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人物小传和闪回未免太多了吧!把叙事节奏打得稀碎不说,零点场观影就好像跟着几个柱跑了两个半小时的回忆马拉松。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部我已经看完了。
零点场,IMAX影厅,时长155分钟。
看完之后,心情复杂,久久不能平静。
在开聊这部电影之前,我要先吐槽下。
影片人物小传和闪回未免太多了吧!把叙事节奏打得稀碎不说,零点场观影就好像跟着几个柱跑了两个半小时的回忆马拉松。
但又不得不承认,无限城篇堪称全程炫技、眼花缭乱,猗窝座、炭治郎、义勇三人战精彩到令人窒息。
当猗窝座的雪花与恋雪的和服交织等名场面出现时,我身边的00后抽泣声也是此起彼伏。
但还是要提醒一句,在内地上映实现“一刀未剪”的《无限城篇》,确实不太适合太小的孩子观影,整部电影残肢断臂砍头飚血的段落都不缺,忍姐姐下线的一幕,是可以引发童年阴影的程度。
不过无论如何,这部再掀席卷世界的“鬼灭热潮”,成为北美地区外国电影票房历史第一,日本影史票房亚军,累计全球总票房约6.3亿美元的年度热血漫,无论有没有中国市场,都取得了现象级成功。
在内地上映前,电影预售票房已超越《灌篮高手》创造的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预售票房纪录。才10点,影片首日票房,已经破亿。
虽然目前猫淘票房预测,分别是:6亿和7.4亿,
都未能超越《铃芽之旅》的8.07亿元,但这只是系列第一部。
一旦系列第二部也在内地市场上映,并且上映间隔没这么长,那将极有可能打破日漫票房天花板。
口碑方面,IMDb评分8.5、烂番茄新鲜度98%、豆瓣评分8.8,比不上《无限列车篇》,但也已足够。
最后建议大家如果要看,首选IMAX影厅。当IMAX巨幕将刀光剑影的张力拉满,水墨质感的特效与震耳欲聋的音效交织,确实是视听顶级享受。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无限城”。
1:观感如何看完《无限城篇》,你要问我最直接的观感是啥,我会用2个字形容,意外!
为啥意外?
我意外,不是影片仍是标准热血漫,华丽特效搭配椎名豪的交响配乐,燃到起鸡皮疙瘩。
我意外,也不是小忍一上来就英勇牺牲。
也不是影片完整呈现了原著中的激烈战斗场面。特别是炭治郎与猗窝座的对决,水之呼吸与月之呼吸的碰撞,配合 IMAX 的视听效果,电影视效有多么炸裂!
我意外,不是富冈义勇爆出的金句“不喜欢聊天,不要在打斗的时候跟他说话”,怎么那么好笑。
甚至不是当猗窝座在回忆中与恋雪重逢,而蝴蝶忍带着微笑注入致命毒素,让人忽略那些叙事上的瑕疵,沉浸在这个人与鬼交战的悲壮世界中。
我意外,是明明所有人都感受到,作为一部独立电影,影片节奏是真的糟糕,回忆片段塞得过满,煽情严重过度,在紧张战斗场面中突然切入回忆的手法被极度滥用——
但即使有败笔,影片的3D技术依然将无限城空间上的广阔无边感,以及三大经典战斗场面,拍得绚烂多姿。
看完后必须承认,有种电影就是为了影院而生的,电影特效打造出一个空间不断折叠、延伸,令人目眩神迷的决战幻境。
可以说,这是电影的失败,但却是《鬼灭之刃》的胜利。
2:关于情节因为原著早已在2020年完结,影片不怕剧透,所以我结合剧情介绍,给大家稍微解读一下故事。
不同于传统长篇动漫“TV主线+剧场版支线”的开发模式,《鬼灭之刃》开创性地将剧场版直接纳入主线剧情,与TV动画环环相扣、互为支撑。
《无限城篇》的核心,就是决战。
经过前面的篇章对“鬼”上弦的削弱,以及无惨自毁长城式对下弦的全灭。
此时的“鬼”遇上史上战力最强的鬼杀队,已经不再有明显优势。
于是炭治郎与“柱”们以及其他鬼杀队队员一道,展开了对无惨的绝杀——“变人”计划。
对方为拖延时间,也为一举诛杀鬼杀队,创造了虚拟空间无限城,将所有正方力量拉了进来,然后分割空间展开对战,一场史诗级热血对决正式拉开帷幕。
影片要展示的,则是战争宏大序幕的开场三场对决。
前一小时主要是蝴蝶忍vs上二童磨和善逸vs上六狯岳,然后三哥登场,炭治郎+义勇vs猗窝座。
