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韩国的娱乐产业确实很火,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开始投入资金发展文化内容,制作电视剧和音乐,正好那时中国市场对日本文化的接受度降低,韩剧和K-pop就迅速进入中国,比如《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这些剧集在中国非常受欢迎,EXO举办演唱会的时候,粉
以前韩国的娱乐产业确实很火,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开始投入资金发展文化内容,制作电视剧和音乐,正好那时中国市场对日本文化的接受度降低,韩剧和K-pop就迅速进入中国,比如《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这些剧集在中国非常受欢迎,EXO举办演唱会的时候,粉丝能把体育馆挤得水泄不通,那段时间韩国靠这一块每年从中国赚到一千多亿元人民币,几乎成为他们文化出口的主要部分。
2016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导弹系统,这让中国民众感到不满,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说“限韩令”,但大家自发不去韩国旅游,也不看韩剧、不追韩星了,结果韩国电影公司老板直接表示市场死了,很多项目停摆,艺人接不到戏,公司开始裁员,资金链也断裂,那两年韩国娱乐行业确实很艰难。
这时候美国那边的人来了,Netflix在2017年开始投资拍韩国剧,比如《玉子》,先在网络播出,再进电影院,韩国人发现这样反而有观众,就开始依靠这种模式,以前拍电影需要找投资人、拉赞助,现在可以直接卖给Netflix,他们提前给钱,但剧本、剪辑、选角都要按他们的要求来,像《月球》这部电影亏了280亿韩元,也是因为平台说了算,最后《鱿鱼游戏》在全球爆红,赚了9亿美元,可版权和分账权都掌握在美国公司手里。
为了迎合欧美观众,韩国内容逐渐改变风格,K-pop歌词中加入大量英文,韩语使用比例随之下降,题材也聚焦于贫困、家庭暴力和社会阴暗面,自从《寄生虫》获得奥斯卡奖后,许多作品模仿其叙事手法,艺人们变得格外谨慎,挑选服装和妆容时总要检查是否会被西方指责为文化挪用,迪士尼投资的剧集《暴风圈》由于负面描绘越南和伊拉克,遭到多国抵制,连在中国的演出也被取消。
韩国娱乐公司现在处境有点难,他们不再是讲故事的人,只是在帮美国平台做事,想进欧美市场就要去掉韩国味道,想回中国市场又没法谈尊重,因为之前被抵制过,信任还没恢复,很多创作者知道自己拍的东西不是给本国人看的,而是给算法和海外审核的人看的,越是想讨好别人,越可能两边都得不到认可。
有时候看韩剧和K-pop,感觉缺了点什么,以前那些作品带着生活味道,歌里藏着真实情感,现在变成流水线产品,每个镜头都算好怎么爆红,每句歌词都想着上热搜,这不是进步是让步,资本涌进来就把创意框住了,韩国创作者不是不想坚持自己风格,是扛不住市场压力,环境变了规则换了,他们只能跟着走。
说来有些讽刺,韩国当初是靠文化输出起家的,现在却变成别人的内容加工厂,观众看到的是韩国的作品,背后操盘的其实是硅谷的数据团队和好莱坞的编剧工厂,本土文化在数据和流量面前慢慢被稀释,没人逼他们改,是他们自己主动改变,因为不改就没饭吃,这就是现实。
以前我们爱看韩剧,是因为那些故事讲的是普通人的生活,现在看得多了,反而觉得有点空,好像里面的角色都在演“外国人眼里的韩国人”,而不是真的韩国人,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是这十年里慢慢被推着走的,没有人喊停,也没有人回头。
来源:积极的葡萄0r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