2018年《蓝色禁区》之间。
所以取临近年代两部作品的首日系数中间值,即(1.57+1.39)/2=1.48,预估《鬼灭之刃:无限城》的首日票房约为首日预售的1.48倍,为1.18亿。
也就是说,只要《鬼灭之刃》首日票房突破1.18亿,就算首日市场表现超预期。
再算首日和总票房的占比,我们统计了自2014年以来,42部票房在2000万以上的日漫改编电影,首日在总票房占比的平均值为0.21。
所以,按照中位数预测,《鬼灭之刃》的总票房应为5.64亿(1.18亿/0.21=5.64亿)。
大于这个数字,说明《鬼灭之刃》在一定程度上破了圈层;小于这个数字,那还是粉丝的狂欢。
一部“不吃老本”的剧场版
纵然《鬼灭之刃:无限城》的受众仍局限于核心粉丝,但其亮眼数据至少打破了日漫改编电影长期“吃老本”的固化局面。
在统计的42部日漫改编电影中,28部实现票房过亿,而这些爆款几乎被经典老番包揽:
《灌篮高手》《航海王》《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系列均是2000年前便已启动连载的作品;2000至2010年代,仅有2003年开始更新的《夏目友人帐》跻身其中;2010年后的新番里,也只有《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和《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勉强突破亿元门槛。
其中,如果纳入未过亿作品,《名侦探柯南》与《哆啦A梦》两大系列联手用22部作品,斩获了40亿票房,占据了日漫改编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
《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系列的22部作品和票房
而这种“经典老番独大”的现象,本质是整个产业链在风险规避逻辑下的理性选择。
经典老番提供的是可预期、有情感杠杆、能覆盖全年龄段的“安全牌”,它们经过数十年市场验证,积累了跨代际的受众基础;而新番则是高风险、低转化的“未知数”,即便粉丝纯度极高,也难实现破圈传播。
相关差异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想看—购票”的转化率。
以《灌篮高手》为例,其累计“想看”人数83万,最终观影人次却高达1827万,转化率超过20倍。
这意味着大量非核心粉丝、路人观众,甚至平时不看动漫的中年人,都被怀旧情绪与社会热度拉入影院。
反观近年新番代表《蓝色禁区》,7万“想看”对应8.8万实际购票,转化率勉强达到1:1,说明其受众几乎全是精准定位的核心粉丝,并未产生任何破圈的涟漪效应。
同时,经典老番还有自己的长线情怀粉。以《名侦探柯南》为例,尽管其剧场版年年被吐槽“推理弱化、动作片化”,票房却始终稳定在2-3亿区间。
核心原因在于,观众购买的并非电影本身,而是“每年一约”的仪式感与童年情感寄托。这种沉淀数十年的情感溢价,是新番用三年五载无法建立的。
院线的排片算法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化。
从“首日票房占比”与“首周票房占比”的落差可清晰看出,经典老番的首日占比通常仅12-15%,首周一般会拉至40-60%,这背后是影院经理对其长线号召力的信任,愿意预留第二周、第三周的排片额度,等待后续观众进场。
比如《哆啦A梦:伴我同行2》首日票房占比仅8.1%,却凭借强劲的长尾效应最终斩获2.77亿。
而新番如《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首日占比已达12%,首周却直接冲到78%。这意味着院线只给了它一周的市场窗口期,第二周便大幅削减场次。这种“首周定生死”的排片策略,反过来迫使新番必须在上映前三天耗尽所有营销弹药,把预售数据做得光鲜亮丽,却也进一步放大了后劲不足的问题。
更深层的矛盾,藏在版权方与引进方的博弈中。
经典老番通常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国民度。引进方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核心是回本路径清晰:只要翻译到位、宣发不出现重大失误,票房基本盘就能保住。
而新番的IP价值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引进方不敢出高价,版权方也不愿贱卖,导致新番剧场版的引进周期普遍偏长。
《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在日本上映近一年后才登陆国内,热度早已冷却,粉丝的热情在漫长等待中消耗殆尽,最终只拿到1.29亿的“粉丝基数票”。这种时间差让新番失去了与国内市场同步共振的最佳时机。
另外,当系列的一部作品高热,发行方自然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下一部的宣发中,形成“高票房—多资源—更高票房”的正向循环;反之则不愿再投入。
在此基础上,《鬼灭之刃:无限城》的强劲预售,无疑让其成为了打破日漫改编电影 “吃老本” 困局的关键变量。
若它能站稳脚跟、实现稳定票房表现,大概率会吸引更多日本新番剧场版加速进入国内市场。同时,这也直观印证了年轻圈层的氪金实力与消费潜力,为行业验证了新兴 IP 的商业可行性,而非仅依赖经典老番的情怀溢价。
“谷子”经济,日漫宣发的主流手段
《鬼灭之刃:无限城》预售爆火,除了IP基础外,以粉丝互动、谷子经济为核心的宣发策略亦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模式从《灌篮高手》的应援场开始,逐渐成为日漫改编电影的主流宣发手段,并在《排球少年》《名侦探柯南》《蓝色禁区》等多部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电影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灌篮高手》电影的宣发开启了新的篇章。其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办的首映礼,将篮球场与大银幕相结合,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此外,应援场的出现更是将粉丝热情推向高潮。粉丝们自发组织应援活动,提前预订场馆,布置花墙、签名板、气球柱等,甚至制作专属场刊和视频。这种粉丝主导的应援模式不仅提升了观影的仪式感,引发复看热潮,还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谷子经济也在宣发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谷子” 是英文 “Goods”(商品)的谐音,指的是动漫、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二次元周边产品。喜欢并购买谷子的行为被称为 “吃谷”,购买谷子的人群形成的圈子则被称作 “谷圈”。
“谷子” 的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海报、徽章(吧唧)、卡片、挂件、立牌、手办、娃娃等。根据发售地的不同,谷子还可分为日谷(日本发售的正版谷子)、国谷(国内发售的正版谷子)等。
以及根据消费划分,谷子还有 “有料”和“无料”的区别, “有料”指粉丝参与活动或消费时能获得实体或虚拟回报,如周边产品、限定礼品等;“无料”则是非商用谷子,多为粉丝自制,用于相互交换,侧重情感满足。
其核心在于通过IP衍生品的开发与销售,延长IP的生命周期,同时为电影宣发提供新的增长点。
例如,《灌篮高手》的周边产品如AR卡片、限量版杂志、联名篮球等,既满足了粉丝的收藏需求,还通过限量发售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IP内容、商品和互动体验一体化整合,进一步激发了粉丝的消费热情。
在后续的《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中,相关宣发策略进一步升级。影片先是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的首映礼上,特别邀请了原作配音演员和知名乐队进行现场表演,后是联合全国影院限量发放特典,吸引粉丝复购影票。
还有与线下谷店的合作,推出电影主题限定快闪店、在谷店内架设附有购票二维码的电影宣传易拉宝,并联合打造了在谷店消费的电影周边、在谷店购买联名产品赠送礼品等互动玩法。
即将上映的《鬼灭之刃:无限城》也正在延续这一成功模式。影片已在举办大型粉丝活动,同时推出限量版周边产品,以及与知名品牌展开联名合作。在增加粉丝参与感的同时,为电影宣发提供新的增长点。
总结来看,日漫改编电影的新宣发方法论强调粉丝互动与谷子经济的深度融合。以IP为轴心,通过应援场、限定周边、线下活动等手段,增强粉丝的情感联结,以提升影片票房。
未来,随着更多日漫IP的改编与推广,这种模式有望进一步拓展,并且为国内电影提供参考经验。
【文/徐小怪】
来源:影视独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