我就直说了吧,相比《无限列车篇》在短小篇幅中还是完成了三幕剧的叙事,《无限城篇》则迎来一场叙事上的失控。
每个人物各自有自己的上弦要打,大家各打各的毫无交集,本来就考验叙事能力。
结果这三场以“复仇”为核心的战斗,主创讲故事的办法就是:无限回忆杀。
每段激战都交织着人物身世的回溯,蝴蝶忍回忆完,善逸回忆,漪窝座回忆完炭治郎回忆,感觉打着打着又回忆了。
这样的结果在还原原作的过程中不断叠加片长,就像在大荧幕上追一个超长番剧。
更令人犯困的是,频繁插入的回忆严重打乱了原本紧张刺激的战斗节奏。
总之,电影的故事讲得实在糟糕。
但好在燃点+泪点向来是鬼灭的黄金公式,并且三场打戏由浅及深递进,观众甚至来不及从悲伤的余味中抽身就又被推往下一处战场,加上情节和配乐不断输出情绪炸弹,坚持到底倒也不难。
再加观众先期望值很高的狛恋回忆杀也成功交卷,观众看的过程都在心中吶喊「回忆吧三哥,想起珍爱你的恋雪吧」,
结果这也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三哥断头复活后,在想起恋雪的过程中迷途知返,主动从魔道轮回中解脱,无限城篇才能以正方惨胜告终。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看来,无限城篇好像不太适合做成剧场版。
一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也纳闷。
但越往后看,我越是确定:《无限城篇》,就是不适合做成剧场版啊。
因为必须三部结合才算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同样作为三部曲的《指环王》,每部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无限之城》却因为过于忠于原著,造成回忆线篇幅过载。
但是,糟糕的叙事,有独特味道。
对于普通观众,剧情给不了惊喜。
可对漫迷来说,看的就是这种全员血战的热血氛围,对他们来说,电影155分钟的长度,有可能是全程无尿点,到电影最后,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故事到底如何,并不取决于故事本身,而在于你是否足够爱《鬼灭之刃》。
相比叙事,影片的角色塑造显然好得多。
尤其是猗窩座和童磨两个上弦一正一邪的对比,同样是“鬼”,前者让人流泪,后者全程都让人在想“我多出一份电影票钱,能不能这一部就打死他。”
整部电影的回忆段落确实很多,但最多的篇幅还是给了三哥,事实证明,叙事或许是失败的,但角色塑造却成功了。
人类时期的狛治和恋雪的爱情确实令人动容,但最令人共情的,还是穷:当年的三哥为了给病重的父亲买药而成为小偷,父亲为不拖累他而自杀。
被流放遇上师傅庆藏并与其女儿恋雪订下婚约,在得知两人被隔壁剑道场毒死后制造了一场屠杀。
被无惨变为鬼后,他失去了人类时期的记忆,却保留了不杀女人的原则。
三哥的鬼生就是一场巨大的悖论:变强才能守护想要守护的人,可变强的三哥又失去记忆,也守护不了任何人,他过于强大的执念,源于最深的自责,最终恢复记忆也只能一死做回狛治。
这是个可怜的痴情之人,也是所有”鬼“中塑造最完整的角色,观众爱上他是很正常的事。
就像唾弃玩弄人命的童磨是很正常的一样。
不过也因为童磨这样一个不靠谱的恶鬼,才注定了”鬼“团灭的结局。但凡他正常击败蝴蝶忍他们,整个无限城的战局都会被彻底改写。
也是童磨,成就了蝴蝶忍舍命替姐复仇完成的角色升华。
同样完成角色升华的,还有面对忍的结局眼神都要碎了却坚持战斗的义勇。
和一刀斩断和师兄恩怨羁绊的我妻。
鬼灭的世界里,“鬼”不一定是坏人,人不一定是好人,但鬼杀队是史上最好的鬼杀队。
4:特效咋样《无限城》的特效,相比同期日漫,的确是碾压。无论是音效,还是大场面特效,都达到了日漫的顶级水准。
让观众叹为观止的不是静态画风有多华丽,而是它做到了真人动作片级别的动态流畅度。
影片最出色的不是特效细节本身,而是角色出招环环相扣,观众看得出攻守易势的势能变化,看明白了灶门炭治郎最后实现通透的过程。
可以说,影片画面通过合理的动线设置和光影调节,建立起可沉浸的空间感知,让观众进入到奇诡莫测、变幻无穷的无限城的三维世界中。
