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韩国,你想到的是防弹少年团还是《鱿鱼游戏》?但在这片诞生全球文化热潮的土地上,另一个超过四万亿韩元的占卜产业,规模堪比两个韩国电影市场,走在首尔街头,每间咖啡馆隔壁可能就藏着一间占卜馆,霓虹灯牌与星座图腾在夜色中交替闪烁。[沙尘暴]
提到韩国,你想到的是防弹少年团还是《鱿鱼游戏》?但在这片诞生全球文化热潮的土地上,另一个超过四万亿韩元的占卜产业,规模堪比两个韩国电影市场,走在首尔街头,每间咖啡馆隔壁可能就藏着一间占卜馆,霓虹灯牌与星座图腾在夜色中交替闪烁。[沙尘暴]
韩国注册在册的巫师、巫女人数约为100万人。这一数据基于韩国总人口约5100万计算得出,即每100个韩国人中约有1人属于此类群体,这还不包括兼职巫师,当你在地铁里看见年轻人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塔罗牌图案,或许正见证着这个古老行业的新生。
从考试院苦读的考生到江南区写字楼里的白领,占卜已成为全民习惯。
韩国统计厅近期调查显示,20-39岁群体中,超过83%的人在过去一年进行过付费占卜,其中34%形成月度咨询习惯,在弘大附近的占卜街,晚间预约常常排到凌晨两点。
“每次公司晋升面试前,部门同事都会组团去算运势。”在三星电子工作的金室长透露,他每月固定花费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00元)咨询一位知名占卜师,这种需求推高了行业收入,顶级占卜师时薪可达50万韩元左右,是普通毕业生起薪的三倍。
2023年仁川地方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一位母亲为让女儿获得“通灵能力”,连续七年将其关在密闭空间进行感官剥夺训练,导致孩子出现严重幻听,这类极端案例虽属个别,却折射出行业的畸形生态。
根据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2024年1月公布的调查记录,多个财团被证实通过巫术中介进行权钱交易,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涉嫌通过巫师收受统一教资金一案,庭审中曝光的青瓦台风水布局细节令人咋舌,在地下安全屋确实发现了按照八卦方位排列的水晶阵。
这种现象的根源可追溯至朝鲜半岛的萨满传统,高丽大学民俗学教授李明翰指出:“日据时期,萨满仪式成为保存民族认同的载体,战后经济腾飞期,传统巫俗与现代商业社会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如今在釜山最大的海鲜市场,摊主们清晨先举行祭海仪式才开门营业;现代汽车被媒体曝出在2018年高管选拔中参考八字匹配;三星物产在越南建厂时被拍到聘请风水师勘测地形,这些场景与CBD写字楼里的AI占卜机构形成诡异对照,科技公司推出的星座APP下载量已突破千万次。
在延世大学读书的朴智慧每周使用三次占卜APP:“不像长辈去神庙,我们更相信算法。”她展示的手机界面显示,某知名占卜软件能结合生物识别数据提供运势分,这种数字化转型让传统巫师开始转型线上,某位在YouTube拥有百万粉丝的巫师,线上咨询预约已排到六个月后。
成均馆大学社会系教授金镇午的调研显示,在持续进行占卜消费的群体中,68%存在中度以上焦虑症状,“当整个社会系统性地依赖超自然力量做决策时,需要反思的是支撑这种需求的结构性压力。”
首尔麻浦区的一间心理咨询中心里,曾经沉迷占卜的银行职员李小姐正在接受治疗:“我花了三亿韩元寻找‘真命天子’,最后发现需要治愈的是自己的童年创伤。”她的案例被记录在韩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中,成为研究占卜依赖症的典型样本。
夜幕降临时,江南区某高级公寓内正在举行一场秘密仪式,穿着传统服饰的巫师摇动铜铃,围绕香炉起舞的企业家们面色虔诚,窗外,这座城市依旧闪耀着科技与传统的双重光芒——这或许正是当代韩国最真实的写照。
了解了事情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好家伙!我一直以为韩国只有爱豆和炸鸡,没想到神棍才是隐藏BOSS!”
“时薪顶我一个月工资,现在学跳大神还来得及吗?”
“三星选总裁要看八字?难怪我投简历被拒,原来是生辰八字不对!”
“前有朴槿惠闺蜜干政,后有总统夫人收巫师大礼包,韩国政坛是捅了萨满窝?”
“说好的发达国家呢?这操作比我老家跳大神的还野!”
如果你突然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你会用它来做什么?是帮自己逆天改命,还是干脆开个直播间当网红萨满?快来评论区晒出你的脑洞!
信源:韩联社
来源:扶苏秘史一点号