三场对战,画面密度高不说,战斗设计、镜头调度、配乐节奏彼此咬合,镜头切换流畅如流水,特写与远景也交错得恰到好处,每一瞬攻防都让人屏住呼吸。
具体来说,胡蝶忍VS童磨,华丽惨烈。
胡蝶忍是虫柱,虫の呼吸全部招式,华丽又美妙,招式都源自昆虫之名,根据不同昆虫的特点展开攻击。
但她一人对战上弦二本来就是劣势,童磨用冰的血鬼术还死死克制呼吸法。
小忍一次次调节毒药配方,切换全发怒状态进攻,但童磨不仅越来越耐受,还不时露出变态的笑。
而小忍自己被打到肋骨骨折,肺部刺穿,全身大量失血,惨烈到令人绝望,而她最后主动被吞噬创造的终极杀招,虽然结果被留到了第二部,却已经壮烈地动人心魄。
我妻善逸VS獪岳,一招断义。
善逸全场打斗快如闪电,打得也很帅。
但这一场最精彩的不是打斗本身,而是穿插了獪岳投靠对手、引师傅自裁的师兄弟情义对决。
有了前面的铺垫,最后善逸的“雷之呼吸·柒之型 火雷神”化作一道金色雷光,才令人拍案叫绝。
最后,炭治郎和富冈义勇与猗窝座的对决,绚烂夺目。
水之呼吸与血鬼术的碰撞在IMAX大银幕上形成了一场视觉交响乐。
三哥的动作设计非常细腻,残酷之中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壮。
而义勇开斑纹后和上三的对打场面达到视觉极致,拳脚与刀剑的碰撞中,配合彼此不断变化的招式,水的狂与韧在imax大幕下极致释放,梶浦由记钢琴伴奏令场面看起来更加恢弘,全程看得人酣畅淋漓。
到最后,视效已经超越技术本身,化作故事和影片主题的一部分,是对勇气与牺牲的颂歌,更是壮丽与忧伤的完美呈现。
其实,《无限城篇》的优缺点,不仅是我,豆瓣网友给出的评价也是出奇一致。
但所有负评加在一起,也无法阻挡影片在全球市场摧枯拉朽。
影片仅用8天时间就成为日本影史最快达成百亿票房的电影。目前影片票房达368亿日元(约合2.39亿美元),稳居日本影史票房亚军宝座,仅次于日本影史票房冠军《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407.5亿日元。
在海外市场,电影同样展现出“现象级”的票房号召力。上映一个月后,超越《卧虎藏龙》保持了25年的票房纪录,以1.33亿美元票房登顶北美影史最卖座国际电影。
目前影片全球票房已高达6.3亿美元。
它早已超越了单纯“动漫IP”的范畴,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符号,可它到底凭什么?日漫到底凭什么?
首先,是高度工业化。
影片口碑能成功破圈,是因为过硬的制作水准、震撼的视效场面,讲出了一个融合了日本传统美学、热血战斗与高燃内核的故事。
哪怕主创对于故事改编、素材组织、节奏的掌控都力有不逮。 但在特效加持下,全球观众依然沉浸其中。
其二,日漫系列化。
很难说是日漫原著成就了系列影片,还是系列影片大卖进一步确认了原著神话。
正是原作加持之下,主线故事与角色塑造没有拉垮,而对于原著粉,大银幕的体验感完全无法替代。
日漫太擅长用商品的制作逻辑来经营IP,还让观众心甘情愿一次次入场。
最后,普世情感化。
只有普世的情感内核,才有可能打破圈层壁垒,吸引更多路人观众入场。
这正是影片最后杀招:情感化。
所有的内容,都瞄准大众情绪痛点。
回忆杀虽拖沓,但有用。
这部电影的成功,其实就是印证:
日漫并非简单地把日本传统文化输出,而是将「鬼灭之刃」用日漫全球化的方式包装后,卖向全世界。
整个《无限城篇》分为三部曲上映。第一章“猗窝座再袭”后,后续两部预计将在 2026 年陆续推出,这是一场持续的票房盛宴。
粉丝再吐槽,也会忍不住入场看看那些破坏杀招式在大银幕看着有多爽。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的火爆也并非只证明了鬼灭之刃的全球流行,也带我们思考,日漫是如何“杀向”全球的。
虽然每一部《鬼灭之刃》的全球票房,单打独斗都远非《哪吒》的对手,但现在国漫的问题是,如何像《无限城篇》的鬼杀队一样,形成我们的连环杀招。
来源:肥罗大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